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但是為什麼這樣,始終也沒搞明白,一直到讀了《論語》和看了南懷瑾老先生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咱們先看《論語》裡的原文: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

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第一句的意思就是智者之樂如水,真正達到智慧的境界,就如秋水清波一樣的平靜清朗,就算外面翻天覆地,智者的內心也不起一點波瀾,依然其樂融融,心中自有乾坤,因為智者已經看破了世間的萬事萬物,他那個樂就如水一樣清澈透明,清淨平和。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二句的意思是仁者之樂如山,真正達到了“仁道”境界,其樂是怡然自得,靜態凝固,猶如高山一樣佁然不動,俯視大地,其靜中之樂不會因外界事物的變化所轉移。

然接著說,“知者動”,智慧是用來治世,解決問題的,所以要動;“仁者靜”,仁道就如山川大地,寂靜常照,永遠慈愛著世間一切萬物。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最後,“知者樂”,因為智慧的人一直在處在人事物當中,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隨時隨地都會感覺智慧所帶來的快樂;“仁者壽”,因為仁愛而不自私,其心寧靜而無憂,所以就會長壽。

孔子的這段話非常著名,內涵也特別深,以末學的水平還真是很難表達清楚,以上只是自己一點膚淺的感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