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或可「抱團取暖」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6月29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與大韓商工會議所(KCCI)聯合主辦的首輪中韓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上,中韓雙方均表達了對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並呼籲共同採取有效措施,堅持自由貿易方向,強化深度交流合作。

雙方一致認為,可以進一步深化貿易、投資、先進製造、數字經濟、醫療、能源、環保、旅遊及第三方市場等廣泛領域的合作。

“去年以來有兩件大事對中韓經貿關係影響甚大,一個是美國的貿易政策,一個是朝鮮半島的局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表示,“在這兩件事上中韓兩國都是重要的利益有關方,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雙方應該鞏固友好發展的傳統相向而行,共同抵禦國際不確定性的風險。”

韓國產業部原第一次官吳永鎬表示,韓國也非常擔心貿易戰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根據韓國現代研究所的數據,韓國78.9%的工業半成品出口到中國,如果中國對美出口減少,韓國對中國的半成品出口也將減少。貿易戰將使韓國對華出口下降292.6億美元。其中,電子行業預計虧損109.2億美元,信息和石化領域預計各損失56億美元。

“從全球角度而言,首先要進一步鞏固多邊貿易體系,也要加深區域經濟合作,”韓國國會原議長丁世均表示,“希望將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與大韓民國的新北方、新南方政策對接起來,共同開啟共贏繁榮的新時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此次對話,雙方均表示兩國經貿合作互補性強,未來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合作空間,雙方還就共同致力於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促進中韓經貿關係和產業合作等問題達成了共識。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中韓可以四個合作為重點,一是深化貿易投資合作,二是加強新興消費市場合作,三是推動多領域產業合作,四是探索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寧吉喆認為,中韓企業可以在節能環保、電子商務、醫療健康、現代金融、科技創新等工業和服務業結合的領域開展密切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向界面新聞表示,中韓建交26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合作領域也很廣,未來是進一步深化的問題。這種深化,一方面表現在中韓自貿區的升級,從第一階段集中於商品和投資領域的合作過渡到第二階段,把服務業作為新的拓展領域。另一方面是第三方合作,就是在第三地,比如中韓在東南亞、南亞的合作,這是一個新的領域。

李向陽還指出,對韓國而言,美韓關係不僅僅是經濟關係,也是軍事同盟關係,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我們不能對韓國抱有太高期望。

今年1-5月,中韓貿易額達到126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7.4%。中韓兩國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目前,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截至5月底,韓國累計對華投資741億美元,是中國第四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