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能無視子彈嗎?

李聰

大家先來露個臉

遙遠的白堊紀,宇宙中一顆蔚藍的星球上生活著一個強大的物種----恐龍。它們有的小巧可愛,有的憨態可掬,也有的殘暴無比。至於人類,猴兒還沒出來那,哪來的人類,哺乳動物還要等到三疊紀才出現呢。要不是侏羅紀那場大災難,地球也就沒我們人類什麼事了。

霸王龍因其兇殘成性而得名

相比於人類的歷史,恐龍才是這個星球的老住戶,它們整整統治了地球一億三千多萬年。在這漫長的時期裡,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恐龍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進化。可以在海中快速遨遊的滑齒龍,憨態可掬的三角龍(在它不發脾氣的時候),體型龐大的易碎雙腔龍,統治天空的翼龍,還有兇殘暴虐的霸王龍。大部分恐龍體型都比較龐大,也許那個時代崇尚以大為美吧,人類在它們面前最多算個小不點。

電影中的恐龍,這皮膚看著就厚實

為了滿足對未知恐龍的幻想,人類利用電影這一手段創造出了人與恐龍同處一室的場面,這就誕生了兩部著名的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不多在電影里人和恐龍之間相處的可不是那麼和諧。作為競爭對手人與恐龍展開了為生存而戰的廝殺,雖然各有勝負,但是導演最後還是把勝利留給了靠智慧吃飯的人類,沒文化好可怕,連命都保不住啊!

能跑還是跑吧

在影片中人類利用各種槍械射殺恐龍,但是好像很多大型恐龍對於子彈的射擊並不是特別的畏懼,而且好像槍械對恐龍的殺傷力並不高。事實情況到底會使怎樣是一個無法考證的問題,畢竟恐龍已經滅絕了幾千萬年了,但是我們大可從現在存活的蜥蜴和鱷魚來推斷當年恐龍到底有多可怕。

實在沒得跑,槍撿大的拿

地球現存最大的蜥蜴是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巨蜥,這種蜥蜴體長可以達到兩到三米,體重可以達到160多公斤,極度危險,它的皮膚堅硬而厚實,上面還覆蓋著一層角質鱗片,而另一種爬行動物鱷魚就更厲害了,2007年臺灣高雄壽山動物園的一隻雄性尼羅鱷突然暴起,咬斷了飼養員的手臂,為了保住飼養員的手臂,高雄的警察用手槍向鱷魚連開了兩槍,結果跳彈啦。這些恐龍時代的後裔都有如此防禦,當年的那些超級霸主的結實程度可想而知。

兇猛的尼羅鱷,這傢伙的皮膚可以扛住9毫米的手槍彈

通過簡單對比我們發現,小口徑手槍對於恐龍的殺傷力很是一般,基本也就是蹭破點皮的標準,除非擊中眼球這些脆弱部位,不然的化只能讓恐龍兇性大發。要想擊穿大型恐龍起碼也要是自動步槍起步,當然要是用什麼老乾媽,巴雷特的就更好了。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雖然子彈可以對肉體造成嚴重的傷害,但是恐龍的個體實在是太巨大了,最大的恐龍體長可達70米,體重要到190噸,槍支打上去碗大的疤,對於恐龍來說不比插根刺厲害多少。如果不是擊中動脈或者是大腦等致命部位,這傢伙一時半會的絕對不會有太大影響,該咬你照樣咬你。

這個大傢伙有兩個“大腦”

說到大腦,恐龍這個傻大個由於身體太過巨大,大腦容量特別小,神經信號傳輸距離就會超級長,如果只有一個大腦的話,也許你踩完它尾巴走開後,沒個一分鐘估計它都不知道,為此大型恐龍有很多會在尾椎部位長出一個類似於大腦功能的神經球(這還真是腦子長到屁股上了),它可以協助大腦讓恐龍更加靈活。因此大腦被擊中的恐龍也許不一定會馬上就死。

這些兇殘的傢伙還是待在電影和博物館吧

現代武器的威力絕對不是肉體凡胎可以阻擋的,但是我們人類也是肉體凡胎,雖然恐龍擋不住在彈,可人家能收拾我們啊,霸王龍一口下來,絕對可以把人撕成碎片,即便是跑路,你也跑不過人家啊。所以為了小命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在電視節目或者博物館參觀這些大傢伙吧,千萬別想著和真的恐龍互懟,不然肯定會變成恐龍的粑粑。


兵器次元

圖注:《侏羅紀世紀》中安保人員向暴孽龍射擊,但是好像沒有什麼效果

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如果恐龍來到今天的世界,我們人類能不能最基本的武器來對抗恐龍,也就是槍械。

恐龍能無視子彈嗎?當然不能啦,我們目前常用的槍械子彈的口徑主要包括有北約制式的5.56毫米小口徑步槍彈、俄系AK系列使用的7.62毫米步槍彈、主流手槍使用的9毫米手槍彈,還有就是12.7毫米大口徑子彈,此外還有很多不同口徑的子彈。

圖注:不同口徑的子彈,圖片來自網絡

子彈的威力不僅僅是看口徑,也要看動能和實際的殺傷效果,步槍彈的殺傷力和停止作用要明顯強於手槍彈。子彈擊中有機體的時候,不僅僅是簡單的打出一個洞,有許多子彈會在有機體內翻滾或者是改變方向,造成的破壞往往是非常恐怖的。

我們再回頭看看子彈對恐龍的殺傷力吧。通過發掘和研究,古生物學家告訴我們恐龍並不都是巨大無比的,其實有許多恐龍的體型並不大甚至很小,比如小盜龍、近鳥龍等和鳥沒什麼區別。當你使用槍械向小型恐龍射擊的時候,就像打鳥一樣,一槍斃命很正常。

圖注:體型巨大的阿根廷龍,圖片來自網絡 我想大家肯定想知道子彈對於大型恐龍們的殺傷效果,比如12米長的霸王龍、27米的樑龍、還有35米的阿根廷龍。儘管子彈對於大型動物的殺傷力要明顯低於小型動物,但是其殺傷力還是非常明顯的,即便是最小口徑的子彈在擊中最大體型的恐龍時,依然能夠給恐龍帶來疼痛。如果是用12.7毫米甚至是更大口徑的子彈射擊恐龍,其殺傷力將是非常可怕,把幾十米的恐龍打成重傷甚至打死都是非常輕鬆的。

最後的答案就是恐龍不能無視子彈,任何肉體都無法與鋼鐵對抗。


古生物探索

按照電影《侏羅紀公園》的設定,如霸王龍這樣的大型肉食性恐龍是很難被殺死的。在電影裡面,霸王龍健步如飛,動作快如閃電,力大無比,可以輕易的掀翻一輛大型公共汽車。其實,這是電影做了藝術的誇大。現實中的霸王龍沒有電影之中那麼厲害。霸王龍的體重是12-14噸,比一頭非洲象稍微重一點。考慮到非洲象不是霸王龍那樣的肉食動物,所以戰鬥力應該不如霸王龍,但並不是差距太遠,畢竟它們的體型差距不是太大。霸王龍的奔跑速度也不是電影表現的那樣誇張,科學家研究了霸王龍的化石,認為霸王龍的平均奔跑速度為20千米每小時,而一個人類的奔跑速度是30千米每小時,如果人類快速奔跑,是有可能擺脫霸王龍的。也有人認為霸王龍的速度沒有這麼低,而是40千米每小時,但人類的交通工具絕對可以超過這個速度。而且霸王龍只有兩隻後肢走路,加上龐大的體型,並不是非常靈活。科學家認為,普通的AK47就足以打死一頭霸王龍。劍龍看起來非常威武,因為它背脊上有很壯觀的骨板。但是,這些骨板其實構造是中空的,並沒有多麼堅硬。劍龍的骨板是用於吸引異性,而不是戰鬥,一把普通的手槍就可以把劍龍的骨板射穿。槍支射出的子彈,其殺傷力不僅僅是直射穿透,更在於子彈在目標以內的翻滾,其殺傷力是非常恐怖的。在軍事博物館可以看見一些用肥皂製造的模型,顯示了子彈的殺傷軌跡,小小的子彈可以製造巨大的殺傷創面。恐龍也是動物,不是機器,它們也是不能抵抗子彈的殺傷力的。


懷疑探索者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裡,霸王龍不僅塊頭巨大,擁有尖牙利爪,而且可以無視子彈,可以說是無敵了。那麼在現實中,恐龍可以無視子彈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子彈是否可以對恐龍造成傷害。有些恐龍類似於今天的大象或者犀牛,皮膚直接暴露在外面。大象和犀牛雖然皮糙肉厚,但面對子彈,哪怕是比較原始的獵槍,也是根本抵擋不住的。而有些植食性的恐龍,為了抵禦食肉恐龍的攻擊,進化出來類似烏龜一樣的外骨骼,它們的外骨骼可以抵擋子彈嗎?還是不行,著名的突擊步槍AK-47可以打穿8毫米的鋼板,所以即使是外骨骼,也無法抵擋子彈的攻擊。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子彈會對恐龍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們可以類比現代的戰爭,同樣一枚導彈,如果擊中戰鬥機,那基本上完蛋了,如果擊中的是航空母艦,只要不是擊中彈藥庫等要害部位,可以說沒什麼事兒。這就是體型帶來的差距了。對於大型的犀角類恐龍,雖然無法抵禦子彈,但子彈造成的傷害對於它們那龐大的身軀來說並不是什麼致命傷害。但是,恐龍有大有小,小的恐龍只有鴕鳥甚至雞那麼大,對於這些恐龍,那基本是一槍一個了。

實際上,電影裡的設定多半不是真實的,這都是為了視覺效果罷了。試想,如果一隻霸王龍好不容易逃了出來,在街上耀武揚威,踩爛了好幾輛車,結果被城管幾槍秒了,那電影還演什麼,對不對?


川陀太空

你以為恐龍皮膚是防彈衣麼,肉體凡胎怎麼可能比鋼鐵還堅硬,事實上你可能高估了恐龍的防禦力了,霸王龍皮膚的硬度和現在的鱷魚皮膚差不多,鱷魚皮雖然堅硬,但在一把普通自動手槍的有效射程範圍內是可以擊穿鱷魚皮膚的,所以恐龍也無法無視子彈,在威力稍大的子彈面前也得屈服。


科學薛定諤的貓

那麼我就拿同學們最熟悉的Ak47來說吧,根據一些記錄來看,ak47擊穿6毫米的鋼板是輕輕鬆鬆的事,我想恐龍的皮膚就是再硬,它也比不上鋼板吧,那麼既然比不上,恐龍就不可能無視子彈。


當然了,如果說你現在回到恐龍時代的話,碰見像中華龍鳥這樣的小型恐龍,我估計直接一槍就可以爆頭帶走,而如果碰見像霸王龍這樣的中型恐龍的話,你一輪掃射過去,它也會被你打成篩子,而如果面對像樑龍以及地震龍這樣的大型恐龍來說,ak的威力估計它們也吃不消。

而如果你攜帶的是加特林,或者說是w95式這樣的重機槍的話,直接就是橫掃整個侏羅紀加白堊紀,沒有任何一隻恐龍能在這樣的重機槍下面活下來,只要你的彈藥足夠的充足,任何一隻恐龍都會被你打成肉醬,當然了,水裡的恐龍就算了,畢竟任何子彈進入水裡,威力都會大打折扣。


當然了,如果你身上只有我國老式的64式手槍,或者9mm左輪手槍的話,對付恐龍就要麻煩一些了,畢竟這些手槍的威力有限,對恐龍的傷害也沒有ak以及重機槍那麼大,但我估計對付一些小型恐龍還是可以的,但對中型的恐龍估計就有點吃力,而對大型的恐龍就更不用說了,想要短時間解決他們的可能性並不大。

那麼最後,對於任何一種恐龍來說,槍這個東西就是死神的鐮刀,沒有哪怕一隻恐龍可以在人類的槍械下面存活下來,當然了,還是那句話,你手裡的武器越好,對於恐龍的殺傷也就越大,所以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如果想要主宰這個地球圈,光靠龐大的體型是不夠的,人類赤手空拳的確不是恐龍的對手,但有了槍之後就不同了,恐龍完全不是對手,分分鐘就能團滅它們……


種植恆星

在新片《侏羅紀世界2》中,出現了一種新型混血恐龍,名叫“暴虐迅猛龍”,它混合了霸王龍、迅猛龍和天知道其他什麼東西的DNA。迅猛龍訓練師歐文·格雷迪朝一隻暴虐迅猛龍開了數槍,但那隻恐龍只是畏縮了幾秒鐘,然後再次撲來,似乎毫髮無傷。如同《侏羅紀世界》第一部中的暴虐霸王龍一樣,第二部中的新型人造恐龍似乎也對子彈免疫。

顯然,從科學角度來說,侏羅紀世界系列影片有不少臆造成分,對於DNA可以保存多久這個前提,整個系列的設定都是錯的。

但在恐龍與現代武器並存的動作電影中,為了戲劇效果而讓恐龍無懼槍林彈雨的場景時常出現。這有沒有事實依據?恐龍是不是真的防彈?

“我想,這取決於你朝恐龍發射的是什麼類型的子彈,”古生物學家、加拿大自然博物館恐龍專家喬丹·馬倫(Jordan Mallon)說,“如果你朝一隻大駝鹿發射點22口徑子彈,你可能只會惹它發怒。但如果是步槍子彈,肯定能要了它的命。我猜測恐龍也是如此。”

除了子彈的口徑,恐龍的大小也很重要。

相比其他恐龍,有一種恐龍能更有效地防禦子彈,它就是坦克般皮實的甲龍。

這些大型恐龍擁有異常堅固的“盔甲”,它們的背部、頭部甚至眼睛和麵頰都被骨板覆蓋。

“它們的頭顱是一整塊堅固的骨頭,”馬倫說,“很難殺死它們。”嵌入皮膚的骨板含有膠原纖維,像凱夫拉防彈衣裡的纖維那樣縱橫交錯,可以承受霸王龍的撕咬——如果把牙根計算在內,霸王龍的尖牙有香蕉那麼長!

費耶特維爾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森特(Philip Senter)說,甲龍的盔甲不管有多麼堅固,都不可能擋住子彈。“那只是脆弱的骨頭,”他說,“子彈可以打穿。”但馬倫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雖然把那副盔甲稱為“防彈衣”有點誇張,但僅憑一支小手槍可能也奈何不了甲龍。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約翰·霍納(John Horner)同意此看法。“毫無疑問,甲龍的盔甲有可能擋住小的子彈。”霍納說。但他說,步槍或者好萊塢電影中的其他大型武器可以殺死甲龍。

霍納是《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系列所有電影的科學顧問。他說,他曾經反對讓該系列電影中的恐龍不怕子彈。

據NBC新聞報道,《侏羅紀世界》的製片人起初想知道暴虐霸王龍可不可以防彈,但霍納告訴他們,哪怕是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生物也不應該具有虛構的特徵,其屬性必定來自於DNA被嵌入暴虐霸王龍的已有動物。現今的所有動物都不具備防彈屬性。

“他們想讓它擁有超能力。”霍納說。

如果暴虐霸王龍擁有防彈盔甲,盔甲會非常沉重,以至於移動都成問題。

“它不可能像影片中那樣快速穿過樹林,”霍納說。例如,甲龍有幾噸重,行動非常緩慢,腳又短又粗,甚至跑不過人類。霍納說,這就是甲龍尾尖長刺的原因:用來保護自己,抵禦更靈活的霸王龍。

“朝任何動物開槍,子彈都會進入它的體內,導致流血,哪怕它是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怪物,”森特說,“在《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中,他們瞄準恐龍的頭,明明多次擊中,恐龍應該倒下才對,因為它的腦袋會被打爛。誠然,刀槍不入的能力使它成為更加可怕的電影怪獸,但這並不現實。”這也不符合對《侏羅紀世界2》中體型較小恐龍的描寫——在一個場景中,有一隻恐龍中了一槍就受傷嚴重。

雖然不清楚恐龍的皮膚有多厚(血肉無法變成化石),但我們現在知道,某些恐龍是有羽毛的,比如迅猛龍。羽毛絕對無法幫恐龍擋子彈,但確實提供了其他形式的保護。羽毛可以幫助恐龍偽裝自己,或者嚇跑捕食者。以180公斤重的似雞龍為例。馬倫說,我們現在知道,似雞龍的翅膀上有羽毛。這種恐龍不能飛(它們太大了),但在受到攻擊的時候,可能利用它們的羽毛和翅膀來使自己顯得更大。“這是威嚇的姿態,而不是盔甲般的保護,”馬倫說。

一些古生物學家失望地發現,《侏羅紀世界2》沒有按照當前的科學思維對恐龍的描述進行修改,比如增添彩色的羽毛。

“他們追求的想法是能隨心所欲地對一切進行基因改造,所以他們塑造的恐龍不同於真正的恐龍,”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與科學博物館的托馬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說,“這讓我備感失望。”

在森特看來,最令人困擾的是恐龍的前肢。在電影中,迅猛龍和霸王龍的掌心面朝後方。事實上,這些恐龍的掌心彼此相對,就好像準備拍手一樣。森特說,這種結構使恐龍更容易抓住和握緊獵物。“在不扭傷手腕的情況下,它們的手不可能擺出(電影中的)那種姿勢,”他說。

霍納說,自從跟斯皮爾伯格一起製作第一部《侏羅紀公園》以來,他一直試圖修改或增加電影中的一些小細節,使恐龍顯得更加可信和準確。例如,霍納說,在《侏羅紀公園》的廚房場景中,電影製片人想讓迅猛龍像蛇那樣,伸出分叉的舌頭在空中上下抖動。但恐龍可能沒有分叉的舌頭(馬倫說,科學家對此不是百分之百肯定,但如今與恐龍血緣最近的鳥類和鱷魚沒有分叉的舌頭)。

在《侏羅紀公園》中,迅猛龍打開廚房門之前,它們呼出的氣使廚房的窗戶起了霧——這種事情只有溫血動物才能做到。恐龍是冷血還是溫血動物的問題存在科學上的爭議,但霍納傾向於認為恐龍是溫血動物。

在《侏羅紀世界2》中,還有一種可能並非真實存在的恐龍:一種名為冥河龍的小型恐龍,這種龍頭頂呈隆起狀。它幫助歐文和克萊爾逃出了籠子。但我們並不確定冥河龍是否真正存在過。霍納認為,發現的冥河龍化石其實是另一種恐龍——腫頭龍——的幼龍。他說:“這是我在《侏羅紀世界2》劇本中試圖修改的東西之一”。但可愛機靈的冥河龍最終被保留了下來。

不管是冥河龍還是防彈恐龍,都不會令霍納感到困擾。他在看好萊塢電影時,不會計較影片內容是否真實。“我像其他人那樣去欣賞精彩的電影。”他說,“我想看的不是紀錄片。如果我想看紀錄片,我會去看發現頻道。”

翻譯:于波

校對:李莉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恐龍作為一種超級遠古巨獸,戰鬥力相當的強大,身軀龐大,力大無窮,人類與之相比,簡直弱爆了。

然而人類之所以作為萬物之靈,最大的本錢就是智慧,憑藉這一點,人類在這個星球處於生物鏈的頂端。

恐龍再怎麼強大,畢竟也是血肉之軀,能否扛住人類的子彈呢?

以高射機槍12.7mm口徑子彈來說,它的破壞力驚人,初速可以達到870米/秒,接近3倍的音速,以這種速度打到人的軀幹上,基本上可以一發子彈將人打成兩節,並非你在影視劇中看到的身中幾槍還可以活蹦亂跳。

看看12.7mm子彈使用被甲彈頭射擊模仿人體組織的肥皂效果。


可以看到彈頭在進入肉體組織後失衡翻滾,造成的巨大的空腔,這只是普通的被甲彈,如果換成偏心彈 開花彈 達姆彈等變態的彈頭,會將這種空腔效應更加的放大。

就算有些恐龍有厚厚的鎧甲,例如三角龍的頭部。

憑藉12.7毫米子彈巨大的動能,穿透這種角質化的組織也不在話下,尤其是使用鋼芯穿甲彈頭時,和捅破一張紙沒太大區別。

而且,重型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很強,一秒鐘的時間內,可以傾瀉數十發子彈,如此威力巨大的大殺器,血肉之軀無論如何抵擋不了。




驃騎府

恐龍是一種遠古生物,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所以這個問題,只能去推測,不過好在也不難推測出來。

恐龍再大,也是血肉之軀!恐龍皮糙肉厚,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了。中國的95式步槍,口徑5.8毫米,使用鋼心穿甲彈,100米,可以打穿一釐米厚的鋼板!而發射12.7毫米重機槍彈的巴雷特,輕輕鬆鬆,打穿2釐米厚的鋼板!即使恐龍皮膚再堅硬,再厚,能不能比鋼板更硬呢?很顯然是不能的!

而且,子彈擊中恐龍之後,由於恐龍體積比較龐大,很難直接擊穿,這種情況,其實造成的傷害更大!

子彈擊中恐龍之後,會發生變形,從而失去穩定性,彈頭會在恐龍體內翻滾,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腔,把血肉和內臟打成一團糟!這就是所謂的空腔效應!

舉個案例,被AK47擊中後,子彈把人體擊穿,入口很小,比彈頭略大一點而已。然而,這名士兵的背後,有碗口那麼大的一個洞!如果沒有被擊穿,傷害將會更大!

恐龍的皮膚,肌肉,骨骼和內臟,都無法承受子彈強大的威力!

這還不包括空尖彈,龍息彈,高爆彈,燃燒彈等特殊彈藥!

所以說,看似強大的恐龍,也是無法和現在槍支正面硬扛的!


老霍家那小勇

恐龍是不能無視子彈的傷害的。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你要明白子彈的傷害原理是什麼。子彈對人類和動物的傷害並非只是擊穿那麼簡單,在身體留個眼並不能一定造成致命傷。子彈最大的傷害來自“空腔效應”。

簡單地講就是指子彈進入人體之後,由於運動介質不再是空氣,彈頭運動軌跡不穩定,再加上彈頭經過的組織從彈頭獲得動能也開始向外運動,於是乎彈頭雖小,卻能把傷口裡“攪”得一團糟。

這裡是.45口徑的子彈幾種模擬人體肌肉密度的硅膠時,造成的恐怖傷害。

因此,子彈擊中恐龍,一樣可以造成恐怖的傷害。不過電影裡和遊戲裡都會做一些誇張的處理。

比如說電影《侏羅紀世界》,一群特種兵對著Rex狂打,它居然沒什麼只是怒吼幾聲,這就不太符合正常邏輯。

在遊戲中,傷害的計算則和現實不一樣。例如在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中,人也是可以用狙擊槍或者衝鋒槍攻擊大型恐龍的,但是它們受到攻擊只會掉一定數值的血量。當然,方舟為了做到真實,恐龍在受到攻擊後,皮膚會發生變化,生命值越少,皮膚上的血跡越多。

但在現實中,你對著恐龍腦袋開兩槍,它肯定死了。畢竟肉體無法和金屬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