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課堂體驗解讀:擇校考與平時的試題有哪些不一樣?

語文和數學200分的滿分,重點中學要求150分就能錄取,很多同學信心滿滿走入考場,最後卻發現落了榜。尤其是平時在學校裡期中、期末考試從未掉過90分的同學,百思不得其解:小升初課堂體驗試卷做起來也不難,怎麼連這麼點分數都拿不到呢?

同樣的知識點,呈現的方式變了,按照慣性思維去解答,往往是得不了高分的。昆明小升初擇校考(也就是小升初課堂體驗),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那麼,擇校考與平時的試題有哪些不一樣呢?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呈現方式。

平時的考試,包括六年級畢業統測(注意:六年級畢業統測不是小升初擇校考試),學生提前進入考場,監考老師宣讀考場紀律,到了時間點,把試卷下發到學生手中,開考的鈴聲響起,學生開始動筆答題。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提前20分鐘到場即可,考試大多都在本校的教室進行,可能有些學生就在自己平時上課的教室裡參加考試。

小升初課堂體驗(也就是大家說的“小升初擇校考試”),學生至少需要提前1個小時到達考點,經過層層核驗身份方可進入考場。開考之前,每一科都需要先看15分鐘的教學視頻,期間可能還會有監考老師和參加課堂體驗的學生互動的環節。看完視頻之後再答題,有些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的期間,可能還沒回過神,滿腦子都是剛剛看的視頻內容。

第二、內容結構。

平時的考試,不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各方面的知識點都會有涉及。學生如果只是某一方面欠缺,頂多也就丟三五分,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一般情況下拉分不是特別明顯,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習慣、聽課方式沒有改變,上一次測試的成績和下一次的不會有太大差距。

小升初課堂體驗,考查的知識點自成體系。比如,分析2016年昆明小升初真題試卷和2017年昆明小升初真題試卷之後我們發現,語文的基礎知識、閱讀、作文,都是緊密相關的。閱讀材料是孔子游春,基礎知識題要求回答與孔子和孔子弟子相關的內容,作文要求寫《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理解;閱讀材料是姥姥的剪紙,基礎知識題要求回答與剪紙等傳統文化藝術有關的內容,作文要求寫根據閱讀材料描述的畫面,自己的相似經歷。雖然,2018年昆明小升初課堂體驗真題和2019年的昆明小升初課堂體驗真題我們還沒有見到,不過,估計內容結構與前兩年應該相差不大。

第三、考試時間。

平時的考試,一般情況下,語文數學各一個小時,足夠學生完成答題了。小升初課堂體驗排除觀看視頻、中途把看視頻切換成答題所耗費的時間,實際答題可能不足45分鐘。以語文為例,前面所有的題量和平時考試差不多,但是作文題只有200字。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200字的作文,並且寫得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可並不容易,有些同學寫著寫著發現時間不夠了,寫著寫著發現字數超範圍了(作文批改過程中,如果發現字數不夠或者字數太多,都會扣分)。

看完以上由昆明家家樂補習學校老師提供的經驗,知道為什麼平時成績很好,小升初卻考不了高分了吧?掌握上述三條規律,進名校,你也可以!

2018小升初課堂體驗解讀:擇校考與平時的試題有哪些不一樣?

圖:本文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