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爲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三年前我曾經和大家分享過一個神戶型,這個戶型設計哪怕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依然很酷炫,但是很奇怪至今沒有引起開發商們的效仿,甚至基本上沒人繼續做了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我也想和大家聊聊這過程中的各種原委

01這是三年前的一個項目,來自一個不太大的開發商,名字叫萬業夢立方

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並不在於戶型平面設計如何,而是在豎向空間上找到創新的空間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我們都知道,建築規範上來說,3.5米的層高都算一層的容積率,但是出了豪宅之外,普通住宅2.9米-3米的層高就足夠一般人使用了

萬業的創新角度是嘗試著看,這多出來的60公分的層高,能不能玩出一點新花樣

所以我們看到的室內空間規劃是這樣的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公共空間的區域,頂部的60公分就可以規劃為儲藏空間,一些日常不太用的東西都放在這裡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室內大量的頂部都被規劃為儲藏的地方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包括廚房的吊櫃,都做的比一般的廚房要多出一個收納空間

除此之外,小孩子的臥室,因為這樣的層高,空間就變得比較豐富多元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可以隔成這樣的兩層,下面遊樂區,上面小孩睡眠區,兒童房的空間使用效率就天然的大了很多

02另外,重點要強調下主臥部分

主臥的收納並不是像公共空間一樣在頂部規劃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而是選擇規劃在下面

換句話來說以後進入臥室需要走3個臺階進入主臥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首先,臺階處的小細節收納就不說了,我們重點看下室內的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室內的整個床下面就是一個巨大的收納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他可以通過液壓床的模式藏在這裡

然後衣帽間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衣櫃位置由於地面抬高了,所以外套懸掛處可以內嵌到地下

從而也使得上層衣物的拿放和整理更加方便,從此告別搬椅子才能拿上層衣物的模式

另外比較厲害的一點是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也是最關鍵的,通過臥室地面的抬高,使得原本抬高的飄窗位置成為完整的落地空間,這一塊附贈的面積可以100%的納入使用區域,空間利用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這個是客廳外面的電視機櫃,看上去很普通

當我把櫃子拉開的時候,各位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同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仔細看,就是櫃子看上去只有60公分,為什麼抽出來有大概一米的長度

核心就是大概還有40公分的抽屜長度被藏到了對面臥室的地下架空層裡面了。從而將臥室的架空層完全的利用,沒有任何的浪費

03好了,各位看完之後不知道有什麼感觸沒

首先和大家還是說說優點吧,這樣的空間設計毫無疑問附加值一定是提升的,利用了規劃這60公分的空間,在室內規劃處大量的收納空間,這對小戶型來說一定是更加利好的

另外通過改造,很巧妙的把飄窗位置直接結合為落地窗的模式,附加值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還是想和大家聊一個有趣的問題

目前整體來看給客戶帶來附加值,也是和大量傳統戶型不一樣的豎向創新方向,為什麼後面沒有流行來看,據我所知雖然項目一經面世大量的業內同行參觀,但是後面並沒有引起主流開發商的重視,這樣的產品也沒有在其他項目裡落地

這到底是什麼

我們可以稍微花點時間想想

其實對我來說,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有段時間非常喜歡的節目:夢想改造家

有一個案例

為了讓小空間可以承載得起足夠的收納,設計師把臥室做了這麼一個方案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簡直是高能的一塌糊塗,下面就像百變金剛一樣可以裝各種各樣的東西

以後的生活場景是這樣的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幾乎把女生所有的衣服都收納到了下面,而且上面還能睡人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酷炫,我記得當時設計師很滿意自己這個方案,後來房東看了也覺得非常驚喜

但是我們仔細的想想未來的場景哦

某天早晨外面掛的幾件衣服我都不太想穿,我需要:1、叫醒還在熟睡的老公/老婆;2、把棉被、枕頭、收起來放到沙發上;3、翻開床板;4、走進去選衣服;5、重複以上的動作,把床復原;6、告訴老公你可以繼續睡了

我想象了這個畫面,心想哪家人用了夫妻生活一定不和諧

所以這是一個什麼邏輯

很多的空間規劃,哪怕是業內的,我們都在做感覺很有用的東西,但是我們放在時間的維度裡,日常我們使用其實根本就沒有應用場景

3年前,人人稱讚的神戶型,為什麼現在缺無人問津?

比如這個收納

我們看上去很厲害,地下這麼一大塊地方給你裝東西,但是我們仔細想想,以後我們家裡住進入了,我們的床有可能這樣打開麼

而且作為積灰的床底,你有可能把東西放在床底下麼

另外,對於開發商自己來說也有侷限

比如說3.5米層高帶來天然的成本的上升,在限價大行其道的當下,成本的上升能否磨平附加值帶來的溢價,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這多出來的60公分主要帶來的是收納空間的提升,而比如臥室裡這一塊收納的質量能否跟得上,未來物業維修是否成體系都是一個問題,畢竟這些高頻使用的東西基本上用戶很難找到廠家,只能依賴物業

04每當這個項目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都會有一陣的反思,就是我們做產品規劃到底要做什麼樣的產品

很顯然,雖然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是其實大量的地產人依然窺測不到用戶的生活場景,大量的生活模式都是處於自我YY的階段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做好看的空間而不是好用的空間

這個邏輯在地產業內如今依然存在,而且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畢竟對於房企來說,以營銷作為閉環的真正截點,他們並沒有運營這個空間的意圖以及能力,所以本質上只要將產品設計的讓用戶在當下足夠衝動,那本質上也就完成了這個設計的95%的功能職責

這三年間,我們大量的看到各種神戶型的設計,不論在空間規劃還是建築形態或者是室內裝修,每次我們都秉持著顛覆人類居住生活理念的方式進行,但是我們真的認真想想,這些創新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回望,能不能經得起用戶的評判

很多時候這樣的疑惑都被人為的忽略,但是作為地產人來說卻不應該忽略

創新是一條曲折的道路,犯錯是過程中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希望行業發展20年來這樣的錯誤可以越來越少

畢竟創新的背面,是用戶付出一輩子的心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