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墳墓上的錢,比蓋一棟房子還貴……"浙江溫州扭轉厚葬薄養風氣

曾幾何時,在溫州,將墳墓修得豪華氣派可是一件無比風光的事兒。不少人有了錢第一件事就是給逝去的親人翻修墳墓,豪華墳墓的樣式五花八門,花費越來越高。“漫山遍野椅子墳,全世界都有溫州人”的調侃,“厚葬薄養”的指責,常常困擾著溫州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對此,溫州市委、市紀委監委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從黨員幹部抓起,帶領群眾移風易俗,營造風清氣正新風尚,打造綠水青山新景象。

1、“死人跟活人搶地方”

“北新村修建的那幾座墳可真是氣派啊。”地理位置偏僻的樂清市白石街道北新村因修建的“椅子墳”成為了當地人茶餘飯後討論的熱點。

“唉,不知道以後是不是都要按這個標準來了,有一座花了一百多萬呢!”熱議的背後也摻雜著深深的擔憂。

早在南宋時期,“椅子墳”便被視為富貴的象徵,並逐漸佔據重要地位。“椅子墳”主要結構是地面槨室(或者墳堆)加上後部的圈式圍牆(墳圈),圍牆自後朝前作緩坡式降低而在整體上呈現出椅子的形狀。一座豪華“椅子墳”通常佔地幾百平方米。

“椅子墳”

如今,原本就帶有攀比意味的風俗更是“變了形”“走了樣”。人們開始攀比誰家的墳墓更豪華。墳墓越豪華,似乎代表混得越好越有孝心。

在溫州,起先修建豪華私墳的大部分都是所謂“成功人士”,在外經商發財後回家鄉對自家的祖墳進行翻修擴建。“有出息了,是祖宗庇護,回家將墳墓修豪華點那是應該的!”樂清市北白象鎮蓮池頭村老陳頭的話道出了熱衷修墳者的心理。

修墳代表“出息了”,自然成為大家盲目攀比的引子。“墳墓豪華不豪華一目瞭然,別人都修了,自己硬著頭皮也要跟上啊。”據統計,溫州“椅子墳”最嚴重的時候,一個山頭私墳甚至多達數百座,墳墓連片致使青山變白。行走於溫州的一些山麓,放眼望去,白墳點點,觸目驚心。“死人跟活人搶地方”是對當時溫州大規模修墳最為貼切的形容。

今年過年,樂清市白石街道岐元村支先生剛剛“跟風”翻修了祖墳,把腰包掏了個底朝天。提起此事,支先生滿臉愁容。在溫州,像他這樣被迫跟風修墳的不在少數,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將一年甚至幾年的積蓄投入到了墳墓翻修上。“溫州青山白化何時了,花費知多少?”一句改編的詩句映射出人們對修墳現狀的不滿與無奈。

“一個人過世後,富裕家庭的費用投入,要達百萬元以上,花在墳墓上的錢,比蓋一棟房子還貴。‘死不起’的陋習,讓老百姓深惡痛絕,但被不良風氣所裹挾,人們又無可奈何。”樂清文明辦從事移風易俗工作的相關人員介紹道。

2、破除“死不起”的怪象

移風易俗就該有堵有疏。“堵”的是不良積習,“疏”的是民聲民意。

溫州市大力開展“禁新”改革,2017年制訂出臺了巡查督考、約談問責、協同聯動、舉報獎勵、骨灰流向跟蹤長效管理等私墳“禁新”常態化管理五項制度。甌海區嚴格按照《私墳“禁新”五項制度》開展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作用,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執行禁止新建、翻新、修復私墳和骨灰裝棺再葬;樂清市將開展喪葬禮俗整治工作列為市委“六大中心工作”之一,其中明確規定禁止新建、翻新、修復私墳……

針對私墳修建攀比之風、老百姓殯葬負擔重的問題,溫州市堅持政府為主、市場化為輔的原則,推進生態型、公益性公墓建設,實行政府投入、政府規劃、政府定價,按基本價向社會提供墓穴,力破“死不起”怪象。

“此次改革最大限度的尊重人民意願,恢復了山體,保留了風俗。可以說是搭了天線,接了地氣。”溫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周勇主任談到新政策很是自豪。果然,政策一出臺,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在樂清市淡溪鎮馬岙村老黨支部書記徐祥川的帶頭下,村民自發搬遷私墳,截至2018年5月,共有32對私墳搬遷至公墓。

黨員幹部帶頭,剎住翻新私墳攀比風。溫州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以黨員和幹部為重點,拉起喪葬陋習的“警戒線”。2018年清明節前夕,溫州市洞頭區北岙街道紀工委開展了私墳禁新工作專項督查,發現東沙村有6處舊墳進行了翻新,村幹部未履行相應的巡查職責,北岙街道紀工委對東沙村委員會書記、主任、網格員進行誡勉談話處理,責令駐村幹部作出書面檢查;東屏街道紀工委定期與社事辦、組織辦聯繫,梳理“私墳禁新”戶主中黨員名單,通過所在村黨支部與黨員約談要求整改,今年以來,共有5名黨員戶主被約談。

今年以來,溫州市樂清各紀檢監察組織共查處黨員幹部違規辦喪32例,其中黨內嚴重警告1人,黨內警告3人,誡勉談話5人,通報批評10人,約談9人,組織處理2人。

……

疏堵“組合拳”下,溫州人思想發生了轉變,移風易俗成為了人們的共同意願。正如一位紀委幹部所說:“引導得當,有理有力,有‘民意基礎’,這就從根源上遏制住了私墳回潮反彈苗頭。”

3、厚養薄葬,全新風尚引領潮流

重政策、嚴監督、廣帶頭,移風易俗成效顯著、立竿見影。

“現在好了,大家都一樣,也不攀比了,不用怕別人笑話,賺的錢可以多孝敬孝敬老人,日子過的踏實有底氣。”在殯葬改革形成風尚後,翁垟街道的小錢開心地說。

群眾的思想不斷轉變,大修墳墓的勢頭得到遏制。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溫州市柳市鎮朝陽村共去世4人。一個白喜事由改革前的35萬至50萬(修墳10萬至15萬)縮減到10萬元以下,每戶節約資金15到20萬元不等;樂清市虹橋鎮嚴宅村共去世7人,一個白喜事由改革前的40萬至50萬(修墳10萬至20萬)縮減到3-5萬元,平均一個白喜事能節約35至45萬元……

樂清市湖霧鎮臺頭村生態公墓

顯著成效下,溫州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將殯葬改革進一步引向深入:通過出臺獎勵政策引導群眾實行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態殯葬方式,引領新的殯葬風尚。

如今,喪事主張“簡約文明”,推廣“厚養薄葬”,在溫州百姓中漸成共識。北白象鎮東垟田村老人葉天興今年93歲,移風易俗後,家人為他準備的30萬元辦喪費節省了出來。與老人商量後,家人將一部分錢捐給了村裡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們。“孝順也要趁人在世。在老人有生之年,盡孝報恩,讓老人盡享天倫之樂,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老人的孫子葉曉飛說,厚養薄葬是新時期新風尚,也是移風易俗的關鍵。

豪華墳墓消失了,陋俗改掉了,攀比之風不見了,美麗環境也回來了。截至2018年4月份,溫州市完成墳墓生態化改造100442座,建成公益性墓地783座,禁新率100%,實現“四邊區域”(即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無墳化目標,基本實現還綠于山。“愛惜生命、順應自然、凝聚孝心、厚養薄葬、生態殯葬、文明祭祀”的殯葬新風尚在溫州城鄉盛行開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許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