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顧祝同?

1195125793

顧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蘇漣水人,曾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辛亥革命爆發後,曾參加革命軍。1921年冬,到桂林投奔孫中山,任粵軍許崇智部軍事教導隊區隊長。1925年參加東征後,歷任國民革命軍師長。1927年後,歷任第九軍軍長、第一軍軍長、第十六路軍總指揮、國民政府警衛軍軍長、國民黨四大中央執委、江蘇省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軍總司令、重慶行營主任、貴州綏靖主任、省府主席、西安行營主任等職。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在國民黨軍中威望極高,開始是“八大金剛”之一,後來列入“五虎上將”之列,別人喜歡稱他“軍中聖人”, 被蔣介石譽為最可貼心的忠臣良將。

1922年顧祝同與時任許崇智部參謀長的蔣介石相識,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任校長,顧祝同任軍校的戰術教官。

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陳炯明,顧祝同在淡水、棉湖等攻城戰役中表現出色,創黃埔學生軍以少勝多的先例。

1925年9月第二次東征陳炯明,惠州戰役顧祝同負責攻堅戰,親自率領敢死隊冒著槍林彈雨衝上惠州城,獲得戰役勝利。

1926年6月北伐戰爭中顧祝同率軍警戒北伐後方,在鬆口、永定城防戰役中顧祝同主動出擊,迂迴包抄、直搗周蔭人五省聯軍福建總司令部,創國民革命軍實施敵後遷回作戰獲勝的先例。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顧祝同為隴海線右翼總指揮,採用奇襲戰術一舉擊潰馮玉祥軍隊防線,助蔣介石奠定勝局。

1933年11月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顧祝同調兵遣將不到兩個月就為蔣介石解決心腹大患。

蔣介石的首席智囊楊永泰為蔣介石制定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即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內”。

1933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百萬重兵開始向紅軍腹地全面推進。作為第五次對紅軍圍剿為最高指揮官的顧祝同為了徹底摧毀中共中央蘇區的黨、政系統,實施血腥的“綏靖”政策,使約80多萬無辜群眾慘遭殺害,“焚之居,伐之樹,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男,家家不見炊煙,只聞田野鬼哭”的悽慘現象。

1936年,蔣介石很滿意顧祝同對自己“攘外必先安內”過程中的表現,授予顧祝同二等雲鷹勳章,同年7月任國防委員,8月旋調任貴州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不顧及蔣介石生死。顧祝同看出其中蹊蹺,就是按兵不動,深得宋美齡等人賞識。

1940年10月,陳毅發動“黃橋事件”,導致國共關係惡化。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合計9000餘人,在葉挺與項英的領導下,開始向長江以北轉移過程中遭到預先埋伏在此的顧祝同部的圍攻。項英被叛徒殺害,葉挺被顧祝同活捉,唯有2000餘人突圍成功。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1946年顧祝同作為蔣介石調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兼首任陸軍總司令,負責指揮中原作戰,結果以失敗告終。

1947年蔣介石的全面進攻被迫轉變為重點進攻,顧祝同轄區45萬兵力發動進行圍剿我軍,結果在孟良崮全殲了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

1948年,顧祝同調任參謀總長一職,參與、制定及指揮淮海戰役,最終國民黨軍隊被殲滅共55.5萬人。

1950年3月,顧祝同知局面再沒辦法挽回,灰溜溜飛到臺灣,任“國防部長”。

1987年1月,顧祝同病逝,享年94歲。


美麗青春您真痘

顧祝同,顧墨三,綽號“假面佛”,初為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後又入列“五虎上將”,黃埔系的絕對元老。

顧祝同是1891年生人,江蘇漣水四新集是他的老家。此人的童年比較悲催,親媽死的早,後媽老虐待他。9歲那年,因不堪後媽虐待,顧祝同進行了報復,用一根橫在門口的鋤柄絆磕掉了後媽的兩顆牙。

得逞後,顧祝同離家出走,投奔了甸湖的顧南田,顧瞎子。

有句俗話,瘸狠瞎壞。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顧祝同跟顧瞎子學了不少卜卦騙術,更透過算命的一些慣用伎倆領悟到了與人心周旋的竅門。

1903年,年滿13歲的顧祝同依靠表叔荀俊生的幫扶,進學館讀了幾年聖賢書。一段江湖生存技能,幾本孔孟經典,兩者雜糅到一起,對顧祝同日後的影響頗深。

1910年,因不甘窩在甸湖那一尺小天地裡,顧祝同隻身跑到南京,考進了尚武陸軍小學。

看顧祝同的照片,朝好了說,此人身上有股子仁厚的儒氣,很適合混主流社會。在陸軍小學堂,他為人少言厚道,學業刻苦勤奮,全校上下對他的評價很不錯。

但亂世不是靜讀聖賢書的時代,隨著1911年武昌起義的爆發,陸軍小學停課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顧祝同沒有選擇退縮保命,而是帶著滿腔熱情投身到了革命軍中。

他成了革命軍炸彈隊一員。

不久南北議和,革命的硝煙暫時熄滅。顧祝同離開部隊,返校繼續學習。

1912年夏天,顧祝同畢業,同年加入了國民黨,無形中他算是踩到了時代的鼓點。之後,他被保送進了武昌陸軍第2軍官預備學校。1919年,29歲的顧祝同再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三個學校上完,顧祝同成了手握三張文憑的硬槓子。

不過畢業後的起初幾年,他的運氣並不好,始終沒能在軍中謀得好前程。

人在極度鬱悶的時候很容易暴露骨子裡的弱點,顧祝同也不例外,因為鬱悶,他好上了嫖。

到此,顧祝同身上的一個標籤出來了,此人在事業上很會踩路,但在生活上有些汙。

1924年,久等的機會終於來了,因為與蔣介石在粵軍許崇智部有過一些交往,加之又有三張文憑,顧祝同順利進入黃埔軍校,並被破格委任為中尉戰術教官。

在黃埔,老蔣和他後來的嫡系都有一段關於效忠的軼事。

顧祝同也有一段。一次,顧祝同和哥們晚上偷偷跑出去喝花酒,第二天出操的時候差點沒趕上。見到衣衫不整的顧祝同朝隊伍裡擠,老蔣很生氣,於是罰跪。

誰知道顧祝同這一跪,竟然跪了一天一夜。

見他一直傻呼呼地在那跪著,有人就來拉他,校長早走了,意思意思得了。

顧祝同卻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校長沒讓我起來,我就不能起來。

第二天,老蔣得知此事大為感動,當即將顧祝同提拔為教授部中校戰術教官。

從此,顧祝同成了老蔣的嫡系心腹。

這是顧祝同身上的第二個標籤,此人在跟隨老大方面很忠。

隨之而來的就是兩次北伐,顧祝同因為作戰勇敢、指揮有方,一路從營長升為第9軍軍長。

升遷之快,官階之高,即便在黃埔系中,這也是絕無僅有的。

縱觀顧祝同的發跡,他的能力未必有多突出,但他趕上了早集,踩準了鼓點,外加會表忠心,因此他賺的了國民黨軍界元老的地位。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蔣介石任命顧祝同為隴海線右翼總指揮。他採用奇襲行動,一舉突破馮軍防線,奪佔歸德,為此受到了蔣介石特令嘉獎。

圍剿紅軍時期,顧祝同作為老蔣主要打手,出力不少,表現讓老蔣也還算滿意。

在這段一會是掌兵大將一會兒又兼任省府主席的得意階段,顧祝同曾鬧出過三個醜聞,一個跟腐敗有關,兩個跟女人有關,又縱容部下賣官鬻爵,又有陰謀燒死糟糠之妻的嫌疑,又有搶別人女人做二婚老婆的醜聞,換是別人也許很難安全上岸。

但老蔣的心腹重臣,沒事。

1936年,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爆發,屬於顧祝同表忠心的重要時刻到了。

南京的何應欽一度想借討伐整倒整死老蔣,為此他成立了兩路逃逆軍,東路軍總司令為劉峙,西路軍總司令即是顧祝同。

顧、劉二人本是軍中互掐的對手,劉峙一度還佔據著競爭優勢。但在這個需要站隊的關鍵時刻,劉峙卻選擇了站隊何應欽,而顧祝同則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宋美齡、宋子文等保蔣派一邊。

因為顧祝同的抵制,何應欽的討伐計劃最終破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劉峙灰頭土臉,顧祝同青雲更上層樓。

縱觀顧祝同的宦海生涯,效忠對他來說絕沒有二次投機,為老大赴湯蹈火他從不猶豫。

正因為有這樣的效忠思想,1941年,顧祝同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義無反顧地充當了“皖南事變”的元兇。

然而在對日作戰上,身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顧祝同卻戰績寥寥,活生生地把第三戰區搞成了“聚財區”,當然這也是他秉承老蔣意志的結果。

說來,顧祝同還有些福將的意思,與日軍雖然以周旋為主,但日軍15師團長酒井隆中將卻是在他第三戰區踩的地雷喪的命,要知道,這可是日軍在中國戰場戰死的第一位在職師團長。

這是顧祝同身上的第三個標籤,運氣一直很好。

之後就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顧祝同在老蔣身邊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瘟神似的傳話筒。

在中原敗,在山東敗,在淮海敗上加敗!

大勢已去,庸人掌兵,這樣的結果也不足為奇。

這是顧祝同身上的第四個標籤,庸。對手處在劣勢的時候,打小仗尚可;一旦遇到勢均力敵,讓他打大仗基本抓瞎。

淮海戰場損兵折將55萬後,因為無人出頭強撐殘局,被譽為“軍中聖人”的顧祝同只好再次出馬,主政西南。

大勢已去,在西南,顧祝同還能幹什麼呢?

除了計劃逃跑,就是準備逃跑。

但必須承認,顧祝同確實有福將命,在西昌朝蒙自跑的時候,只差三五分鐘他就做了俘虜。

僥倖逃到臺灣後,顧祝同依舊受到老蔣重用,又是代理國防部長,又是晉升一級上將,一路順風順水直到以94歲高齡善終。

一句話總結,忠心耿耿,很得老蔣歡心;碌碌無為,難幫老蔣大忙。


黑句本



顧祝同,蔣介石之忠犬。

顧祝同與蔣介石是保定陸軍軍官軍校校友,蔣介石用人喜歡用黃埔系以及同鄉,更喜歡用絕對忠誠與他的人,顧祝同能得蔣介石的重用,正是因為忠誠。自己難以駕馭的雄虎與聽話的笨熊,自然是用聽話的笨熊。

顧祝同結識蔣介石,蔣介石收攬顧祝同。

顧祝同,1893年生於江蘇漣水,1919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0年,北洋軍閥爆發直皖戰爭,顧祝同黯然辭去在北洋體系中的職位,輾轉南下投奔孫中山。1922年,顧祝同與時任許崇智部參謀長的蔣介石相識,顧蔣相談甚歡,更難得的是兩人竟是保定軍校校友,顧祝同對蔣簡直相見恨晚。

蔣介石頗有“劉備之風”,喜歡以結拜提升自己的實力,因此蔣介石拜了很多所謂“盟兄弟”,但是蔣介石又比劉備絕情,對昔日兄弟從不手軟。顧蔣結識時,顧祝同29歲,蔣介石35歲,蔣介石有心收攬顧祝同,但是當時的顧祝同遠遠不如蔣介石,因此蔣介石沒有與顧結拜。

但是,蔣介石將顧祝同舉薦給了許崇智,在許崇智部任上尉副官兼軍士教導隊區隊長,讓顧祝同終於在南方擁有了立足之地。顧祝同憑藉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以及西安事變中的表現,逐漸取得蔣介石的信任併成為心腹,最終名列“五虎上將”。



蔣介石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政策,顧祝同奉旨“剿共”。

蔣介石的首席智囊楊永泰為蔣介石制定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即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背靠美國,但是始終視共產黨為威脅,蔣介石對於圍剿的迫切甚至高於抵抗侵略者。

顧祝同作為蔣介石的忠犬,自然是積極配合並且實行蔣介石的政策,成為蔣介石“剿共”政策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顧祝同在中央蘇區奉行蔣介石的“綏靖政策”,甚至以“寧殺錯,不放過”為行動方針,造成無數百姓的無辜傷亡,哀聲遍野。但是,這卻在顧祝同的功德薄上留下了輝煌的筆墨,是顧祝同可以在蔣介石面前挺直腰板邀功請賞的資本,是他引以為傲的功績。1936年,蔣介石很滿意顧祝同對自己“攘外必先安內”過程中的表現,授予顧祝同二等雲鷹勳章,同年7月任國防委員,8月旋調任貴州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顧祝同積極配合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

顧祝同在皖南事變中遭受的口誅筆伐甚至隱隱超過蔣介石。1936年12月,張學良聯合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但是,蔣介石對共產黨始終耿耿於懷,始終想除之而後快,只是無奈於沒有藉口,因此蔣介石只能坐等時機。

新四軍,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這支軍隊名義上隸屬於顧祝同部。新四軍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和命令,發展和建立根據地,控制所有可能控制的區域,毛澤東同志甚至親自批示“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範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1940年10月,陳毅發動“黃橋事件”,導致國共關係惡化。隨後,國民黨將領何應欽、白崇禧發電稱新四軍“不打敵人專事吞併友軍”,命令新四軍撤至黃河以北,經過斡旋,新四軍只同意撤至長江以北,但是採取拖延、敷衍政策。這引起了蔣介石極大的反感與警惕。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合計9000餘人,在葉挺與項英的領導下,開始向長江以北轉移。同月5日,新四軍途經茂林時,遭到預先埋伏在此的顧祝同部的圍攻。項英被叛徒殺害,葉挺被顧祝同活捉,9000餘人唯有2000餘人突圍成功。這便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顧祝同是蔣介石忠實的“家臣”。

顧祝同終生追隨蔣介石,終生忠於蔣介石。

蔣介石退守臺灣後,顧祝同仍奉蔣令在西南地區負隅頑抗。1950年3月,我軍解放西昌,顧祝同知局面再沒辦法挽回,灰溜溜飛到臺灣,任“國防部長”。

1987年1月,顧祝同病逝。

只留功過,任人評說。


吾與吾國

顧墨三,保定軍校六期步科,蔣介石八大金剛排名第三,陸軍一級上將。

世人都知顧祝同是1941年“皖南事變”元兇,任職第三戰區司令的他避戰日本人,悍然率領七個師8萬餘人襲擊擬渡江北上的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隊,我軍9000人只突圍出2000餘。多不知顧祝同裡面含有私怨,在之前蘇北的黃橋決戰中,被粟裕將軍以7000放倒三萬的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正是顧的漣水同鄉和保定同窗,是哥們。

皖南事變是顧祝同欠下的一筆血債。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說明顧祝同對蔣介石的絕對忠誠,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同室操戈,是因為他腦袋裡只有服從蔣的命令,不考慮會被千夫所指。也正因為如此,此公一路高升,解放戰爭期間任綏靖公署主任、陸軍總司令和參謀總長。

顧祝同另外一個投名狀,是西安事變爆發後,以何應欽為首的南京方面決定武力鎮壓,任命顧為討逆軍西路總司令。宋美齡和宋子文深知,動用武力非常有可能逼著張學良楊虎城殺掉蔣介石 ,因此緊急約見顧祝同暫緩出兵,顧決計按宋氏兄妹意圖辦事,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再不信任何應欽,而顧祝同則青雲直上。

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之後率領三戰區二十幾萬各色武裝在江浙閩皖等地與日軍周旋 ,本著保存實力和持久防禦的方針 ,絕少主動出擊,並無大的建樹。浙贛會戰中一路小跑埋地雷,居然炸死了日軍15師團長酒井隆中將,是日軍在中國戰場戰死的第一位在職師團長,可把顧祝同吹壞了。

不管怎麼說,顧祝同牽制了日軍第13軍主力於華東,包括在上海附近始終保留一個師團不敢離開,對其它抗日戰場是有幫助的,不抹殺。

解放戰爭期間就是蔣介石的傳聲筒,去哪哪敗,中原圍攻李先念敗,山東進攻粟裕敗,督戰淮海敗,從早年黃埔黨軍征戰歷史來看,顧祝同只合適指揮師以下部隊,戰術尚可。蔣一定要將其提拔到操盤全局的戰略指揮,勉為其難了,戰略級標準菜鳥。

反正信任有加,敗了也不影響前程,這是老蔣用人一貫作風,可菜,必忠。

逃臺後又升官了,國防部長。1987年死,倒也高壽,年94。


度度狼gg

在黃埔軍校的軍官中,何應欽地位最高,陳誠權勢最大,接下來就是顧祝同了。作為蔣介石身邊一直忠心耿耿的將領,顧祝同一生都在矢志不渝的追隨著蔣介石,這是顧祝同在仕途之上能夠一直保持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老實說,顧祝同的飛黃騰達其實和他童年時的悲慘遭遇,是密切相關的。顧祝同的一生,給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就算能力不行,只要有好運氣,再跟對一個好領導,照樣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家境貧寒,渴望投軍改變命運

1893年出生於江蘇漣水縣的顧祝同,自幼家境貧寒,加上親生母親死的早,經常受到繼母的廢人虐待。

對命運不服輸的顧祝同,打算通過投身軍旅來改變自己的悲慘現狀。

1910年,18歲的顧祝同,不顧家裡人的反對,毅然進入了南京陸軍小學,成為了第五期的學生。

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陸軍小學被迫停學,顧祝同不得不和同學一起另謀出路。在回鄉路過徐州的時候,顧祝同參加了革命軍北伐的先遣支隊,是炸彈隊的一員。

顧祝同,對於革命的飽滿熱情,支撐著他一路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1912年,南北議和。停學的陸軍小學恢復如初,顧祝同返校繼續學習。

1914年,顧祝同從陸軍小學畢業,進入了武昌陸軍第2軍官預備學校。

1919年,26歲的顧祝同再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從顧祝同的這段早期的求學經歷可以看出,顧祝同先後在陸軍小學,陸軍預備學校和保定軍校中接受了完整的軍事教育,這為他以後的戎馬一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顧祝同憑藉著拿到的三個文憑,內心充滿著對仕途的無比自信,可顧祝同這幾年的運氣似乎並不是很好,在仕途上也是毫無起色。

是金子,永遠都會發光的。如果沒有發光,那只是表明時候未到而已。

在沉寂了兩年以後,1924年顧祝同等到了這個久違的機會。顧祝同憑藉著自己的三張文憑,通過粵軍許智部的引薦,進入了黃埔軍校,擔任戰術教官。

正是在這黃埔軍校裡,顧祝同有了和蔣介石的直接接觸。這也為後來的節節高升,鋪平了道路。


忠心耿耿,唯蔣公馬首是瞻

在黃埔軍校,顧祝同有一次因為出去喝酒,誤了第二天的訓練。蔣介石罰他在門前下跪。

不曾想,顧祝同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

有人勸他,蔣介石已經走了,你可以不用跪了。犯不著死心眼的跪著。

可顧祝同死活不同意,他說:校長沒有讓我起來,那我就要一直跪著。

這話被蔣介石聽到了,對他的忠心大為讚賞,直接提拔到了教授部中校戰術教官,同時擔任蔣介石的心腹。

蔣介石的用人原則,首要一條便是要忠心,其他的一概不重要。

不久之後,顧祝同因為在北伐中的英勇表現,從營長一路升為第九軍的軍長,奠定了顧祝同在國民黨軍界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1933年,顧祝同在對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行動中,擔任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總指揮部北路軍總司令,因為表現出色,受到了蔣介石的嘉獎。

後來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後,顧祝同沒有選擇戰隊何應欽,反而是一如既往的站在宋子文等保蔣派。

包括1941年,顧祝同更是因為這種義無反顧的忠君思想,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充當了“皖南事變”的元兇。

甚至在後來的對日作戰,堅決執行蔣介石的政策,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顧祝同戰績寥寥,乏善可陳。

綜合以上,顧祝同始終唯蔣介石馬首是瞻,這才成為了蔣介石最信賴的,最想要支持的將領。

能力平平,卻升遷不斷

解放戰爭時期,顧祝同的軍事能力徹底暴露無遺。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逃回了臺灣。

在臺灣,顧祝同依然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做了代理國防部長。

一直到1987年,94歲的顧祝同與世長辭。

顧祝同,能力平平,卻勝在在合適的時機總能抓住機會。再加上忠心耿耿,因此可以成為國民黨軍界的常青樹,永遠不倒。


奇點歷史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他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在國民黨軍中威望極高,開始是“八大金剛”之一,後來列入“五虎上將”之列,別人喜歡稱他“軍中聖人”。


顧祝同的一生是和蔣介石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可以說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他顧祝同。他是蔣介石“黃埔系”的領頭人物,從東征到內戰再到抗日時期,顧祝同都是一直追隨在蔣介石身邊。那麼顧祝同這個人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呢?畢竟他身居高位,干係軍國大事呀。

是個奴才

晚年的張學良曾有一句評價蔣介石用人的名言“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在我看來這句話其實就是用來形容顧祝同的。顧祝同此人軍事才能平平,然而因為對蔣介石絕對忠誠所以一直身居高位。


西安事變時期,國防部長何應欽主張直接派兵進攻西安,武力解救蔣介石,並且任命了顧祝同為討逆軍西路總司令。而宋氏兄妹擔心這樣會威脅到蔣介石的生命安全,於是密令顧祝同不準出兵,果然顧祝同按兵不動,蔣介石回來以後對他更是信任有加了。

還有一件事的發生更證實了顧祝同對蔣介石的忠心,那就是發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變”。時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顧祝同不顧抗戰大局,駭然發動“皖南事變”致使我新四軍僅突圍出2000多人,軍長葉挺被扣,國內外一致譴責顧祝同無視國家民族行為。然而在顧祝同的心中只有蔣介石的命令,即使千夫所指也是毫不在意,正因為如此,顧祝同一路高升至陸軍總司令。

軍事才能平庸

作為蔣介石忠實奴才的顧祝同,他的軍事才能卻很平庸。抗戰時期顧祝同率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沿海城市失守以後,顧祝同帶領江浙地區幾十萬部隊打游擊,為了保存實力,絕不主動出擊。當然也不能說他毫無作用,他也牽制了不少日軍無法投入到正面戰場,日軍在上海就不得不一直保留一個師團,也正是因為他的部隊存在。


內戰爆發以後,顧祝同作為蔣介石的奴才他甘做蔣的傳聲筒,然而只能說他的運氣實在不咋地,中原圍攻李先念部隊敗,山東進攻粟裕敗,督戰淮海戰場敗。從黃埔到內戰可以說他只適合指揮師以下的部隊,然而蔣介石卻把他送上了部隊高層,不知道到底是顧祝同的幸運還是不幸。


一樹梅花一放翁

顧祝同,字墨三,1893年生,浙江人。曾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軍,從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軍人生涯。曾任國軍第三戰區的司令、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等職,是國軍一級上將。
顧祝同於1922年與蔣介石相識。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任校長,顧祝同任軍校的戰術教官。軍校成立教導團時,顧祝同任營長,因作戰有功,後升任團長,部隊擴編後擔任第三師師長。1927年,以黃埔軍校學生和教導團為基礎的部隊改編為第一軍和第九軍時,劉峙與顧祝同分任兩軍軍長。在北伐、東征、軍閥混戰中,顧祝同屢立戰功,職務一再升遷。
抗戰爆發時,身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顧祝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曾親自密謀、指揮了驚聞世界的皖南事變,致使葉挺將軍被俘,項英等高級將領被害及數千官兵戰死的慘痛悲劇。
解放戰爭初,顧祝同任陸軍總司令,在晉冀魯豫戰場被我陳粟大軍橫掃,被消滅國民黨軍44萬人。1948年,顧祝同調任參謀總長一職,參與、制定及指揮淮海戰役,最終國民黨軍隊被殲滅5個兵團22個軍55個師共55.5萬人。全國解放後,顧祝同敗逃到臺灣,又先後擔任一陣參謀總長兼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任副主任等職。
顧祝同在解放戰爭中,屢戰屢敗,為何始終獲得蔣介石的重用呢?主要有如下原因:
1. 顧祝同自從結識蔣介石後,對其始終效忠,對蔣的命令或意見,從來都是堅定不移地執行,沒有異議。
2. 曾與蔣介石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友,受蔣信任。
3. 瞭解蔣介石的為人與秉性,從不設立自己的小團體,也從不形成自己的派系。
4. 在西安事變發生後,作為“討逆”軍西路中總司令的顧祝同,對討伐並不起勁,而是滿口讚許宋氏兄妹的意見,蔣介石對此頗有好感。
總之,蔣介石的用人原則必須是忠誠、可靠,不能有反心異志,因此,對屢戰屢敗的顧祝同始終委以重任就可以理解了。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歡迎點贊和評論

蝶戀花緋

顧祝同,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八大金剛、五虎將之一,一直對蔣介石忠心耿耿,鞍前馬後,勝敗相隨,國民黨軍政高層對其有“軍中聖人”的評價。

顧祝同做事只信奉一條,一切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因此“皖南事變”破壞抗日大局、殺害抗日武裝的罵名他擔負;“西安事變”時為保蔣介石性命,違抗何應欽軍令差點被撤職查辦的事他也做。一生深受蔣氏父子信賴,在臺灣甚至被指定為替蔣經國保駕護航的“輔政大臣”。

很多人都說顧祝同軍事能力不行,這個評價有失偏頗,畢竟顧祝同也是從底層一步步幹起來的,沒有戰功怎麼受到蔣介石賞識。

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陳炯明,顧祝同在淡水、棉湖等攻城戰役中表現出色,創黃埔學生軍以少勝多的先例。

1925年9月第二次東征陳炯明,惠州戰役顧祝同負責攻堅戰,親自率領敢死隊冒著槍林彈雨衝上惠州城,獲得戰役勝利。

1926年6月北伐戰爭中顧祝同率軍警戒北伐後方,在鬆口、永定城防戰役中顧祝同主動出擊,迂迴包抄、直搗周蔭人五省聯軍福建總司令部,創國民革命軍實施敵後遷回作戰獲勝的先例。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顧祝同為隴海線右翼總指揮,採用奇襲戰術一舉擊潰馮玉祥軍隊防線,助蔣介石奠定勝局。

1933年11月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顧祝同調兵遣將不到兩個月就為蔣介石解決心腹大患。

抗日戰爭爆發後顧祝同率軍打滿全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當時抗日正面戰場的大戰顧祝同幾乎都參加過。

應該說顧祝同也是一員戰將,只不過國軍內部派系林立、勾心鬥角。國民政府貪汙腐敗成風、喪盡民心,縱有天大能力也難以挽救蔣家王朝的覆滅。


當狗容易做人難

顧祝同是國府重要將領,號稱蔣介石的“五子良將”。曾經是常勝悍將。後來久疏戰陣,並無顯著戰績。

1、從軍官到將軍

江蘇人顧祝同在年輕時候很有革命理想,和同鄉韓德勤,參加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並獨自去桂林見孫中山先生。也在此遇到了後來的貴人,自己保定軍校的學長——蔣介石。

按:回顧顧祝同讀書,其從一開始就讀陸軍小學,這也反映那時候尚武風氣的形成與從軍改變命運的普遍。

在黃埔學生軍東征中,戰術教官顧祝同身先士卒作戰,棉湖、淡水血戰,在惠州率兵先登。自然贏得了蔣介石的青睞,和劉峙一樣成為黨軍的重要統領,顧為3師副師長,劉為2師副師長。

(東征)

這個出生,到兩年後的龍潭戰役,已經升為第九軍軍長。他的老鄉韓德勤也跟著一路高升。

中原大戰,已經負責方面作戰,在隴海線西路取得重大戰果,戰後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洛陽行營主任

在對紅軍作戰、與準備西安“討逆”作戰,都是方面大員。軍銜也到達上將。

對其這一階段履歷發現:水漲真的可以船高

2、開府東南,戰績乏善可陳

抗戰開始後,顧祝同指揮淞滬戰場作戰。之後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管轄江蘇、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區。

擁有如此廣闊的區域,在對日作戰中,只能偶爾封鎖長江一下。

在浙贛作戰中,日軍東西打通,三戰區損失慘重。

按資排輩,到抗戰末期再次高升,為贛州行轅(後改東南行轅)主任。

3、江郎才盡

在解放戰爭中,最初任鄭州綏靖主任,與晉冀魯豫野戰軍作戰中屢屢失敗。

後在徐州就任陸軍總司令,萊蕪戰役全面失敗。

這和劉峙、湯恩伯,甚至薛嶽一樣,他們經驗中的站依法,已經難以適應新的戰爭。杜聿明、胡璉這樣的年輕將領才是國軍的中堅。

總結:

顧祝同的精彩作戰生涯大致在1925-1935年,抗戰初期也有一些表現,之後的表現很差強人意。

戰爭就是奇妙的藝術,跟著貴人崛起的人,註定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倒。當國府面臨下坡路的時候,誰在裸泳就都明白了。

參考文獻:

張學繼.抗戰勝利後第三戰區在浙江的“洽降”與“受降”[J].浙江學刊,2017(05):219-224.

賴繼年.浙贛會戰新探[J].抗日戰爭研究,2011(01):63-71.

封小平.“西安事變”中的顧祝同[J].浙江檔案,2005(02):27.

顧祝同升官術[J].廣東黨史,1995(02):48.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顧祝同;國民黨八大金剛之一,後又擠身五虎上將之列,被蔣介石譽為最可貼心的忠臣良將。

他一生堅定軍人以服眾命令為天職,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北閥期間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從一個小兵短短几年便榮升名將之列,還曾經在劉伯承將軍手下當過一個馬前卒,後來離開。最後成了共產黨的死對頭,第五次對紅軍圍剿為最高指揮官。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百萬重兵開始向紅軍腹地全面推進。顧祝同“痛下殺手”使紅軍和中央蘇區蒙受巨大損失,被迫向西突圍。1935年1月顧為了徹底摧毀中共中央蘇區的黨、政系統,實施血腥的“綏靖”政策,使整個江西區和閩西區約有80多萬無辜群眾慘遭殺害(去看看資料,顧有多狠,人頭滿地,處處吊屍)。白色恐怖被描繪成“焚之居,伐之樹,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男,家家不見炊煙,只聞田野鬼哭”的悽慘現象。

此人勇猛善戰,足智多謀,在處理相關問題上心思極為縝密。淞滬會戰後任第三戰區副司令、兼第五集團軍總司令。西安事變後,何應欽力主武力解決,不顧及蔣介石生死。顧祝同看出其中蹊蹺,就是按兵不動,深得宋美齡等人賞識。國共和作抗日期間與我八路軍始終保持距離,以至於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在國民黨隊伍從上到下口碑極好,特別是對他手下軍官從來都是宅心仁厚,從不加重責罰,也從不亂殺無辜,小錯誤基本不揪。在他身上體現不出“善不為將,義不掌財”這二句話,對很多下屬關心倍至,用錢的地方從不吝惜,被國民黨軍界親切地稱為“顧長官”。

從四五年開始國共對決三年裡對蔣介石忠心不二,解放軍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階段很多國民黨高級將領率部隊起義投誠。他左衝右突,力挽“黨國於危難之中”,著實體現了他對蔣介石的絕對忠誠。不過有一點,年紀大了沒有後勁了。在山東發動的沂蒙戰役損失慘重,把七十四師丟在了孟良崮,被粟裕將軍盯著屁股打,整個戰役以失敗而告終。

其實顧祝同後期內戰中是靠名望在支持指揮,基本沒打過什麼勝仗,連杜聿明都懷疑他的能力,杜被俘據說皆因顧指揮過於自信。

他與蔣回臺灣後還忠心不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返回過大陸組建指揮“反共遊擊區”,當時己過半百,也不知道居心何在。在臺灣一直被蔣委以重任,晚年還以本名墨三寫過自傳,自譽其一生戎馬生涯。八十年代未,病死於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