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股上半年市值蒸發超萬億!萬科、碧桂園、恆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

更多資訊,請下載Wind金融終端

APP

雖然盛夏炙熱,但對房企來說,卻是寒冬蕭瑟。

6月29日,萬科召開2017年度股東大會。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要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改作美好生活的服務商

無獨有偶,碧桂園近日也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碧桂園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在內部已明確叫停”被其稱為誤讀,但以高週轉著稱的碧桂園,卻曾在一週之內連發三份內部文件,要求提高三四五線城市項目週轉速度,依舊令業內瞠目結舌。

上述龍頭房企或許是今年房地產企業的縮影,房企似乎開始集體焦慮了。Wind數據顯示,今年地產股一直維持著低迷的走勢,從1月至今,房地產概念已跌超20%,市值蒸發超萬億元。

萬科宣佈要“拋棄房地產”?

6月29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會上傳出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萬科要“拋棄房地產”!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會上發表諸多觀點,把重要信息劃個重點:

1、十年後,萬科還會是地產公司嗎?我想不是了,如果還是,那也是慘淡經營了。


2、我現在在琢磨我們各地的公司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萬科的名字取得太好了,沒有叫萬科地產,而是萬科企業。


3、方向是明確的,路徑是不清晰的。我無法回答十年之後物流佔多少,商業佔多少。但可以清晰的是,萬科未來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未來想到萬科,想到的是美好生活,不是幾棟房子。

從鬱亮的表述來看,萬科已開始開始逐步跟“房地產”說“拜拜”了。不僅在戰略目標上,已經定位為“美好生活的服務商”,而此前是“城市配套服務商”。

知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認為,開發商僅僅依靠“建房子——賣房子”,利潤率越來越低,風險越來越大。

他認為,萬科不會真正拋棄房地產,房地產是萬科的“流量入口”,萬科更希望通過這個入口,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最終實現轉型。

從另一個角度講,房地產大佬高調或無聲的轉型,或許又透露出意味深長的信號。

碧桂園:4月連發三文急提週轉速度,楊國強稱開盤太慢

7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來自碧桂園內部的知情人士透露,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在內部已經明確叫停,暫不對外宣揚。不過當天碧桂園一位高層回應,“肯定沒有叫停,三四五線不僅是碧桂園的戰略,也是碧桂園佈局的藍海地帶,不可能叫停。

無論市場傳言真假,股市倒是迅速做出了反應。Wind金融終端港股行情顯示,當天,碧桂園股價一度跌近8%,截至收盤該股跌5.78%。而自市場傳出棚改傳言以來,股價已經重挫18.67%,市值蒸發500億元。

地产股上半年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屋漏偏逢連夜雨。Wind數據顯示,內資對碧桂園不斷減持,減持股份已經超5000萬股,滬深股通持股比例也從1.62%到目前的1.37%。

地产股上半年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不過業內人士稱,雖然碧桂園高層對傳聞進行了重新解讀,稱“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在內部已經明確叫停傳聞為誤讀,但碧桂園在加速高週轉,保證現金流早已不是傳聞那麼簡單了。

早在今年4月,以高週轉著稱的碧桂園即在一週之內連發三份內部文件,要求提高三四五線城市項目週轉速度、報建速度、供貨速度

三份文件分別包括:4月5日簽發的《關於提高週轉速度、加快有質量供貨的緊急通知》和4月11日簽發的《關於提高集團各單位工作效率、促進項目高週轉的通知》以及《關於項目報建高週轉的通知》。

碧桂園實際控制人楊國強甚至提出,摘牌到開盤5.2個月,完全無法達到集團高週轉的要求。為確保高週轉,碧桂園在集團層面設置集團大運營工作組,各中心線條配合做好高週轉工作,大運營工作組組長有經濟決策權,人事任免權,可先斬後奏。

一位來自碧桂園區域公司的內部人士表示,現在做項目“一切為了現金流”,如果項目不能做到高週轉,不能快速回流現金,則寧可不做

地產股上半年蒸發超萬億元

實際上,上述2家龍頭房企可謂是整個房地產企業的縮影。

近日,地產股連續大幅下跌,儘管7月3日有所回暖,但總體來看走勢依然慘淡。Wind數據顯示,自6月25日爆出棚改暫停傳聞至7月4日一週多時間內,房地產指數已經跌去11.39%。而從今年來看,地產股一直維持著低迷的走勢,從1月至今,房地產指數已跌超20%,市值蒸發超萬億元。

地产股上半年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龍頭房企紛紛回購股份

在公司股價出現較大波動之後,上市公司回購公司股份往往是護盤大招。而在近幾個交易日,地產板塊出現大跌後,眾多大型上市房地產企業也紛紛大手筆回購股票。

中國恆大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7月3日以2.86億港元回購1412.9萬股股份。回購價格區間在19.32至20.8港元之間。自2009年上市以來,恆大共斥資242億港元回購股票,累計回購數量約46.6億股。

6月27日,碧桂園在港交所回購了800萬股,耗資1.02億港元,回購均價為12.79港元;6月28日,碧桂園回購了1500萬股公司股份,耗資1.86億港元,回購均價約為12.41港元。至此,碧桂園於本年度內累計回購2300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的0.106%。

6月28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一名主要股東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在6月25日至6月27日期間於公開市場增持510.6萬股普通股公司股份,平均價格約為每股股份21.54港元,耗資11億港元。

6月28日,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該公司獲公司執行董事、管理層增持162萬股股份,平均價為每股3.77港元,總金額合計610.74萬港元。

6月28日,中駿置業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由本公司執行董事、主席及控股股東黃朝陽全資持有的新升控股有限公司,於6月28日以每股均價3.5865港元,增持100萬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

爭取現金流背後,房企銷售破紀錄

雖然地產股走勢較弱,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卻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從地產銷售額來看,上半年最亮眼的是碧桂園,達到了4136.8億元,也就是說日賺22.9億元,碧桂園的大部分項目分佈在三四線城市,正好為上半年熱銷的主要領域。

地产股上半年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恆大和萬科的銷售額不相上下,都是3000億元出頭,分別日賺17億和16.7億元。

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別為保利地產和融創中國,銷售額接近2000億元,對應日均賺10億到11億之間。

其次是綠地、中海、新城控股、龍湖和華夏幸福,銷售額在825億到1635億之間。

另外,據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八年時間,房企前15名從10%的行業集中度升到了40%。

地產股為什麼會走弱?

既然銷售狀況看來不錯,為啥近期地產股卻持續走弱?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房地產板塊走弱主要有三個原因:棚改收緊、人民幣貶值、發改委限制發外債

業內人士稱,“棚改一刀切”傳聞影響,是近期地產股走弱的導火索。雖然國家開發銀行對相關言論給予否認,但業內人士認為,棚戶區改造貨幣化的初衷是房地產去庫存,

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階段結束,貨幣化安置也應逐步退出。在此背景下,近一年瘋狂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熱潮或將有所降溫。

第二,六月下旬開始,人民幣大幅貶值。美元指數走強、中美貿易摩擦相互拉鋸等原因使得匯市產生波動,市場上的擔憂情緒反映在了人民幣的匯率上,人民幣甚至創下近一年來的新低。

地产股上半年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都坐不住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第三,近日,發改委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這意味著

企業境外融資的路,也難於上青天了。

綜上所述,受到棚改貨幣化安置下降、匯率大幅下跌、價值境外融資被堵的利空等因素影響,碧桂園、恆大這種重點佈局三四線,且依賴境外融資的公司,最近股價大跌也就不難理解了。

投資者應該注意什麼?

對於房地產企業走向,業內人士大多持謹慎態度,不過無需太過悲觀,依舊存在一定的機會。

銀河證券指出,展望未來,房企收入端增速在逐步放緩,隨著土地購置價格的上漲,預計行業利潤空間中長期或將面臨下行壓力,未來結算利潤率水平也將會觸頂回落。另外,房地產企業持續分化,一二線房企銷售增速和投資力度均高於三線房企;同時隨著行業信貸的不斷收緊,行業負債率再度上升,未來規模房企將強者恆強,行業集中度仍將不斷提升。

交通銀行夏丹表示,房地產作為去槓桿的重點領域,融資環境十分嚴峻,各項渠道都在明顯收緊,在嚴監管環境下,大型房企在資源和資金獲取上的優勢凸顯,特別是國資背景的房企。

中信建投地產首席分析師陳慎表示,就目前而言,地產股的估值已經相對便宜,投資者不需過於悲觀,而從未來來看,地產股或許將呈現出分化的狀態,大公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小公司的問題可能會多一些

深圳一傢俬募高管則坦言,目前應該回避地產產業鏈,雖然看起來估值好像挺便宜,但是未來業績前景不佳,有可能繼續下跌。相反,一些醫療股、消費股、科技股短期估值較高,但未來增長確定,反而值得配置。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地產板塊近期受政策影響較大,而未來調控仍將持續,因此地產股走勢估計一般。對於地產產業鏈的一些龍頭品種,如果業績能持續增長,依然存在一定的機會。

不過也有不一致的意見。業內人士稱,經過近日來的持續暴跌,房地產板塊的估值偏低。

美國前4大龍頭地產公司2018年市盈率平均為12.1倍,而

中國的龍頭房企的市盈率已經到了個位數。其中萬科A最新PE僅約7.7倍,保利地產、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最新PE也分別下降至7.3、8.1和9.8倍的較低水平。

摩根大通房地產分析師李洛衡等人在研報中寫道,市場對近期的負面消息“反應過度”,現在是買入中國地產股的“黃金時間”,估計中國房地產投資2018年將增長7.2%。

Wind綜合中新經緯、格隆匯、中國基金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