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上市王興爲誰而戰?

“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上市王興為誰而戰?

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赴港上市之際,王興究竟在為誰而戰?他在豪賭一場互聯網+的新實驗嗎?

曇花是優美的。只不過花開的一剎那,會快速凋零。美團就是那朵傳說中的曇花嗎?非也非也。

美團不願做一朵曇花,王興要打造一個“美團帝國”。換句話說,美團在打造一個生態,這個生態加快了整個社會互聯網化,讓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在美團上實現。

6月底,美團終於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一夜之間掀起一股估值600億美元的資本旋風。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不進入外賣和打車出行等領域,美團現在就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早在2013年,做團購業務的美團實現了盈利。

“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上市王興為誰而戰?

對於估值600億美元,王興懷有更高的估值目標,鑑於小米估值引發強烈爭議,王興的理想能實現嗎?美團進行無邊界擴張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是利潤重要,還是未來更重要?

1、美團上市是為虧損買單嗎?

美團的虧損主要基於三點因素:1、低毛利;2、高補貼;3、業務擴張快。

為何毛利率低?查閱招股書發現,餐飲外賣是美團的最大業務,2017年營收210.32億元,營收佔比62%。主要原因是美團自建了一套高智能的AI配送系統,使得“提供配送服務產生大量銷售成本”。

連續虧損仍然成為許多人質疑美團點評的核心,這和當年質疑亞馬遜和京東如出一轍,但是並不能阻止這兩家互聯網巨頭快速擴張,京東已經實現盈利54億。

對比最近上市的愛奇藝,其上市後兩個多月,最高飆漲200%,市值一度超320億美元。愛奇藝以18美元上市,而2017年9月上市前,愛奇藝估值僅約為80億美元。也就說,一年不到,估值足足暴漲了3倍。

財務數據方面,2017年愛奇藝收入173億元人民幣,增長54.6%,此外擁有6010萬訂閱用戶(截至2月28日);美團2017年收入33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161%,增速遠超愛奇藝,此外擁有3.1億年度交易用戶。美團能不能複製愛奇藝估值暴漲的神話呢?

富途資訊認為,美團600億美元的估值不算高的理由有:

第一,美團是較為純粹的互聯網公司,比如愛奇藝雖然虧損,但上市後半年漲200%;

第二,業績增速快,2017年營收增161%;

第三,有大股東騰訊在背後“撐腰”,特別是流量轉化正在好轉。

2018年收購摩拜,進入共享單車領域;2017年進入網約車市場;2016年推出基於雲的ERP,支付;2015年推出火車票、機票預訂。以及景點門票預訂、外賣、酒店預訂、電影票等等互聯網業務。

所有這些業務,都可以在手機上實現,可以說,美團的互聯網基因非常純粹。下圖展示了美團的業務規模:

“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上市王興為誰而戰?

2、新場景開發: “剛需化+高頻化”

王興的故事正在上演,我們先來說個場景,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美團的無邊界擴張。

A君在北京西北四環一個籃球場打球,打到一半的時候,自帶的水喝完了。大家都特別希望買點佳得樂之類的運動飲料,但場館裡沒有賣的,場館外最近的小賣鋪也要走路20分鐘,那是不是沒水喝了呢?

當然不是。A君立即打開美團外賣,選中附近一家超市,下單6瓶佳得樂。15分鐘後,美團的配送員就如及時雨一樣出現在籃球館,而大家的心理預期是半個小時。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場館外停著朋友們的各路豪車,從寶馬3繫到奔馳R400不等,美團配送員那輛小電動車肯定相形見絀了,但它是當時唯一能解決問題的工具,絕對是不可替代的剛需。

這個場景說明了什麼?

1、說明從團購到外賣,是美團在戰略意義上實現了“從0到1”的進化。外賣究竟是什麼?由於團購本身帶有天然的瓶頸,因此王興的野心遠遠不止團購,他需要把團購進行消費升級。

2、另一個角度,這也說明外賣對於美團的重要性,它是一個點金石。美團上線外賣後,把原先業務的天花板突破了,那道天然瓶頸轉化為增量消費,也就是說外賣為飯店帶來了增量訂單。

3、隨著美團建立龐大的外賣配送隊伍,果斷引入了超市、藥品等多個新場景,圍繞人們的生活實現無死角覆蓋。基於此,美團的剛需越來越多,用戶的黏性越來越高。

4、抓住購物電商平臺競爭的空擋,美團已經成功完成了從“團購營銷”到“電商平臺”,再到“超級生活服務平臺”的三段式跨越。

“團購是0,外賣是1”,美團上市王興為誰而戰?

(美團的7次融資數據一覽)

3、“第三極”與ATM之戰

在王興前往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那一刻起,詆譭與稱讚一道呼嘯而至。王興扛得住嗎?另一個更加深刻的命題浮出水面——上市只是為了圈錢嗎?王興在為誰而戰?

隨著美團版圖日益完善,這使得美團的品牌滲透力正在成長為互聯網+的第三極。當年的阿里巴巴B2B,曾經像一個謎團一樣,而現在儼然成為中國企業獨特的存在。當所有人對淘寶津津樂道之際,我們目前對於似懂非懂的美團模式持何種態度呢?

目前,京東在納斯達克的市值約600億美元,而谷歌僅向京東投資了5.5億美元,佔比不到一個百分點。這種流量入口的抱團掀起互聯網+的一個新風口,我們看到的現象是,無論是京東還是美團都在試圖進行新一輪擴張。

其中的區別在於,立足於3C電商的京東模式更易懂,但是無邊界的美團讓市場如墜雲霧。是美團在刻意隱藏盈利模式嗎?顯然不是。那麼,這個似懂非懂的美團模式究竟是什麼?

互聯網慘烈的模式競爭,一度上演了BAT、BATJ與ATM的多幕劇。正因為如此,BAT正在演變為ATM。

作為第三極的角逐,誰才是那個最後的勝出者?目前京東面臨的挑戰甚至比美團更加殘酷,具體而言,跟騰訊結盟四年多,並沒有緩解京東的流量飢渴症。也就是說,傳說中的ATM真的正在到來嗎?

目前,京東在納斯達克的市值約為600億美元。而美團遞交上市之際,業界傳聞估值恰好高達600億美元。這預示了京東、小米、美團必有生死一戰。隨著小米上市發行,其估值已經水落石出,扣人心絃的只剩下預計今年10月掛牌交易的美團點評。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級別的爭奪戰中,小米作為一家手機制造企業,其開發出來的流量模式顯然與美團、京東有著明顯區別。

雖然從規模而言,小米的業務級別遠大於美團,但是在流量入口方面,美團絲毫不弱於小米。

如果再加上新場景的話,顯然美團的開拓能力更具發展潛力,而小米在港股的估值出現急劇波動,下滑幅度超乎管理層的預期。

這會為正在上市途中的美團帶來哪些啟示呢?

雖然外賣業務和網約車離盈利還遠,但憑藉純粹的互聯網基因、高速的業績增速,以及絕對市場佔有率,美團上市前估值達390億美元。再加上手握鉅額現金以及加上IPO的60億美元鉅額融資,美團上市估值達600億美金或許不是什麼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