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在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紅遍全國,引起各界關注的時候,接憧而來的是高考改革,改革後,詩歌在語文中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們常說,讀詩歌,會無形間影響一個人的談吐與氣質,令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獲益匪淺.。而且更加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

很多學生的語文在詩歌鑑賞和默寫這塊一直丟分,使得語文成績一直上不去,導致這原因就是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所以,掌握古詩詞對孩子語文來說,尤為的重要。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歌行

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有“歌行”一體。

清錢良擇《唐音審體》:“歌行本出於樂府,然指事詠物,凡七言及長短句不用古題者,通謂之歌行。”其形式較自由。大抵模擬樂府詩風格,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其中多有敘事之作。

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行”是樂曲的意思,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樂府

樂府本為古代音樂官署。“樂府”一名始於秦,秦及西漢惠帝時均設有“樂府令”。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掌管朝會宴饗、道路遊行時所用的音樂,兼採民間詩歌和樂曲。

今日所說樂府,多指樂府詩,一種詩體。指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樂歌,也用以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宋元以後的詞、散曲和劇曲,因配合音樂,有時也稱樂府。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試帖詩

詩體名。也稱“賦得體”。源於唐代,由“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為科舉考試所採用。故又稱“應試詩”。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並限韻腳。

清代“試帖詩”限制尤嚴。舊時文人平時也有用此體來做詩的。因試帖詩限制極為嚴格繁瑣,且宋代後科舉考試專重經義,試帖詩不被重視,故歷史上試帖詩含有佳作。

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所作試帖詩《省試湘靈鼓瑟》,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試帖詩。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雜言詩

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詩中句子字數多少間雜,無一定標準,最短僅有一字,最長可有九、十字以上,以三、四、五、七字相間雜者為多。句式變化與用韻均很自由。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聯句

舊時作詩方式之一,亦稱“連句”。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相聯成篇。傳始於漢武帝時《柏梁臺詩》(疑係後人偽託)。

初無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韻、兩句一韻乃至兩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後來習用一人出上句,續者須對成一聯,再出上句,輪流相繼。

此外尚有用雜言及一至九字詩形式寫成的聯句。多用於上層飲宴及朋友間應酬,絕少佳作。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集句

作詩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數家的詩句(亦有用文句的),拼集而成一詩。現存最早的集句,為西晉傅鹹的《七經詩》。後人並有專門“集唐”、“集杜”之作。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賦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賦得蘭澤多芳草》詩。科舉時代之試帖詩,因詩題多取成句,故題前均冠以“賦得”二字。

同樣也應用於應制之作及詩人集會分題。後遂將“賦得”視為一種詩體,即景賦詩者亦往往襲用以名詩。

董卿推薦:掌握這8類詩歌,初中3年暢說詩體!

八病

古代關於詩歌聲律的術語。為南朝梁沈約所提出,謂作詩應當避忌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據《文鏡秘府論》所述:平頭指五言詩第一字、第二字不得與第六字、第七字同聲(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連韻者可不論)。

蜂腰指五言詩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有似蜂腰。鶴膝指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言兩頭細,中央粗,有似鶴膝(近人從宋蔡寬夫說,以為五字中首尾皆濁音而中一字清者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濁者為鶴膝)。

大韻指五言詩如以“新”為韻,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鄰”、“身”、“陳”等字(即與韻相犯)。小韻指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間互犯)。旁紐一名大紐,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魚”、“元”、“阮”、“願”等與“月”字同聲紐之字。

正紐一名小紐,即以“壬”、“衽”、“任”、“入”為一紐,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聲相紐之病。沈約此說當時就受到鍾嶸等人的批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也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