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常見鳥類趣談

古詩詞的常見鳥類趣談

1、鳳凰

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地位高尚。雄的叫“鳳”,雌的叫“凰”。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點評:用鳳凰的叫聲來形容樂聲動聽、李憑彈奏箜篌技藝高超,想必鳳凰的叫聲是非比尋常的。但實際上是怎麼樣個動聽法呢?《左傳》雲:“鳳凰于飛,和鳴鏘鏘”,表明鳳凰的叫聲是清脆洪亮的;也有說像簫聲,其音可以引來百鳥。傳說當年舜作《簫韶》曲的時候,鳳凰都被招來了,想必是鳳凰聽見聲音以為遇到同類緣故吧。

2、青鸞

傳說中的五神鳥之一,多為神仙坐騎。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

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唐·李白《鳳凰曲》

點評:在詩中,青鸞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大燈泡啊。嬴女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她的丈夫簫史一同仙去,“神仙眷侶”這個詞簡直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不知這隻青鸞在飛的過程中感受著背上夫妻二人恩愛,是否會感慨自身形單影隻,神鳥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呀。

3、丹雀

傳說中象徵祥瑞的赤色雀。《拾遺記·炎帝神農》中提到“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在傳說中,要不是丹雀幫忙,我們也許就吃不到香噴噴的米飯了。

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唐·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

點評:丹雀很低調,在古詩詞中打醬油露臉的次數很少,好不容易在杜甫詩作中冒個泡,銜個書來就沒有下文了,神龍不見首尾,一向符合其高冷神秘形象。

4、黃鸝

也稱“黃鶯”、“黃鳥”,體型中等,羽毛一般由金黃色的羽毛組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晏殊《破陣子》

點評:看到黃鸝鳥,有沒有感到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呢?黃鸝鳥被稱為“大自然的歌唱家”,鳴叫聲清脆悅耳,使人在早春中感受生機盎然、在暮春裡體會閒淡寧靜。在樹丫上啾啾鳴叫,縈繞著樹上枝葉,三三兩兩飛往新樹築巢,這隻黃色小鳥身上總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實在是隱居環境的必備之鳥。

5、烏鴉

簡稱“烏”或“鴉”。個體大,體羽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叫聲簡單粗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點評:低沉、壓抑,烏鴉在詩詞中出現總會和這些詞語形影不離。朦朧月色下,烏鴉粗糲的嗓音落榜考生耳旁迴響;黃昏古道旁,烏鴉淒厲的哀鳴伴隨斷腸人走天涯。但叫聲是天生的,烏鴉表示也很無奈。

6、喜鵲

也稱“鵲”,因民間傳說鵲能報喜,故稱喜鵲。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宋·王庭筠《謁金門·雙喜鵲》

闌干倚遍重來憑。淚粉偷將紅袖印。蜘蛛喜鵲誤人多,似此無憑安足信。——宋·歐陽修《玉樓春·去時梅萼初凝粉》

點評:喜鵲和烏鴉被人們當做預示運氣的好壞,相愛相殺了上千年之久。因為報喜預示好運,喜鵲成為閨怨詩詞常見的鳥。深閨女子看到喜鵲落在枝頭,總以為愛侶會歸來,卻不知到頭來一場空,更添一層悲涼。不知喜鵲肩負著這麼多人的願望,飛行時會不會覺得肩頭很重?

7、鷹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悽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 。

雲披霧裂虹霓斷,霹靂掣電捎平岡 。

砉然勁翮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 。

爪毛吻血百鳥逝,獨立四顧時激昂 。

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 。

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 。

但願清商復為假,拔去萬累雲間翔 。

-----籠鷹詞 柳宗元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畫鷹 杜甫

爪利如鋒眼似鈴,平原捉兔稱高情。

無端竄向青雲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鷹離韝 薛濤

十月鷹出籠,草枯雉兔肥。

下韝隨指顧,百擲無一遺。

鷹翅疾如風,鷹爪利如錐。

本為鳥所設,今為人所資。

孰能使之然,有術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飢飽時。

不可使長飽,不可使長飢。

飢則力不足,飽則揹人飛。

乘飢縱搏擊,未飽須縶維。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聖明馭英雄,其術亦如斯。

鄙語不可棄,吾聞諸獵師。

----放鷹 白居易

時珍曰∶鷹出遼海者上,北地及東北胡者次之。北人多取雛養之,南人八九 月以媒取之。乃鳥之疏暴者。有雉鷹、兔鷹,其類以季夏之月習擊,孟秋之月祭鳥。隋魏彥 深《鷹賦》頗詳,其略雲∶資金方之猛氣,擅火德之炎精。指重十字,尾貴合盧。嘴同鉤利 ,腳等荊枯。或白如散花,或黑如點漆。大紋若錦,細斑似纈。身重若金,爪剛如鐵。毛衣 屢改,厥色無常。寅生酉就,總號為黃。二週作 ,三歲成蒼。雌則體大,雄則形小。察之 為易,調之實難。姜以取熱,酒以排寒。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雙 長者起遲,六 翮短者飛急。

8、子規

也稱“杜鵑”、“布穀”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點評:這隻毛茸茸的小鳥就是傳說中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的。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有令聞者傷心落淚的力量。與其給那些演技很爛的明星打眼藥水裝流淚,倒不如給他/她放一段子規的叫聲,看看朽木是否可雕……

9、鴻雁

體色淺灰褐色,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在遷徙季節。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唐·李頎《送魏萬之京》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宋·王安石《明妃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 塞下曲〉

點評:秋冬的肅殺往往會天然地使人心情低落,又恰逢是鴻雁遷徙之際,成群結隊的鴻雁南飛,更加勾起了遊子思鄉的愁緒。想起古代不發達的交通運輸狀況,回家路途阻隔且耗時多日,的確很不容易。如今交通網初步鋪就,歸途也顯得不那麼艱辛。然而在路上,我們卻很難看見之前隨處可見的鴻雁了,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發展的代價?

10、鷓鴣

羽毛大多黑白相雜。雄性鷓鴣好鬥,叫聲特殊,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唐·李白《越中覽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點評:如果說烏鴉的聲音是淒厲,那鷓鴣的啼聲便是愁苦了。“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鳴叫,總會讓人思緒悠悠愁情頓生。清醒的人總是痛苦的,一隻鷓鴣飛過一聲鳴叫都能勾起他們的家國情懷。

11、鶴

性情高雅,形態美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高的地位。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唐·劉禹錫《秋詞》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唐·王維《山居即事》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點評:在形態方面,鷓鴣和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肉多腿短,後者骨骼清奇,果然是隱士的好基友。閒雲野鶴的狀態,自古至今不知是多少人的心願。不過往往很多人昨晚深夜還在感慨將來要自在寫意地生活,第二天早上就要急急被鬧鐘喚起,奔向工作。所謂象徵自在的鶴,我們只在夢迴時才能摸到它掉下的一片羽毛吧。

12、沙鷗

沙鷗 齊已

暖傍漁船睡不驚,可憐孤潔似華亭。

晚來灣浦衝平碧, 晴過汀洲拂淺青。

翡翠靜中修羽翼,鴛鴦閒處事儀形。

何如飛入漢宮裡,留與興亡作典經。

清平樂令

簾捲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

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

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 這首詞又名《江亭怨》,原題於荊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並不可考,《冷齋夜話》、《異聞錄》等著作言其是吳城小龍女之作,使這首增添一種神秘的色彩。 以詞意來看是一個流落異鄉的少女感物傷懷思鄉想家之作。但由其藝術手法來看,其內容之深刻,畫面之豐富,手法之巧妙,給人感受之豐富不似一個初出筆壇的少女之作。 詞的上片描寫流落異鄉,客居他所的少女思鄉遠望的畫面。“簾捲曲闌獨倚,山展暮天之際。”懷著難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獨地倚在欄杆上,面對暮色籠罩下的群山,淚眼朦朧,遙望故鄉。“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吳頭楚尾”源自宋朝洪芻《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為吳頭楚尾。”這裡豫章代指江西,緣由其在吳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這句話意思是說少女淚眼朦朧地望著她家鄉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卻把少女那種滿腔哀怨的感情,滿目思鄉之淚,形象與情感、人與物、景與情深然一體。 詞的下片,寫思鄉望遠的少女內心豐富麗情感。受驚的沙鷗任意飛翔,而自己卻流落異鄉,有家難歸一股難言的傷感頓上心頭。“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雪花喻浪花。撲鹿,象聲詞,指沙鷗拍翅的聲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傷懷,卻言沙鷗不受羈絆,實際上把少女離鄉後的不自由與沙鷗自由翱翔作了對比,通過移情聯想,她的無限傷感流露紙端。“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少女多想抓住眼前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詩,然而卻在轉瞬之間那驚起的沙鷗卻消失在蒼煙水草叢中了。多麼形象,又是多麼生動,一幅少女思鄉感傷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以美的愉悅。 這首詞妙語橫生,妙意滿目。語句不多但詞意深遠,給人留下廣闊的聯想,使人餘味不絕。古人云“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騷”(《詞人玉屑》),本詞的境界幾近於此。

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讀杜甫的《旅夜書懷》讓人在禁不住感喟萬千:“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真可謂此景中無我,我的心境卻盡在其中,或許這便是人們稱其為詩聖的緣由吧,文采自是飛流,思想更是動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要有博大胸懷的人才能寫出來,而這與是否為文人無關,更多是作為思想家對千古人間的深深的思索,讓我無比動容。 細草隨江風搖擺,孤舟在大江停泊,那漫天的星星點點好象也疲倦了,低垂著的目光輕輕撫摩著闊邁大地,那水中的月亮與波濤一起盪漾。在這種隨人心境而給人或靜美、或壯懷感受的旅夜裡,詩人各種人生經歷紛紛湧入腦海,回首前程往事,細看人間變幻,人生究竟因什麼而顯得有意義,讓敏感的人蕩起一陣感喟。人世聲名不過過眼,官爵之美也因光陰落幕。最後一句寫得傷感而有貼切“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直道出了人生真相,真正的書寫者一生都在漂泊著,人間沒有理想的天堂,而天堂不過是人對美滿的嚮往,漂泊人生正如同天地間獨自翱翔的沙鷗,孤獨並且渴望著自由。人生對自由的熱望,正在於自由很難實現,你可以說以心靈自由為目標很渺小與怯懦,但心靈的自由正是行動自由的先導,如果一個人不能自由地思考與書寫,那麼僅僅追求行動和權利上的自由,就很容易滑落進一種基於情緒的狂躁,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上,人們以自由之名流淌了讓人毛骨悚然的鮮血。 雖然歷史陳跡漸漸不能激盪出我們內心的恐懼,但對自由的追求過程中容易犯下的狂熱病卻如幽靈一樣在恰當的社會反射之下復活。人生是孤獨的,並不因為獲得人生的自由而有半點改變,我們對自由的熱愛,正在於我們深味這孤獨的美與憂,並且努力尋求多姿人生的可能,而這可能也許是人類所能獲取的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