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趙世忠逝世周年紀念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趙世忠逝世週年紀念

趙世忠先生

2007年5月9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趙世忠先生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趙世忠,(1933-2007)。1933年生於北京,1949年拜著名相聲老藝術家譚伯儒為師,學習相聲,後專攻捧哏藝術。他舞臺風度樸實大方,語言幽默滑稽,翻包袱準確得體,搭話嚴實,形成獨特有風格,是一位傑出的捧哏名家。1954年開始和趙振鐸先生合作,組成黃金搭檔,受到老舍先生的讚譽,被譽為“北京二趙”。

趙世忠的捧哏藝術非常規範,和趙振鐸、馬季、蘇文茂、張永熙等名家的合作,都能嚴絲合縫、準確得體。他的表演,風度樸實大方,語言詼諧幽默,分寸感把握極好。

代表作品有《八扇屏》、《汾河灣》、《山東話》、《扒馬褂》、《坐電車》、《指媽為馬》、《媳婦往哪兒娶》、《我的爸爸》、《兄妹對詩》

其中《媳婦往哪兒娶》獲國慶三十週年獻禮節目一等獎。《我的爸爸》獲1980年專業劇團新作表演獎和北京市文化藝術調演表演獎,全國曲藝調演優秀表演獎。

姜昆評價說:“我表姐夫非常老到,有深厚的功底。他的基本功紮實,舊的習氣一點沒有。比如一些年輕人說老段子,一身舊氣,一身俗氣,但他雖然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但演得一身新氣。”

雖然趙世忠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在姜昆的印象中,這個老演員在生活中為人正直清廉。而趙世忠給相聲名家崔琦的印象是,“他沒拿自己當角兒,是最優秀的捧哏。”

崔琦回憶說,2001年他曾和趙世忠到臺灣演出,當地掛出“隆重歡迎相聲大師趙世忠”的標語,這是第一次有人稱他為大師。當時趙世忠本人也沒說什麼,在回內地的路上,同行的人就以大師稱他,結果他回應了一句,“我的‘大師’生涯結束了,也就是在臺灣,他們給我命的名。”

崔琦感慨地說:“我小時候學相聲時很想跟名家說上一段,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家不跟你說。”在他看來,趙世忠生來就是為捧哏服務的,“他從不喧賓奪主,說段子時好像沒什麼才華,其實才華就表現在這些地方,這比鋒芒畢露還難。”

在論輩分的相聲界,趙世忠的輩分是很高的(寶字輩),李金斗要叫他師爺,但崔琦說:“他每次到外地巡迴演出,就把自己當一普通演員。而在臺灣與相聲大師吳兆南合作時,吳叫他先生,他卻連忙說‘我哪兒不對,請您告訴我’。”另外,在相聲界,有身份的人一般不說自己有的段子不會,而崔琦曾問過趙世忠一個段子,他直說,“這活兒我還真沒有,聽侯寶林說過,你去問問他。”所以崔琦說趙世忠“高風亮節,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