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作者/曾老師


導言:

在我們工作中,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失誤,這是很正常的情況,用人單位會根據情況會進行一定量的處罰。如果錯誤不大,一般會口頭教育,不會深究。而出現一些影響較大的,一般會扣工資。更嚴重的會被開除或者追究責任。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最近,一位在東莞打工的女孩在務工之家APP上留言說,她在她們工廠做普工,在發工資的時候,卻被告知她上個月犯錯20個,一共扣除2500多元的工資。最後到手的工資才不到500。這點錢根本不夠生活,她馬上去找組長,組長說這事是老闆批的,你去找老闆談吧。

老闆說,你上個月在生產過程中出現20多次失誤,導致後面很多產品都不合格,影響了整條線的生產進度,我們經過開會討論,對你進行工資上的處罰,這次就不開除你了,希望你以後認真工作,如果再出現問題直接開除。網友看到後也是紛紛留言安慰她。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網友1、這工廠扣錢扣的倒是很爽快,一次錯誤扣100,這樣一個月基本就白乾活了,就算導致一些產品不合格,也不至於這麼重罰,這老闆明擺著藉故扣錢。網友2、你工作上也太粗心了,一個月犯20多次,以後多注意一點吧,這個老闆不開除你算不錯了,你如果遇到冷血的老闆,把你一個月工資都扣了還得開除你。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網友3、扣2000多還是有點多,犯錯誤扣錢可以,但是得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罰,不能隨隨便便想扣多少就扣多少,這樣對員工是很不公平的。網友4、我覺得扣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工廠應該考慮,為什麼工人會犯錯誤,是本身原因,還是培訓力度不夠,還有沒有其他人也出現失誤,這些都是需要工廠管理者注意的事。

小結:從網友的留言評論可以看出,網友的意見分3大類:

1、認為公司考核制度過於嚴厲,罰款太苛刻,老闆是故意扣錢的。

2、認為女工不上心,不斷犯錯沒有達到工作要求的結果,被處罰是應該的。

3、認為雖然女工不對,但也應該檢討工廠的管理考核制度是否不足所導致的。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無論是哪種意見,都反映出一個問題——KPI的考核方式讓員工不接受。

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中小企業為什麼要用KSF取代KPI?

1、無安全感和有相對安全感

KPI:只要達不到指標(通常是很高的指標),不管是什麼原因,就扣錢。

KSF:指標以過去一年的平均值為基點,達到了基點,就不扣錢,不獎錢(做到平均值不難吧?)

2、無激勵性和高激勵性

KPI: 只要達到指標(高),員工就可以拿到應得的,注意,是應得的,沒有獎勵。超出再多,也不會超過預算。

KSF:只要到達了基點(合理),就可以達到應得的,超出了平均值,就獎錢。員工超得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越好的結果,企業從他創造的結果分一些獎勵給他,不吃虧吧?

3、壓力驅動和利益壓力雙向驅動

KPI:壓力驅動,做不到就扣錢,這是公司逼著我去做,能做就做,做不了就走。

KSF:做好了就獎錢,做的越多獎得越多,上不封頂,有這種好事,我為什麼不努力?(這種激勵機制下,不努力的員工還能要嗎?)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所以在此:

建議中小的企業建議是做KSF的模式.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這個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4、分析歷史數據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培訓時長。5、選定平衡點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6、測算、套算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KSF設計案例展示:

東莞女工上班犯錯被罰2500,老闆回覆:沒開除已經算仁慈了!

點評:員工的工資和8個指標有關,也是企業的關鍵成功因子。

寬帶薪酬是大勢所趨。其原理是通過豐富和擴展薪酬的彈性,以增強薪酬本身的激勵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驅動力,無法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