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在各大系統和眾多參研參試單位共同努力下,中國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衛星狀態基本固化。特別是2015至2016年成功發射5顆新一代導航衛星,完成了在軌驗證。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2017年1月10日,中國北斗系統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各領域應用逐步深入,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整體應用已進入產業化、規模化、大眾化、國際化的新階段,預計將於2018年率先覆蓋“一帶一路”國家,2020年覆蓋全球。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2018年2月12日13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工程第五、六顆組網衛星。本次發射是北斗三號工程第三次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也是農曆雞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軍事功能與GPS類似,如:運動目標的定位導航;為縮短反應時間的武器載具發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員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

這項功能用在軍事上,意味著可主動進行各級部隊的定位,也就是說大陸各級部隊一旦配備“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導航外,高層指揮部也可隨時通過“北斗”系統掌握部隊位置,並傳遞相關命令,對任務的執行有相當大的助益。換言之,大陸可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執行部隊指揮與管制及戰場管理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衛星導航終端中採用的導航基帶及射頻芯片,是技術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在導航基帶中,一般通過導航專用ASIC硬件電路結合應用處理器的方案來實現。此前的應用處理器多選用國外公司ARM處理器芯片核,需向國外支付IP核使用許可費用的同時,技術還受制於人,無法徹底解決產業安全及保密安全問題。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BD/GPS多模基帶芯片解決方案中,衛星導航專用ASIC硬件結合國產應用處理器打造出了一顆真正意義的“中國芯”。該應用處理器為國內完全自主開發的CPU/DSP核,包括指令集、編譯器等軟件工具鏈以及所有關鍵技術,均擁有100%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其擁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多線程處理器架構,可共享很多硬件資源,並在提供相當多核處理器處理能力的同時,節省芯片成本

中國的全球眼北斗導航衛星

中國北斗衛星已獲聯合國正式認可 可媲美GPS在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的會議上,聯合國負責制定國際海運標準的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正式將中國的北斗系統納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這意味著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後,中國的導航系統已成為第三個被聯合國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專門研究中國太空項目和信息戰爭的加州大學專家凱文·波爾彼得表示,北斗系統能在其覆蓋範圍內提供足夠精確的定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