《通勤營救》:再次證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真理

當一個陌生人坐到你對面,讓你幫辦一件對你來說輕而易舉的小事兒,並付十萬美金的酬勞,而那時你生活拮据,面臨著失業、子女上學等壓力,你會怎麼做?我相信,會有相對一部分人會選擇接受,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思想動搖。連姆·尼森大叔主演的電影《通勤營救》再次提醒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貪小便宜吃大虧。

《通勤營救》:再次證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真理

連姆大叔在通勤的列車上,因為貪小便宜把自己和家人還有一車的乘客推向危險的境地,十年如一日,每天在通勤列車上丈量家與公司之間的距離,這一天,突然被失業,作為家庭支柱的大叔可謂落魄,而一場危機正在襲來,與以往“營救”系列影片不同,《通勤營救》在延續精彩刺激的動作元素之餘,更引入封閉空間內懸疑燒腦的劇情看點,爭分奪秒的緊張營救和危機四伏的列車緝兇始終吸引著觀眾的關注。

《通勤營救》:再次證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真理

可以說,連姆·尼森大叔開創了一個超強的“營救系列”電影,《通勤營救》延續了《颶風營救》三步曲的風格,情節上步步推進,緊湊曲折扣人心絃,讓觀眾有一種“上車”的感覺。前半部分,剛剛失業的連姆·尼森在日常通勤列車上遇到一個神秘女人,以優厚酬勞引誘他尋找列車上一位化名“普林”的乘客,把定位器放在對方的包裡。導演將“希區柯克式懸念”植入到動作懸疑影片《通勤營救》中,成功地在有限的空間內將觀眾帶上了一段激動人心又充滿懸念的旅程。導演發揚並完善了希區柯克製造懸念的藝術,把銀幕下的觀眾變身為通勤乘客,全身心參與到尋求謎底的過程中去。導演對觀眾的心理研究的很透,他知道觀眾想看什麼,愛看什麼,通過凝練的視覺語言和快節奏的敘事讓電影的張力十足,從而讓觀眾欲罷不能。

這是一部以劇情為基礎,靠剪輯和鏡頭語言取勝的影片,電影時間幾乎與現實同步,節奏把控的優勢就很明顯。每節車廂裡的鏡頭運動設計多樣變幻,有限重複空間,不單落力懸疑,老當益壯的連姆大叔拳拳到肉的實力演繹,讓電影的動作畫面琳琅滿目。隨著劇情逐步展開,這些細節被一一對應,所以劇情的發展,其實是抽絲剝繭,還原事件真相的過程。而真相本身,其實並不重要,從頭至尾,這就是個環環相扣的圈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設計的一場關於階層、人性的社會實驗。

《通勤營救》:再次證明“貪小便宜吃大虧”的真理

當下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染缸,有好人、有壞人,城市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能給予人們希望和生活的美好,但也包容了犯罪和社會的陰暗面。當午夜的霓虹燈,照亮著我們每個人回家的路。路很短,但人生很長,每天都會面對不同的選擇,誰又知道哪一次的選擇是危機四伏呢?作為連姆·尼森“營救”系列的最新作品,《通勤營救》以小格局,單一場景的方式展開,來敘述大社會背景下的故事,它再次告訴我們莫貪小便宜,否則吃大虧。

連姆大叔是英雄,他拯救了乘客,列車上最後那幾名乘客也個個都是戰士,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一幕,莫過於最後留在車上的幾個人,都不約而同的承認自己是普林,在經歷大生大死之後,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是微妙的存在,而那種出於本能散發出來的情感,最終也值得被人銘記與緬懷。那一刻的勇敢,無關利益,無關生死,只為正義,這是一種人性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