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行業迎備案大考,熊貓金庫爲何能跑贏大盤?

互聯網金融行業最近幾年可謂跌宕起伏,特別是從2016年之後,行業進入嚴格監管新時代,對於互金平臺的考驗接踵而至,洗牌由此開始。

2018備案年,互金行業淘汰賽繼續

2017年,網貸行業重磅監管文件陸續出臺,合規成為行業關鍵詞。而在2017年年底,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具體明確了P2P機構備案登記工作以及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並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這意味著,如果公司不能成功完成備案,將被迫推出關閉。因此,備案成為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在2018年主抓的頭等大事。

不過,隨著最後截止日期的到來,由於互聯網金融公司從業數量的龐大,問題較多,各地的備案登記工作並未如期完成。以上海為例,根據媒體報道,上海的P2P備案已經確認延期。事實上,此前4月份就有媒體報道,部分地方金融局、金融辦已於近日接到監管部門口頭通知,要求暫停發佈網貸(P2P)備案登記細則,國家可能出臺統一的備案細則。

顯然,備案的確認延期給了還在積極進行合規備案工作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喘息之機,但是行業的淘汰賽卻在持續的監管重壓之下持續,近期善林,聯壁,唐小僧和錢寶等公司更是相繼爆雷,出現了提現困難、跑路等問題。而據網貸之家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42家,這相比2017年12月底的1931家又減少了89家。這意味著,一些不合規的投機平臺在持續退場,市場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淨化。

收穫盈利,跑贏大盤,為何說熊貓金庫的未來更可期?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科技與金融相交融的產業,互聯網金融自2014年以來連續五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監管態勢的逐步明朗,市場環境的淨化,也吸引著諸如上市公司這樣更具實力的玩家持續進場。而一些一直堅持合規運營的平臺更在2018年持續上攻,持續保持著穩定的用戶增長。這其中尤其以兩年前在最嚴監管年進入市場的上市系互聯網金融平臺熊貓金庫的發展曲線最值得研究和參考。

互金行業迎備案大考,熊貓金庫為何能跑贏大盤?

先來看收入與盈利情況。根據2017年4月份發佈的熊貓金控2016年財報顯示,熊貓金庫在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1,311.11 萬元,虧損967.98 萬元。而在2018年4月份,熊貓金控發佈的2017年財報則顯示,熊貓金庫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達5,425.04萬元,本期公司盈利1,011.90萬元。

再來看用戶和交易額增長情況。根據熊貓金庫平臺的實時運營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3日,平臺擁有102.9萬用戶,累計撮合交易金額達到148億元。相比2017年的4月的近82萬名用戶,累計撮合交易金額更是超過84億,在用戶規模和交易額方面增長都有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

可以看到,從合規年到備案年,熊貓金庫的表現始終穩健,不僅跑贏大盤,而且實現了盈利。那麼,熊貓金庫為何有這樣的搶眼表現。在我看來,有三個重要原因。

第一,熊貓金庫的上市系背景是其穩健發展的第一大關鍵因素。眾所周知,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需要定期對外披露財務信息,以接受投資者、媒體以及證監會等政府機構的監督和監管,而作為A股上市公司熊貓金控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熊貓金庫平臺的用戶、收入以及盈利情況都會在熊貓金控的財報中體現。這使得用戶更容易瞭解到平臺的真實運營情況,無形之中增長了用戶的信賴感。而且,作為互聯網金融公司,熊貓金庫同時還接受銀監會以及相關部門的直接監管。雙重監管看似為熊貓金庫帶上了“緊箍咒”,但其實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則有助於平臺更加規範化的進行運營,從而保證了其一直以來的穩健增長。

互金行業迎備案大考,熊貓金庫為何能跑贏大盤?

第二,熊貓金庫一直以來積極擁抱監管,持續推進合規工作也是其能跑贏大盤的重要原因。熊貓金庫成立於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2016年,自誕生以來就伴隨著行業的監管,因此其合規程度遠比在野蠻生長時代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更高。並且,每每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管文件下發之時,熊貓金庫都是在第一時間予以響應。

比如銀監會在2017年2月別下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而熊貓金庫則與新網銀行達成合作,於2017年8月13日就正式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又比如銀監會在2017年8月下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而熊貓金庫作為上市公司熊貓金控旗下的子公司早在發佈文件之前就以在平臺公示相關審計報告,截至目前已經公佈2016年和2017年的審計報告,而且更在平臺進行用戶、交易金額等實時運營數據的顯示,以供用戶實時查看。顯而易見,這些合規工作的持續推進,一方面降低了其政策風險,另一方面也給予了用戶、投資者更大的信心。

互金行業迎備案大考,熊貓金庫為何能跑贏大盤?

第三,熊貓金庫能夠實現盈利還與其創新性的輕運營模式有關。在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當中,熊貓金庫可謂是獨樹一幟,其不以高收益為噱頭,而是注重與用戶進行溝通互動,引導用戶進行理性投資。值得一提的是,熊貓金庫別出心裁的設計了自己的動漫形象——二發熊。通過其好動、賤萌的形象,向科普傳遞用戶的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這使得用戶不僅能體驗理財的樂趣,更能學習金融和理財知識。這種獨特的理財+科普+動漫的模式,為熊貓金庫吸引了大量的目標用戶。而在世界盃期間,熊貓金庫更是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上線了“世界盃”互動遊戲,持續強化其趣味理財功能。事實上,這正是這種重視創新的“巧勁”,讓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取用戶,從而為其實現規模化的盈利鋪平了道路。

熊貓金庫的啟示:什麼樣的平臺能笑到最後?

以上不難看出,熊貓金庫能夠跑贏大盤,持續穩健增長與其上市系背景、積極推進合規工作以及創新性的運營模式等密切相關。而在眼下,雖然已經備案確認延期,但是全國統一的備案細則隨時可能出臺,監管只會更嚴格。那麼,在如此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到底又該如何自處呢?其實,熊貓金庫的穩健發展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能夠給行業以不少的啟示。

首先,積極擁抱監管,運營規範的企業將獲得政府認可,從而獲得穩健發展。不同於此前的野蠻生長,運營不規範的企業早已沒有生存土壤,這是還在寄希望於鑽監管漏洞投機斂財已經不太可能。當下希望繼續留在這個行業當中的互金公司必須積極擁抱監管,並持續規範自身的運營行為,對照各項監管文件進行自律自查,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通行證”,持續的在這個行業發展下去。這一點在熊貓金庫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熊貓金庫在2017年4月獲得了公安部門核准的等保三級的備案證明,在2017年8月又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更是及時披露平臺運營數據和審計報告,這些對行業無疑是很好的示範。

其次,具有清晰的用戶定位和差異化創新的平臺,將獲得用戶歡迎。熊貓金庫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其目標用戶群體鎖定為90後等年輕一代,並通過科普理財漫畫的方式來吸引年輕用戶關注理財。這一方面是其避開了與其他平臺的正面激烈競爭,降低其獲客成本,另一方面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理財體驗又使得用戶具有歸屬感,擁有更大的粘性,從而確保了用戶具有更高的忠誠度,保證了其平臺在用戶規模和交易金額方面穩步增長。

最後,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用戶體驗,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的技術驅動型平臺將有更健康持久的發展。據瞭解,熊貓金庫除了重視運營模式創新之外,更加重視技術建設、創新以及年輕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在平臺建設方面,熊貓金庫在系統採用更加穩定安全的全球首家秒級響應數據服務商QingCloud 的雲計算服務。在風控體系建設方面,熊貓金庫一方面採用了國際知名雲防護Norton 的服務對用戶在線訪問進行全方位加密服務,另一方面自身還採用了業界領先的CSRF、DDos 等保護措施,同時採用SSL 多重加密技術保護用戶信息與交易數據的安全性。而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熊貓金庫的技術開發團隊來自北郵、北航等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以及一線互聯網公司,並且50%以上為中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或者經驗較為豐富的開發人員。顯而易見,平臺技術功底更紮實,更有利於在未來實現業務的創新和變革,也有利於其抓住下一次行業爆發式發展機會。

結束語

自從2016年行業進入監管以來,互金平臺數量從最高峰的四五千家已經銳減到現在的1800多家。而這些被淘汰清退出場的公司大多都是一些而是以高回報率為最大的賣點來吸引用戶,且運營不規範、沒有差異化服務和不注重用戶體驗提升和技術創新的平臺。而隨著2018年下半年行業監管和全國統一備案細則的逐步明朗化,良幣將持續驅逐劣幣,一些真正踏實做業務謀未來的平臺將迎來更大發展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