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 承諾「最多跑一次」

潍坊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 承诺“最多跑一次”

去年以來,濰坊市公安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部署要求,深入做好“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了公安行政管理服務“一網、一門、一次、一公開”的做法,即:建設“網上公安局”,與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50個審批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線上流轉、“一網通辦”,群眾在家只需動動手指就可辦理各類業務;整合治安、交警、出入境、消防等行政審批職能,實行一窗式辦理模式,實現群眾必須到公安機關辦理的事項“只進一扇門”;精簡辦事環節,優化辦事流程,讓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對涉及行政許可、窗口服務以及110接處警等48項工作事項,全部向社會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並鄭重承諾,到濰坊公安機關辦事:“最多跑一次!”

近日,濰坊市公安局研究推出了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和服務保障“四個城市”建設20條措施,充分發揮公安機關職能優勢,聚焦重點領域、護航重大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為新舊動能轉換和“四個城市”建設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安全有序的治安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優化便民惠企服務措施 讓群眾少跑路

濰坊公安機關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為著力點,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全面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公共服務。

保障重大工程建設,聚焦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舊動能轉換“十百千萬”工程,對重點產業、高端特色產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進一步簡政放權,實行重點保護、綠色通道、多維服務,並在高新、濱海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對公安機關9項行政許可事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在市局和各縣市區局開通企業服務熱線,設立全市統一服務熱線,做到企業求助事項件件有答覆、事事有著落。

讓群眾少跑路,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門檻多,審批過程手續繁、週期長、效率低,抑制市場活力等問題,深入推進“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通過建設“網上公安局”,逐步實行戶籍、消防、車駕管、各類證明等事項全程網上辦理,進一步縮短涉及投資、生產經營、高新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審批時限;通過優化窗口服務措施,探索推行“一窗式”辦理模式,完善群眾辦事一次告知、彈性工作制度,落實預約服務、綠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務,推行延時服務、上門預約服務等,打通服務企業和群眾的“最後一納米”。

讓外來人員更便利,開闢人才引進戶籍“綠色通道”,通過放寬落戶條件、實行市民化待遇等舉措,鼓勵引導優秀人才在濰坊安家落戶;縮短海外高層次人才簽證時限,為來華工作、學習、探親、參加交流活動的高層次外籍人員提供便利。

發揮打擊防範職能 讓治安環境更加安全有序

濰坊公安機關突出主責主業,強化打防控一體化建設,為濰坊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

突出打擊職能,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盤踞在重點領域、行業,欺行霸市、壟斷經營、阻撓企業發展的黑惡勢力,以及以公司、企業等經濟實體為掩護騙取經濟利益的黑惡勢力,露頭就打、除惡務盡,全力保障重點項目推進。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確定的新興產業、支柱行業、重點企業,加大對妨礙企業正常經營秩序、侵害行業正當經濟利益、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犯罪打擊力度。聚焦食品藥品安全,重點治理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行為,打擊濫用國家禁用農藥、獸藥違法犯罪。

強化防範措施,建設公安“警務大腦”,打造實戰型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實現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重大案件的快偵快破;完善重點區域視頻監控網,實現重點部位的視頻全覆蓋,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安全防護網;嚴格落實“專業化處警、常態化巡防”機制、“警燈閃爍”工程,健全“平安指數”社會發布平臺和機制,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維護重點項目周邊安全;推行主城區打防控一體化機制,實現可防性案件發案率下降、110有效警情下降、小案特別是侵財類案件破案率上升“兩降一升”的目標。加強與工商、稅務、質檢等行政執法機關協作聯絡,主動服務化解金融領域風險。

加強警企協作,加強警企深度協作,推行“一企一警務助理”,實現企業警務助理重點項目全覆蓋,強化治安防範、信息採集、矛盾化解、法制宣傳,落實內保措施,全力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深化執法辦案職能 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全市公安機關立足職責定位,主動對接服務,全警全力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四個城市”建設提供規範有序的法治環境。

強化公共安全監管,完善公共安全隱患滾動排查、風險評估、分級治理機制,加大對工業園區、重大工程、重點企業及周邊的管控力度,嚴查各類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開展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加強危爆物品日常管理,落實大型活動安全監管和風險評估,堅決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發生。

提供網絡安全服務,強化企業網站安全保衛,主動為企業提供網絡安全防護幫助,提高網站安防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實行審慎監管措施,完善經濟案件統一受案、集體議案制度;健全差別化監督措施,對“四新”型企業等,落實包容審慎監管措施,打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公佈12389舉報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實行檢查報備制度,對涉及重點企業的治安檢查,嚴格實行報備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對企業犯罪案件,慎用人身強制、查封扣押、資金凍結措施,依法保障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並協助做好生產經營銜接和穩定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