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聚焦「慢粒白血病」 藥物高價已成過往現已進醫保

案例:女子十幾年前患“慢粒” 如今已轉成慢性病

今年40多歲的李女士,不說根本看不出她是白血病患者。15年前,李女士在體檢血常規檢查中發現,白細胞飆到3萬多。也沒感冒發燒,只是有時候覺得身體乏力,有些疲勞而已,為何白細胞會這麼高。最終,被確診為慢粒白血病。一聽到是白血病,整個家庭都灰暗了。

症狀不典型:身體乏力、勞累等 甚至沒有症狀

據介紹,“慢粒”的發展過程分慢性期、加速期及急變期。病人出現急性白血病的臨床及血液等表現,稱之為慢粒急變,慢粒發生急變後預後極差。“慢粒”症狀不典型,常表現為疲勞、渾身無力、不明原因發熱等,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有些患者是由於腹部有包塊去檢查,結果發現脾大,最後診斷為“慢粒”。

病因不清楚:染色體異常是發病機制 環境汙染是誘因

丁家華主任介紹,“慢粒”的發病大約是0.8/10萬,在成年白血病中,“慢粒”約佔30%,在整個慢性白血病中,“慢粒”佔90%。高發於成年人,特別是40-60歲的中年人,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慢粒”病因至今不清楚,但是發病機制是與患者自身的染色體異常。

據臨床觀察,“慢粒”的發病原因還可能與他們的基因有關,這也是他們用藥後療效不一樣的一個原因。至於大家熟悉的環境汙染、放射線照射、病毒感染、化學藥物等接觸等,只能說是誘因。

費用很“親民”:藥物高價已成過往 早已納入醫保

效果較理想:不是不治之症 5年生存期達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