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靠走私藥續命?專家:部分抗癌藥價格或「腰斬」

最近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一夜爆紅,然而它反映的情節“沒錢吃正版?走私藥試試!”在今天看來略顯“滯後”。

實際上,進口抗癌藥降關稅和國家談判入醫保、國內仿製藥和創新藥爭相上市,再加上我國正在嚴厲打擊境外代購藥品,以上種種決定了走私藥再難存活!

降價“組合拳”反映

在患者賬單上有待時日

不久前衛健委就表態稱,未來將三措並舉降低抗癌藥價——對進口抗癌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採購,以及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

在業界看來,以上“組合拳”帶來的降價效果要想反映在患者賬單上,還需要一段時間,既包括談判有一定的週期,也包括後續對接醫保落實要等待一些日子。

病人靠走私藥續命?專家:部分抗癌藥價格或“腰斬”

國內仿製藥創新藥爭上市

此前抗癌藥為什麼都是“天價”?還是因為手握知識產權。一種新藥上市,研發企業往往要花費10多年時間、消耗幾十億資金。前期投入巨大且後期還要經三期臨床等層層“闖關”。新藥上市後專利保護期也並不很長,所以研發企業會鉚足勁賺回本並多盈利。

另一方面則要自主研發真正適合我國市場的創新藥,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吃得起好藥的問題。上月我國發布了《關於組織實施生物醫藥合同研發和生產服務平臺建設專項的通知》,提出要有效支撐本土創新藥研發和產業化,力爭達到每年為100個以上新藥開發提供服務的能力。“雖然有政策扶持,但本土藥企在創新藥研發方面依然任務艱鉅,企業要克服研發費用和時間成本雙高的問題,還要面對‘闖關’中的困難乃至失敗;投資者則要警惕‘假新藥概念’,不排除個別藥企時不時放出風聲說自己在做某項前沿研發,為的卻只是炒一波股價。”其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