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讓貧困戶「牛」起來

馬海麥是康樂縣草灘鄉巨那村的村民,家有5人,父母都是殘疾人,家中只有他一個勞力。多年來,全家就靠他種地勉強度日。“我家有5畝地,種的是苞谷和小麥,填飽肚子都成問題,根本談不上掙錢。”馬海麥說,靠土地沒有致富的希望,以前也想過搞養殖,但沒錢,就放棄了。

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給馬海麥帶來了佳音。在駐村工作隊和縣、鄉、村各級的幫助下,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貸到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後,他建起了牛棚,買的4頭牛也成為他脫貧的寄託。

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康樂縣結合縣情實際,實施了產業扶持牛羊引進獎補政策,讓貧困戶走上了趕著牛羊奔小康的路子。“今年,縣上計劃投入2億多元,對14472戶產業扶持對象給予產業扶持政策,其中對6183戶未脫貧戶每戶給予2萬元、8289戶鞏固提升戶每戶給予1萬元的產業獎補資金,幫助貧困戶增收。”康樂縣農牧局技術員賈德宏如是說。

“這次買的牛我一定要精心飼養,等到下了牛犢,養上3年賣掉,收入就高些。”馬海麥笑著說。

在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中,馬海麥和康樂縣的廣大群眾正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