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安置的廢棄核潛艇

核能是讓人聞之變色的事物,由於人們擔心核輻射和核汙染問題,任何關於核電站或是軍備級的核武器的消息,很容易引起民眾的恐慌。然而核反應堆能提供強大的電能,比普通電力來源能提供更持久的動力,它也是有核國家在製造潛艇時熱衷採取的動力來源。當然,當這些潛艇面臨退役問題時,也會比普通的潛艇更棘手。那麼,各國又是如何處理這些燙手的“芋頭”呢?

難以安置的廢棄核潛艇

核潛艇墓地

在俄羅斯北接北冰洋的喀拉海,至今海底仍散落著約1萬7000個海軍放射性廢物箱,16個核反應堆和5個沒有拆除的核潛艇,其中一個潛艇的兩個核反應堆仍然充滿了核燃料。這些危險的放射性物質讓這裡變成了一個“放射性物質垃圾場”,讓周邊的國家憂心忡忡。

這片核潛艇“墓地”並不是核潛艇失事才墜毀於此,而是人類特意為它們舉行的葬禮——海葬。由於核潛艇一般服役20-30年後,後期核潛艇的維修保養費用將越來越高,而且也沒法滿足作戰需求,再加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限制,核潛艇也沒法作為二手潛艇轉賣,所以等待它們的命運將是退役和拆解。在冷戰時期,美蘇全身心投入軍事競賽,並不太願意花費過多精力拆除這些無用的設備,所以選擇了最方便也最省事的方式——海葬,將整艘退役核潛艇稍加處理或是先將艇上反應堆中的核燃料取出,再將整個艇體沉入到海底。

然而,這種方法並不能一勞永逸,比如人們在喀拉海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石油資源能與沙特阿拉伯比肩,石油天然氣公司成了這裡的常客,開採活動很容易在鑽井的過程中讓核潛艇破裂而發生洩露。

這些“炸彈”不僅可能會因為人類的活動而觸發,海水的慢慢侵蝕也可能讓核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汙染周圍的海區。再加上一旦沉入海里,很難監控,所以海葬並不安全。因此,除非意外情況發生,比如核潛艇因為故障沉到海底,現在許多國家並不會直接往海洋裡沉下核潛艇。

難以安置的廢棄核潛艇

複雜的土葬

另外一種比海葬更安全的處理方法是“土葬”。

比如在美國,有5家專門從事退役核潛艇的處置工作的造船廠,報廢的潛艇一般會被拉到這些造船廠進行拆除。在著名的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中,為了讓核燃料組件暴露出來,在那兒核潛艇的反應堆室的所有液體會被排幹,然後每一個組件會被移出,最後用特殊容器密封,用安全的火車運到長期運行這類核廢料處理的儲存和再加工廠。

這些廢料中尤其以處理乏燃料和反應堆系統最為關鍵。乏燃料指的是那些在核反應中經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移除了乏燃料,就會帶走反應堆中 99%以上的放射性物質,所以也成了重點處理對象。美國核潛艇的乏燃料將全部運送至愛達荷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專門處理,到了實驗室後,這些乏燃料會被儲存在實驗室的水池中。

剩下的1%的核潛艇的放射性物質位於反應堆系統中(蒸汽發生器、泵、閥門與管道系統)。反應堆系統雖然現在沒有大量的濃縮鈾了,但經過幾十年的中子轟擊發生核反應後,反應堆系統的金屬也帶有放射性。所以移除燃料後,還要著手處理反應堆艙。一般來說,反應堆艙會被切割工具和噴燈連同前後兩端的隔壁作為一個整體切掉,然後用十幾毫米厚的鋼板進行焊縫,使堆艙段成為一段孤立的密封體,再焊接在駁船上,運往漢福德核廢料存放場埋藏在地下。

不過,這些步驟也只是權宜之計,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放射性問題,而乏燃料以目前各國的技術又不能二次利用,問題只是暫時地被擱置了。所以,美國政府要求存放在愛達荷工程實驗室的核潛艇乏燃料必須在 2035 年之前得到進一步處理。

難以安置的廢棄核潛艇

定時炸彈

除了土葬,還有人想到了“太空葬”,那就是將核潛艇與核反應堆的放射物零部件拆卸下來,然後用運載火箭將其運離地球,送入太空成為太空垃圾。然而這種方法技術難度大,成本高,而且人們還擔心假如這些核廢料日後又會重返地球。

所以,“土葬”仍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方法,不過成本也不低,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適用。相關資料統計,完成一艘核潛艇的退役工作前後需要1-2年時間,每艘退役核潛艇的處理資金投入需要2500萬-5000萬美元。這樣的高投入成本,讓許多國家無力負擔。

既不能“海葬”,又沒有能力完成”土葬”、“太空葬”,怎麼辦呢?一些國家在處理核潛艇問題上,採取了拖延戰術,暫時將核潛艇圍放在廢棄軍港內。比如在冷戰期間,蘇聯總共建造了250艘核潛艇,到了今天,這些核潛艇大部分處於退役狀態,給俄羅斯帶來了不小的處理難題。

難以安置的廢棄核潛艇

由於處理費用高昂,退役的核潛艇又過多,很多核潛艇只能暫時停泊在廢棄的軍港裡。在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科拉半島的科拉港,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核潛艇牧場”,停泊著 100 多艘鏽跡斑斑的核潛艇。雖然核潛艇上的核燃料被取下來後,會馬上被裝入密封的特製鋼罐內,暫時放在碼頭貨場進行幾年的冷卻,但這些倉庫和鋼罐到今天也已經鏽跡斑斑。而在北極科拉半島的安德烈耶娃灣,在2003年前仍然存放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90艘潛艇的乏燃料。俄羅斯因軍費不足,對外聲稱暫時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有趣的是,由於包括俄羅斯太平艦隊核基地、核潛艇處置基地在內的遠東地區與日本和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屬於近鄰,像喀拉海和科拉港又和北歐一些國家靠近,所以在俄羅斯不慌不忙處理廢棄的核潛艇時,這些國家比俄羅斯還著急。比如在2000年8國峰會期間,與會國家曾保證在隨後的10年期間,共同投資200億美元用於處理俄羅斯退役核潛艇,而日本也在2003年與俄羅斯簽訂協議,提供處理這些核垃圾的1.3億美元。同時日本還在向設在莫斯科的國際科學與技術中心提供數千萬美元,用於防止俄核軍事技術人才外流到中東地區。

儘管國際社會對於核潛艇處理問題都十分關注,然而在舊的廢棄核潛艇沒法解決的情況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擁有核能的國家都在製造新的核潛艇,所以,在新處理技術誕生之前,如何解決核潛艇的退役問題將無限地拖延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