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普魯士的締造者,鐵血首相俾斯麥

19世紀中期,德意志仍然處在嚴重的分裂之中。形式上是34個聯邦和4個自由市聯合組成的。邦聯各國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獨立性。這是拿破崙帝國覆滅後,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會議,決定建立的一個“德意志聯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其中南部的奧地利和北部的普魯士最為強大。長期以來,奧地利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日耳曼外,還包括很多其他民族。但普魯士是純粹由日耳曼曼人組成的國家,所以日耳曼民族統一運動的旗幟,逐漸由奧地利轉到普魯士的手中。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堅持推行軍事改革,並且提出“要想拯救日耳曼,只有依靠鐵和血”的“鐵血政策”,因此而得名“鐵血首相”。
輝煌普魯士的締造者,鐵血首相俾斯麥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於1815年4月1日,死於1898年,勞恩堡公爵,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人稱“鐵血宰相”(德文:Eiserner Kanzler)、“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 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統一德國的代表人物。

奧托俾斯麥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雪恩豪森莊園一家大容克貴族世家。幼時受過良好教育,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了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持現實主義態度。

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 1862年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後的德意志帝國宰相,並受封為公爵。最初,作為一個保守的專制主義者,俾斯麥鎮壓了19世紀80年代的社會民主運動。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制度,或社會保險。


輝煌普魯士的締造者,鐵血首相俾斯麥

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採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並向海外積極擴張,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1898年去世。

他一生的輝煌就在於他的首相生涯和宰相生涯,他幾乎一個人撐起了動盪和發展的普魯士,奠定了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堅實基礎。

1862年成為首相的俾斯麥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講中堅定的對議會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從此俾斯麥被冠上了“鐵血宰相”的綽號。隨後國王對俾斯麥說:“我很清楚這個結局。他們會在我歌劇廣場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我的頭。”而俾斯麥則回應道:“既然遲早要死,為何不死得體面一些?是死在絞架上,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別的。我們必須抗爭到底!”從此,國王和他的首相間形成了一種十分特別的牢固關係。
輝煌普魯士的締造者,鐵血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就任首相後,未能解決與議會的衝突。為此,他欲以德國統一的大業來轉移議員的視線,並爭取工人階級的支持來抗衡資產階級自由派。很快,他開始籌劃三場統一戰爭。

有一次,俾斯麥租了一個地方當辦公室。他要求房東在房間裡裝個電鈴,但房東以“沒有置辦裝電鈴的義務”為理由拒絕了。當時,俾斯麥沒說什麼。

晚上,俾斯麥的房間忽然傳來了槍聲。房東以為發生了意外,立刻前去查看。只見俾斯麥在慢條斯理地辦公,書桌上擺著尚在冒煙的手槍。

房東膽怯地問:“發生了什麼?” 俾斯麥淡淡地說:“沒什麼。我只不過在用槍召令我的部下。”

第二天一大早,俾斯麥的房間就安上了電鈴。

他反應機敏,口才一流。他初次擔任外交官,並出席了日耳曼同盟會議。德國國王任命他當外交官時,對他有點不放心,說:“你從無外交的經歷,竟接此重任,實在很大膽。”

俾斯麥機智地回答:“陛下將此重任託付給我,是陛下的膽量大。至於我能否勝任,過一段時間就知道了。如果我不能勝任,請陛下立刻撤我的職。如今陛下敢下令,我就敢接受命。


輝煌普魯士的締造者,鐵血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隻手擎天,殺伐果斷,一手改造了普魯士,使之統一了德國,而一個強盛德國又在他的手裡漸漸形成了,直到侵華戰爭時期,他的思想還在影響世界,無論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還是國民政府的“唯有鐵與血才能救當今的普魯士”,不得不說他締造一個軍國主義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