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你培訓過,HR就開始警惕了

一聽說你培訓過,HR就開始警惕了

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李皓文,在工作兩年後,被IT業的發展前景吸引,決定轉行並辭職參加了IT培訓班。

“由於不是科班出身,培訓的時候我十分努力,老師講的所有東西,我基本都會仔細鑽研,自己感覺學得不錯,做的東西也比很多同學都強”,李皓文談到自己的培訓過程時,有些小小的得意。

“唉,是不是從培訓班出來的,找工作真的很難呢?”

求職時,學員們都不想說“參加過培訓”

李皓文的遭遇並不少見,不少IT培訓班出來的學員都反映,自己在求職過程中或多或少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很多公司都不喜歡招收培訓機構學員。

前幾天,侃叔還聽一位IT培訓機構的朋友說起,他們打算回訪一名已就業的老學員,該學員本已經同意接受回訪,但在聽說回訪過程中要拍攝視頻後,就拒絕了回訪,理由是:擔心現在工作的公司看到視頻,知道自己是從培訓機構出來的!

參加IT培訓,原本是為了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沒想到學完後,“參加過IT培訓”卻成為學員們最難以啟齒的經歷。Why?

看到是培訓機構學員,招聘方就會多一份警惕

來自招聘方的說法顯然最能說明原因。

在成都天府軟件園某科技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內,一人事專員明確表示自己對培訓機構出來的學員並無好感:“我剛開始接手面試的時候,招收過幾個從培訓機構出來的學生,開始時他們的面試和筆試答題都不錯,結果一上手工作,才發現他們的知識全是皮毛,在工作中老想著走捷徑快速完成工作。經過我仔細詢問,這些學生全盤托出了他們的老師是怎麼假扮學生來套面試題的。之後,面試時我只要看到是從培訓機構來的,就會多一份警惕。”

另外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員,說法更客觀一些:“參加IT培訓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我知道有很多人通過培訓進入行業並打出了一片天地。問題在於這個市場被一些培訓機構搞壞了,這些機構為了賺快錢,培訓時不認真授課,完了花大力氣去幫學生偽裝作品集和簡歷、包裝工作經歷,讓一些想認真學習的學生也跟著被貼上了標籤。”

一聽說你培訓過,HR就開始警惕了

責任出在培訓機構身上?

IT培訓生不受招聘方歡迎,很大一部分責任似乎在培訓機構身上。

事實上,IT培訓也確實是被投訴、曝光頻率較高的行業之一。在公益性網絡媒體消費投訴服務平臺聚投訴給出的《2018年Q1教育培訓行業投訴排行榜》中,IT培訓機構達到5家,超過整個榜單機構數量的1/3。

現在的IT培訓市場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一位前IT培訓機構講師表示:現在有一種說法,搞培訓的全是騙子,參加培訓的都是傻子,其實仔細想一想,這麼大的一個行業,行業內還有這麼多機構能上市,如果全是騙子和傻子,怎麼可能支撐起這麼大一個行業,還能支撐這麼多年?這個行業肯定能提供一些價值。我聽過很多機構的課程,其中大機構的課件都做得很完備,非常全面地覆蓋了所有知識點,應該說這個行業確實有高人在。但是,教育本來應該嚴進嚴出,而面向市場的培訓機構受利益驅使,為了讓利益最大化,學員花錢就能學,有些講師和助教的水平也可能不夠,這當然會導致一些問題。

比如為了招生,追熱點、抓紅利期。從前幾年的安卓、iOS,到這兩年的H5、Python、人工智能,流行的技術熱點往往處於行業的最前沿,成熟的資料不太多,一直追熱點的培訓機構很容易在課程上準備不足。

還有一些不靠譜的培訓機構,通過幫學員做假簡歷以實現高就業率和高薪,很多通過簡歷造假實現就業的學員入職後往往感覺壓力太大,做不了多久就辭職。因為簡歷造假,現在很多招聘企業都要求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這對求職者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學員自身有沒有問題?

除了培訓行業裡的一些套路和不靠譜,很多IT培訓生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在走訪中,很多人的觀點都指向了同一點:幾個月的培訓,不可避免地代表著速成,而從事IT業所需要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對學員來說,培訓班會教給你一些技能,但對於技能相關的原理可能不會觸及或者觸及得不夠深,這樣的技能往往比較單一、不夠深入。

對於想通過IT職業培訓快速入門的學員來說,這些問題不可避免,也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只需牢記一點:培訓班只能幫助你走出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與學習,是實現個人成長最主要的方式。

只要能展現出較強的學習能力,IT培訓機構出來的學員一樣能實現快速就業。在走訪中,一家鐵路檢測監測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其負責招聘的人員就表明不排斥IT培訓生,甚至表示自己還曾主動聯繫培訓機構,為他們推薦符合要求的學員,“我本身是做技術出身,深知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即使學員暫時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只要基礎掌握得紮實,加上自身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未來就能作出貢獻。我在聯繫培訓機構推薦學員時,有兩點會重點強調:一是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二是學習及溝通能力要強。”

一聽說你培訓過,HR就開始警惕了

▲從事IT業,必須得有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如何才能自豪地說出:我培訓過?

綜合起來,IT培訓生不受待見的原因,大致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IT培訓把四年或更長的知識點壓縮到幾個月的速成式培訓中,只教怎麼用,不教方法論,學員的基礎不夠紮實,技能不夠深入;

二、很多學員原本學歷不高,雖然在培訓班中學到了技能,但綜合素質、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

三、行業內存在一些不靠譜的培訓機構,幫助學員做假簡歷、包裝工作經歷等以實現就業,學員一進入實際工作就露餡……

這些問題,導致現在很多公司一看到是培訓機構出來的學員就頭疼,這是存在於IT職業培訓中的一個繞不開的現實。但IT培訓和IT培訓生也並非一無是處,在這個IT人才缺口已達百萬級別的時代,IT培訓為IT業輸送了大量的程序員、設計師,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只能說由於IT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一些學員對IT業及自身認識不足等原因,造成了“一聽說是IT培訓生,面試官就想攆人”的狀況,

要改變這樣的狀況,還得靠政策的監管、行業的自律、學員的努力。只有在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社會的偏見才會消除,行業本身才能自信起來,所有參加過IT培訓的學員,才能在面試的時候自豪地說出:我培訓過!

最後,侃叔送上一份溫馨小貼示,希望能對想通過培訓進入IT業的人有所幫助:

一、找家靠譜的培訓機構。

選擇學校前,多上網蒐集下相關信息,看看是否被投訴、被投訴的原因及數量。去諮詢的時候,學校的環境、學員數量等等,都可以看出端倪。一般靠譜的培訓機構都會讓學員先試聽一個或兩個星期,在這段時間內,發揮與人交談的能力和判斷力,特別是和即將學習完面臨就業的老學員進行交流,驗證培訓質量。

二、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

說句大白話,很多人對培訓機構失望,是一開始就對參加培訓的定位錯了。交一萬多就想從小白變成棟樑?那是想得太多了。IT業是一個技術更新迭代很快的行業,從業人員需要始終保持高強度學習,幾個月的培訓只能把你領進門,後期的精進,全靠自己努力。

三、拒絕簡歷造假。

一名初出茅廬的IT新手,和一名已有2年工作經驗的IT熟手,在工作中的表現截然不同,技術上的問題或許可以靠查資料來彌補,但經驗上的問題絕對無從解決。一次造假、終身維護,成本太高,與其戰戰兢兢工作,不如老老實實提升。而且,簡歷造假涉及欺詐行為,可能需要承擔法律後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