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采」把心留在鶉觚塬的扶貧幹部——記長武縣二廠村駐村第一書記孔慶海

「时代风采」把心留在鹑觚塬的扶贫干部——记长武县二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孔庆海

「时代风采」把心留在鹑觚塬的扶贫干部——记长武县二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孔庆海

從70戶貧困戶沒法脫貧到全部穩定脫貧,從村集體經濟是零到村集體經濟固定資產達300多萬元,從村裡無一戶企業到總投資3.2億元、4家企業落戶,從國家級貧困村到美麗鄉村……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在這裡紮根4年的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駐村第一書記孔慶海。

看著鄉親們渴望脫貧的眼神,孔慶海深感責任重大,他不畏懼,迎難而上。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他撲下身子、擼起袖子,紮根扶貧一線,真心實意抓黨建,凝心聚力促發展,和鄉親們一道拔窮根、挪窮窩,以實際行動踐行駐村第一書記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帶領大家闊步邁上脫貧致富的小康大道。

牽來一頭毛驢起步

「时代风采」把心留在鹑觚塬的扶贫干部——记长武县二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孔庆海

孔慶海跟養殖戶在一起。

“多虧孔書記的幫助,否則真不敢想象我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6月20日上午,二廠村貧困戶王軍軍在驢圈裡一邊餵驢,一邊高興地說。他已經成為村裡的名人,誰家驢有問題都去找這個“土專家”,他也樂意幫助鄉親們一起養好驢、掙大錢。可當初,作為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這山溝溝裡能養驢?”他的質疑聲最大。沒錢養、沒養過是普遍心態,水土不服怎麼辦?賠錢怎麼辦?二廠村缺水乾旱、靠天吃飯,守著山溝土地種莊稼,一茬接著一茬種植玉米、小麥,辛勤耕耘只能解決口糧問題,要脫貧致富,那是不敢想的事情。

孔慶海卻說養驢是脫貧致富、產業結構調整、興村富農的好產業。他挨家挨戶作動員,“養一頭驢頂三畝地”,分析山東養驢致富經驗、暢談產業前景,鑫響驢業介紹養殖技術、承諾全部收購肉驢,他帶著貧困戶去山東看人家養驢致富的美好生活。終於說動了王軍軍。說養就養,從1頭驢到驢滿圈舍,貧苦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脫貧致富如今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家已經脫貧。

孔慶海創新探索出“黨建+產業+扶貧”的方式,以黨徽培育新動能,築起養驢扶貧產業,因地制宜引導廣大群眾調整產業,傾力發展養驢產業。

驢產業邁上致富路

驢產業如今成了二廠村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從養殖到交易、從精深加工到連鎖銷售,逐步形成驢全產業鏈發展體系,甚至在全縣形成養驢脫貧致富的熱潮,現已在全縣8個鎮辦建起驢廠,還引進山東東阿集團等產業鏈上的精英企業,打造西北萬頭毛驢廠。

“以驢產業真扶貧、扶真貧。”鑫響驢業董事長李鑫說,“依靠長武縣優越地理環境,在二廠村黨組織的支持下,高標準壯大養殖規模,高質量發展產業化,提升乞丐醬驢品牌影響力,助農就業增收奔小康。”

驢產業,乍一看,是農村的平常產業,細琢磨,恰是孔慶海帶領二廠村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生動表達。驢產業承載著二廠村乃至長武縣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夢想,是二廠村抓班子、建陣地的結果。凝心聚力,切實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使基層黨組織煥發“青春活力”,真正成為村裡的“主心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通過多地考察、多方比較、多方論證,最後篩選出適宜的驢產業。

“驢產業取得一些成績,這是對二廠村埋頭苦幹的認可,更是對二廠村產業發展的鼓勵和鞭策。”孔慶海表示“”“二廠村以強勁的基層黨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群眾闊步邁向小康生活,奮力打造咸陽鄉村振興樣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