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鋼:區塊鏈政策導向與發展趨勢

區塊鏈技術發端於虛擬貨幣,自2009年以來,虛擬貨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區塊鏈技術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目前,世界各國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都高度關注區塊鏈的應用與發展,相關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不斷湧現。

中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區塊鏈發展也異常迅速,從2016年起,中國政府正式把區塊鏈納入國家發展規劃,2016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總結了國內外區塊鏈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場景,介紹了中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路線圖以及未來區塊鏈技術標準化方向和進程。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寫入《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2017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區塊鏈等領域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要求。2017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基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試點應用。2017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2018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18年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推動組建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區塊鏈概念也不斷被炒作和利用,甚至被不法分子作為謀取暴利的手段,近年來各國出現的惡炒比特幣、狂炒代幣現象就是例證。為此,我國政府專門對代幣炒作進行過風險提示。如,2017年8月3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各類以ICO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指出:國內外部分機構採用各類誤導性宣傳手段,以ICO名義從事融資活動,相關金融活動未取得任何許可,其中涉嫌詐騙、非法證券、非法集資等行為。2017年9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市金融辦(局),發佈了《關於對代幣發行融資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金融辦(局)對轄內平臺高管人員進行約談和監控,賬戶監控,必要時凍結資金資產,防止平臺捲款跑路;全面停止新發生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建立代幣發行融資的活動監測機制,防止死灰復燃;對已完成的ICO項目要進行逐案研判,針對大眾發行的要清退,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針對已發項目清理整頓的內容,要求各地互金整治辦對已發項目逐案研判,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要求即日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2018年1月22日,央行支付結算處下發《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及分支機構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2018年1月2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提示》,警示投資者尤其要防範境外ICO機構由於缺乏規範,存在系統安全、市場操縱和洗錢等風險,同時也指出,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等服務的行為均面臨政策風險,投資者應主動強化風險意識,保持理性。

這一系列風險提示,充分說明國家層面對虛擬貨幣炒作是嚴格禁止的嚴厲控制的,對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資產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虛擬貨幣的炒作進行遏制,並不意味著要削弱或抑制區塊鏈的發展,恰恰相反,是要引導區塊鏈向著更加健康和規範的軌道發展。從目前國內外區塊鏈發展的動態看,存在十個方面的趨勢:

第一,區塊鏈行業應用的加速推進,從數字貨幣向非金融領域滲透擴散。主要有兩個陣營在推動,一是IT陣營,從信息共享著手,以低成本建立信用為核心,逐步覆蓋數字資產等領域。二是加密貨幣陣營,從貨幣出發,逐漸向資產端管理、存證領域推進,並向徵信和一般信息共享類應用擴散。

第二,企業應用成為區塊鏈的主力軍,聯盟鏈或私有鏈將成為主流方向。目前,企業的實際應用集中數字貨幣領域,屬於虛擬經濟。未來的區塊鏈應用將脫虛向實,更多傳統企業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成本、提升協作效率,激發實體經濟增長,是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應用的主戰場。

第三,多種技術方案誕生,使區塊鏈性能不斷得到優化。未來,區塊鏈應用將從單一到多元方向發展。票據、支付、保險、供應鏈等不同應用,在實時性、高併發性、延遲和吞吐等多個維度上將高度差異化,促使多樣化的技術解決方案誕生。區塊鏈技術還遠未定型,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持續演進,共識算法、服務分片、處理方式、組織形式等技術環節上都有提升效率的空間。

第四,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越發緊密。雲計算是大勢所趨。區塊鏈與雲的結合也是必然的趨勢。區塊鏈與雲的結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區塊鏈在雲上,一種是區塊鏈在雲裡。後面一種是指在雲服務商直接把區塊鏈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未來,雲服務企業越來越多地將區塊鏈技術整合至雲計算的生態環境中,有效降低企業應用區塊鏈的部署成本,降低創新創業的初始門檻。

第五,區塊鏈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安全防護需要技術和管理全局考慮。區塊鏈系統從數學原理上講,是近乎完美的,具有公開透明、難以篡改、可靠加密、防攻擊等優點。但是,從工程上來看,它的安全性仍然受到基礎設施、系統設計、操作管理、隱私保護和技術更新迭代等多方面的制約。未來需要從技術和管理上全局考慮,加強基礎研究和整體防護,才能確保應用安全。

第六,區塊鏈的跨鏈需求增多,互聯互通的重要性凸顯。隨著區塊鏈應用深化,支付結算、物流追溯、醫療、病歷、身份驗證等領域的企業或行業,都將建立各自區塊鏈系統。未來這些眾多的區塊鏈系統間的跨鏈協作與互通是一個必然趨勢。可以說,跨鏈技術是區塊鏈實現價值互聯網的關鍵,區塊鏈的互聯互通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

第七,區塊鏈競爭日趨激烈,專利爭奪將成為競爭的重要領域。隨著參與主體的增多,區塊鏈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競爭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模式、專利等多維度。未來,企業將在區塊鏈專利上加強佈局。2014年以來,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區塊鏈專利主要分佈在北美洲的美國、歐洲的英國、亞洲的中國和韓國,未來將維持這類格局。中美專利差距在減小,中國2016年申請量已超越美國。可以預見,未來的區塊鏈專利爭奪將日趨激烈。

第八,區塊鏈投資持續火爆,代幣眾籌模式累積的風險加大。區塊鏈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與其他科技領域的融資模式不同,這種以創業公司發行代幣、募集資金的眾籌方式為重要渠道,隨著代幣眾籌交易量的攀升,其缺乏審核、價值波動巨大、處於監管邊緣等風險將隨之顯現。

第九,區塊鏈技術的成熟,為提高監管有效性提供幫助。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整個經濟格局的變革,為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改良無疑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區塊鏈技術公開、不可篡改的屬性,為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提供了可能,也給監管方式的改變帶來了機遇。未來全球的監管部門也將擁抱區塊鏈這項新的監管科技,用新科技提升政府監管效能。

第十,可信是區塊鏈的核心要求,標準規範的重要性日趨凸顯。在未來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傳遞網絡上,完全用算法和軟件來構建信任基礎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標準為區塊鏈增信。未來,區塊鏈的標準,將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業務為導向,從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私鑰安全、權限管理等多維度,規範區塊鏈的技術和治理,增強區塊鏈的可信程度,給區塊鏈的信任增加砝碼。

作者單位:中國銀保監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