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行的領導智慧,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簡單易行的領導智慧,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在《論語》中,“仁”字就出現了很多次。“仁、義、禮、智、信”,每一個字都很簡單,但是它的義理卻都非常的豐富而完備。

簡單易行的領導智慧,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之從命也速。“義簡而備”,義理非常的簡單,雖然簡單,但是卻很完備。比如說,中國傳統的道德,也就是我們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用五個字就概括清楚了,那就是“仁、義、禮、智、信”。概括得簡單,所以易記、易理解,也容易在社會上推行。但是這五個字雖然看起來很簡單,裡邊的義理卻非常深遠,而且很完備。

例如“仁”字,既包括了“親親”,孝敬父母,也包括了“仁民”,仁愛百姓,也包括了“愛物”,對萬物都有仁愛之心。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全都是“仁”的含義。怎麼樣去行仁呢?孔老夫子說,要做到仁就要有忠恕之心,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行仁之方。培養人的仁愛之心,從哪裡做起呢?“親親而仁民”,從孝敬父母來做起。《論語》裡又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一個“仁”字,要把它展開來講,那個義理非常的豐富、非常的完備。所以在《論語》中,“仁”字就出現了很多次。“仁、義、禮、智、信”,每一個字都很簡單,但是它的義理卻都非常的豐富而完備。

“禮易而法”,禮設置得簡易,就容易去遵守。“法”,是效法的意思。禮很簡易,不是很繁雜,也容易效法。而一旦你效法了,就會使你的德行有所提升,培養起你的同情心、謙卑有禮的心。

在古禮上,有這樣一條規定。現在有權有勢的人都會坐寶馬、奔馳等豪華轎車。古代也有有錢有勢的人,他們坐的是什麼呢?他們坐的是高頭大馬拉的馬車。當你坐著高頭大馬拉的馬車進入一個城市的時候,你要把馬車的速度放緩,不能夠橫衝直撞,要看到過往的行人。你把這一個禮做出來了,人家就稱讚你,說這個人是貴族。

什麼叫“貴族”呢?就是不僅有權有勢,還要懂得禮,這樣的人才稱為“貴族”。所以,有人說,三代才能夠培養出一個貴族,那是因為他學了禮。如果你不僅不把車速放緩,比如現在的人開著寶馬、奔馳,不僅不會給那些開著桑塔納的、騎自行車的、過往的行人讓路,反而看到他們就把自己的喇叭按得“啪啪”響,生怕別人不知道你開的是寶馬、奔馳,那麼這樣的人就被稱為“暴發戶”。

我們想一想,哪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喜歡別人叫自己“暴發戶”呢?現在的很多有錢人,學歷不高,受的教育很少,唯恐人家說他沒文化。怎麼辦呢?學一些聖賢語錄,把《論語》引用幾句,把《菜根譚》引用幾句,把《大學》引用幾句,把《詩經》引用幾句,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懂得這些東西,怕人家說他沒文化。不希望被叫做“暴發戶”,那你就要做出符合禮的行為。你開著寶馬、奔馳,看到有人騎自行車、有人擔著擔子在太陽底下前行,你要主動給他們讓路,讓他們先走。你這樣的行為一做出來,別人會怎麼看你呢?別人對你非常地尊敬:你看這個人這麼有錢有勢,還給我讓路,他真是一個有禮的貴族。我們把這一個行為做出來了,我們會突然覺得這個行為是應該的,你看大熱天,人家擔著擔子艱苦地前行,而我坐在寶馬車裡,還吹著空調,我給人家讓路不是應該的嗎?我們這樣行為的同時,我們謙虛的心、同情的心也就被培養出來了。

所以,這個禮雖然非常的簡單,只是一個讓路,這麼簡單的一個行為,也容易效法,容易做到,但是你做到之後就會培養起你正確的道德感。

(摘自《成為卓越領導:裡的領導智慧》)

簡單易行的領導智慧,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