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工農紅海軍(РККФ)自從其誕生以來,一直到衛國戰爭結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作為工農紅軍(РККА)的附庸存在的。其最主要的使命是支持紅軍的作戰,為地面部隊提供艦炮火力支援。因此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紅海軍幾乎完全淪為了配角,其任務無非就是負責保護北方航線的盟國軍援運輸安全以及在蘇德戰場的側翼進行登陸/反登陸作戰。

與在太平洋海空戰場激烈拼殺的舊日本帝國海軍和美國海軍相比,蘇聯海軍的這種僕從於陸軍的作戰方式直接導致了其水面艦艇部隊根本沒有能同敵方正面交戰的機會,也就無從取得較大的戰果,性能平庸的半自動高炮更是直接造成了波羅的海艦隊僅有的2艘戰列艦“馬拉”號和“十月革命”號被德軍空軍重創。再加上德國和芬蘭對芬蘭灣實施了水雷封鎖,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因觸雷損失慘重,而潛艇部隊甚至有整整一年半的時間都蜷縮在基地內無法出港作戰。

在戰果平平的紅海軍中,有一座戰時臨時改裝的作戰平臺——浮動炮臺3號卻成為了蘇聯在戰爭中擊落敵機數量最多的水面單位——沒錯,我們甚至不能稱之為戰艦。有意思的是,浮動炮臺3號本身是蘇聯在戰前規劃的23型戰列艦(“蘇聯”級)的配套試驗副產物​,它的戰鬥經歷在蘇/俄戰列艦史上也留下了別有趣味的一筆。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蘇聯”級戰列艦側視圖

​眾所周知,23型戰列艦採用了意大利血統的“普列賽”式圓筒水下防護結構。為了對其防雷效果進行試驗,尼古拉耶夫第198造船廠根據23型戰列艦的圖紙建造了一座沒有動力的全尺寸試驗方艙。1938年,這個試驗方艙在塞瓦斯托波爾水域經受了27次爆破試驗。根據測試結果,委員會確定了23型戰列艦的水下防雷結構的等效防護水平為750千克TNT。“蘇聯”級戰列艦在尼古拉耶夫、列寧格勒和莫洛托夫斯克投入建造後,這座試驗方艙被保留了下來,成為黑海艦隊的一個射擊靶標。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23型戰列艦的舯橫剖面圖,注意意大利式的“普列賽”水下防護結構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在戰爭初期,包括尼古拉耶夫在內的多個黑海沿岸城市很快被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佔領。敖德薩被最高統帥部下令放棄後,殘存的蘇軍部隊退守到克里米亞半島,將全部力量集中到鞏固黑海艦隊主基地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上,歷時250天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就此打響。在制定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部署期間,布塔科夫海軍中校(其祖夫為帝俄著名的海軍將領布塔科夫海軍上將)提議將閒置已久的試驗方艙改裝為非自航式浮動炮臺,並將其拖航到遠離基地的海上以加強對基地的防空力量,在敵機可能的來襲方向上提前開火攔截。這一提議得到了黑海艦隊司令奧克佳布里斯基的支持,經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批覆後予以實施。

改裝方案確定後,這個試驗方艙在1941年7月被拖到塞瓦斯托波爾第201船廠接受改裝。改裝的主要項目包括加裝防空武器、指揮所、探照燈、測距儀,此外還配備了人員居住艙室、廚房、無線電室、倉庫和彈藥庫等,這樣就可以在不依賴岸上補給的情況下長期獨立作戰。1941年8月3日,這座防空炮臺根據黑海艦隊司令部的命令進入蘇聯海軍服役,被命名為3號浮動防空炮臺。炮臺上的人員編制共有130人,莫申斯基海軍上尉(1942年3月因戰功晉升為海軍大尉,並獲紅旗勳章)被任命為炮臺的首任指揮官。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3號浮動炮臺的指揮官莫申斯基海軍上尉

​浮動炮臺上的火炮武器及編制為:

2門Б-13型130毫米火炮,炮連連長為洛帕特科中尉;

4門34-К型76毫米火炮,高炮連連長為希格爾中尉;

3門70-К型37毫米自動火炮,高炮連連長丹申中尉。

此外,炮臺上還配備了3挺“德什卡”(ДШК)12.7毫米重機槍,有部分資料稱艦上還安裝了4挺“馬克沁”機槍。

隨著塞瓦斯托波爾前線的局勢不斷惡化,3號浮動炮臺在1941年的10月底拆下了炮臺上的2門Б-13型130毫米炮,連同炮手和所貯備的130毫米炮彈一起運送上岸支援地面部隊,炮臺上的人員編制數量也因此減少到了111人。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從空中航拍的浮動防空炮臺3號

​綜合不同來源的戰史資料,3號浮動炮臺在歷時7個月的戰鬥中擊落了22~28架敵機,其防空戰果超過了紅海軍中的任何一艘艦艇!

其中可確定的戰果如下:

1941年11月29日,用37毫米高炮擊落一架Bf-109戰鬥機,墜毀於赫爾松涅斯機場附近;

12月17日,用37毫米高炮擊落一架Ju-88轟炸機,墜毀於距炮臺500米的蘆葦灣;

12月22日和23日,2架前去轟炸赫爾松涅斯機場的Ju-88轟炸機被37毫米高炮和76毫米高炮擊落,墜毀於機場附近;

1942年1月17日10時24分,1架Ju-88轟炸機在被37毫米高炮擊落,墜毀在海岸炮兵第35連的陣地上;同日13時21分至31分,擊傷2架He-111轟炸機並將其逼退;

4月14日,用37毫米高炮擊落2架Ju-88轟炸機,墜毀在高炮第92營陣地上;

5月27日,用37毫米高炮擊落2架Bf-109戰鬥機,其中一架墜毀於赫爾松涅斯海岬,另一架落在費奧連特海岬附近的海面;同日,用76毫米高炮又擊落一架Do-215轟炸機,墜毀在方位220、距離炮臺8鏈的海面上;

6月9日,炮臺又在保衛赫爾松涅斯機場的防空作戰中連續取得了3個戰果:用37毫米高炮擊落3架Ju-88轟炸機,一架墜毀在岸邊,一架在海上,另一架落在了費奧連特海岬;

6月12日,用37毫米高炮擊落一架Bf-109戰鬥機,機上的德國飛行員倖存被俘;

次日下午16時50分,用76毫米高炮擊毀一架Ju-88轟炸機,飛機在空中爆炸解體;

6月14日,德軍對赫爾松涅斯機場發動了3次空襲,炮臺用37毫米高炮和76毫米高炮擊落了3架Ju-87俯衝轟炸機,一架墜毀於機場區域,一架墜毀在海上,另一架落在了赫爾松涅斯燈塔附近。這一天還有2架Ju-87被擊傷,隨後向卡契方向逃竄;

6月19日,炮臺用37毫米高炮擊落一架Ju-88轟炸機,墜毀於距離炮臺10千米外的海面上。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由蘇聯飛機拍攝的浮動防空炮臺3號,可以看到平臺上的4門76毫米高炮

​但在打下最後一架敵機的同一天夜裡20時20分,​德國轟炸機投下的2枚炸彈擊中了浮動炮臺3號。由於浮動炮臺不像水面艦艇一樣有上層建築的遮擋,高炮炮盾的防護也不足,爆炸氣浪迅速覆蓋了整個平臺,包括炮臺指揮官莫申斯基在內的29人當場死亡,另有27人受傷。到1942年6月25日,一架隸屬於德國空軍第51“雪絨花”轟炸機聯隊(KG51 Edelweiss)第2中隊的一架Ju-88轟炸機投彈將3號浮動炮臺徹底摧毀於哥薩克灣(北緯44°23′32″,東經33°24′10″ 處),其飛行員恩斯特·欣裡希斯中尉(Ernst Hinrichs)因此於當年7月25日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德國飛行員恩斯特•欣裡希斯中尉(1916~2009)

​根據黑海艦隊主基地衛戍司令法捷耶夫海軍少將在6月27日下達的命令,3號非自航式浮動防空炮臺的人員編制就地解散,倖存的紅海軍戰士被編入海軍步兵負責駐守赫爾松涅斯機場和海岸炮兵第35連。其殘骸直到40年代末才從哥薩克灣的淺水中被打撈出水,並被拖到英克曼拆解。

不屈的鋼鐵海島——二戰紅海軍防空ACE傳奇

被廢棄在淺灘上的3號浮動炮臺

文: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筆名: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