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盟IT外包專家,企業服務這個長期風口,你抓住了嗎?

藍盟IT外包專家,企業服務這個長期風口,你抓住了嗎?

什麼是風口?

所謂“風口”,通俗的講,是指這樣一部分產業或領域,他們因為國家政策的支持或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或擁有巨大的盈利潛力,而獲得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機會。

風口其實是不可預測的,只能判斷,只要能預測的風口都不是風口。

《引爆點》一書裡曾經曰過20%就是個引爆點。一旦用戶滲透率達到20%時,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比如,2005年中國的PC互聯網的滲透率達到20%。中國的第二代互聯網公司像58、趕集、去哪兒,基本都是在2005年左右成立的。

所以任何風口都需要有前置時間的。哪個領域是史上最有據可依的長期風口?

答案是企業服務。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企業服務是史上最有跡可循、有據可依的長期風口?

對標美國投資市場,美國To C與To B板塊基本持平6:4開,TO B人群規模是美國的5-8倍,但國內市場To B領域佔總投資額不到2%,嚴重被低估,國內仍有萬億空間。

目前來看中國的雲計算市場還處在嬰兒期,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大了:美國和西歐人口加起來是 11 億,中國是 13 億。中美 toC 市場規模是類似的,Amazon / FB / Google 和 BAT 的市值是一個量級。美國 toB 市場光 Oracle、SAP 和 Salesforce 就是 5000 億美元的市場,另過百億的公司如WORKDAY、OPENTABLE、SERVICENOW,市值也在200億往上,而中國是一片空白。據不完全估計中國整個 To B 所有公司市值只有這三家總和的 1/10 都不到,即 幾百億美元。但市場規模方面美國加西歐是 2500 萬家企業,而中國是 2000 萬家企業。

所以在中國 To B 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業務價值的窪地。因為這是每個就是一個模塊,一個模塊下面就有這麼多的上市公司。如果美國是一個生態,那在中國就幾乎就是零。

美國企業服務是三波浪潮

藍盟IT外包專家,企業服務這個長期風口,你抓住了嗎?

第一波浪潮是 30 年前企業信息化,從 70 年代,80 年代開始,包括 Oracle、SAP 和微軟的興起;

第二波浪潮是十幾年開始的雲計算,從 Salesforce 1999 年創立,到現在快20年,包括了 Salesforce、Workday、Servicenow、Netsuite 等一批百億美元量級以上的公司;

第三波浪潮是現在的剛剛起步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在企業端的應用,不過才剛看到美國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層出不窮,收穫期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中國非常誇張的是三波壓到一起,就是三年前沒有人談企業服務,沒有什麼人談信息化,三年之前也沒有人談雲計算,更不要說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在企業端的應用,如今的中國是三波浪潮加在一起。

今天在企業服務領域非常像2001年的To C,是有極大概率會出現非常大的公司的,並且也有可能達到京東淘寶在商業零售所佔的份額。

2018·看企業服務

1、從通用到垂直。

首先,因為不一樣行業邏輯不同,一套軟件怎麼可能匹配各種?顯然不可能,所以細分領域就有很多機會。垂直賽道上,會傾向那些錢多、付費意願高、客戶相對集中,管理成熟度高的行業,比如:零售、交通、金融、都是很好的賽道。

2、從工具到效果。

工具市場會分散,效果市場會集中,國內企業的管理成熟度不夠,導致產品哪怕有優勢因為執行力和管理水平的原因也會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必須得從純工具過度到效果,才能拉動企業付費意願。

3、從分散到集成。

目前的企業服務基本雲化,但還是不夠集成,也就是美國十年前的水平。這需要大家有更開放、利他的價值觀,未來所有的商業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能力越強的公司,越有責任讓大家共同發展,客戶需要的是整體的一站式的服務。

藍盟IT外包專家,企業服務這個長期風口,你抓住了嗎?

整理/夏立城 上海藍盟創始人兼CEO,復旦校友創新創業俱樂部副會長,致力於用IT外包網絡維護服務賦能企業客戶發展,助力其創新、迭代和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