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量已經非常大,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爲什麼還能同比增長60%?

邪惡V叔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線上電商經過近10年的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市場飽和度高、競爭強等因素使得線上電商業績下滑,當然像阿里這樣的電商巨頭也不排除在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阿里如何實現電商業務同比增長60%的優異成績呢?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馬雲的新零售概念。自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後,整個2017年就成為了新零售的元年,除了阿里在內的所有電商均採用了新零售概念,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重新激活的用戶。

就阿里來說,在新零售的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但從效果來看,無疑是成功的。例如,新零售的標杆業務盒馬生鮮就做得很成功,成功激活線上線下用戶,使得京東等大型電商競相模仿,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其次,60%的增長大恨程度上也依賴於阿里電商的國際化進程,馬雲現在一天到晚到處跑,都是為了把阿里電商品牌帶到國外,吸引更多流量擴大市場。前不久就和泰國達成了合作的意願。

最後得益於阿里在線下零售的投資進程,眾所周知,馬雲在去年花大價錢收購了大潤發等線下大型商超,這樣一來線上線下物流、配送的結合拉動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再一次成功的激活了用戶的購買。

所以,阿里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馬雲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市場,而事實也證明了馬雲的新零售概念是正確的。


政商參閱

投資投人很重要,韓信在項羽手下時不受重用,只能當個小官,在劉邦手下被拜為大將軍,統領百萬大軍,幫劉邦得了天下。

阿里在物流上一直不如京東做的好,一直想打破京東物流倉儲的優勢,可總是做不好,馬雲一直耿耿於懷。

侯毅在京東物流上雖立下汗馬功勞,可一直得不到劉強東重用,劉強東慫過候毅,給你百萬年薪就是請你來執行的,不是來反對我的。

候毅的抱負得不到施展,憤然辭職回到上海,可卻被老鄉張勇欣賞,介紹給馬雲,兩人一拍及合成為知音,馬雲押上全部身家和名聲,進軍新零售,盒馬鮮生橫空出世。

阿里憑藉新零售先發優勢,取得了市場領先優勢,一發不可收拾,候毅也成了新零售之父,功成名就。

京東因為失去候毅,也失去了物流倉儲優勢,被更有優勢的盒馬鮮生超過,無法做到半小時送貨到家,二十四小時線上不打烊。

正因為在新零售上取得巨大成功,阿里的核心業務才增長60%,等於培養了幾個京東。


光芒萬丈34957

阿里牛就牛在,它正在成為一個從線上到線下,囊括一切的電商巨頭,當網上的流量紅利趨於飽和時,毫不猶豫的將劍鋒直指新零售,實現線下最後3公里的用戶獲取。

當年阿里是憑藉電子商務起家的,淘寶主打服裝和各類生活用品的銷售,這時候阿里完全是線上佈局的,從商家、物流到支付,即使你店面都沒有也可以在淘寶上開店。並且這樣的模式催生了一批淘寶賣家,甚至當時提出的口號是“淘寶摧毀了實體店”。

但是阿里的創新精神就在於,它不會停止進步,從收購餓了麼,成立盒馬生鮮你就能看出來,阿里現在的目標是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生鮮類和外賣都是有更加快捷的用戶體驗要求的,阿里的平臺也確實大到可以實現這項業務的能力。

京東和唯品會想要對標阿里,首先在資金上沒有足夠的底氣,其次佈局也明顯沒阿里想的深遠,這才是他們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畢竟什麼商戰,最後都變成資本的遊戲啦。



健談TT

看到這題之前正好看到了環球網的一篇文章《美媒:世界互聯網第一梯隊FAANG欠阿里一個名額》,其中一句是這麼說的:“阿里有大象一樣的體量 卻有兔子一樣的奔跑速度。”

而阿里的電商業務能同比增長60%,首先是阿里新零售的成功,阿里巴巴在生鮮,超市,線下實體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就以盒馬鮮生為例,在一線城市中盒馬鮮生能做到以3公里為半徑,提供半小時內送貨上門服務。絕對的高效就是馬雲新零售的威力,技術與零售的結合,讓很多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這就意味著,在電商消費者體驗方面,阿里正在迅速的提高。

其次菜鳥物流在這裡發了不少力,從一線城市商品的配送速度就能看出來,阿里雖然沒有自建物流,但在一線城市的配送速度變快,配送時間急速縮短,這也是天貓GMV大漲的主要原因。


中商產業研究院

告訴你們這二個電商價值觀不同的地方是什麼,amazon把買家信息完全屏蔽,賣家可以通過系統發郵件催評,僅僅是催,郵件裡邊不能出現好評,利益交換了詞語!催來的可能是差評.而淘寶已經把買家教育的給差評都不敢!電商價值觀就看出來,amazon為消費者服務,淘寶只是平臺,規則制定者,僅此而已!差評為什麼那麼重要,在淘寶,天貓這邊出現的機會太小,可以用各種手段防範.造成不公平競爭,所謂的品牌,評價也不一定高,不利於中國智造提升,不是產品為王!可以看看 淘寶宣傳的 什麼粉絲營銷,直播的,但是客戶真真的客戶體驗評價在哪裡?


逸炫1

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戰略性問題了,從阿里的互聯網布局我們不難看出,阿里一系列的併購和參股的企業或者公司基本上都是帶有互聯網性質的,大家都知道互聯網電商發展到現在想要獲取新增用戶量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了,然而這一點阿里早在幾年之前就看到了這點,所以做出了一系列併購參股的一個龐大互聯網生態圈


然而阿里的核心業務想要長期性的保持高增長就得以各種渠道和方式獲取流量,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你看看阿里併購和參股的一系列公司裡面哪個上面都能投放或者直接選取直接跳轉阿里平臺的鏈接。

我們以微博為例吧!相信大家都知道微博的流量是一個非常大池子,然而在微博上一些網紅或者是一些商家在微博頁就能直接鏈接跳轉阿里淘寶或者天貓的頁面,其中包括自己的單品頁面和一些主要大型活動頁

所以說一家大型互聯網電商平臺的發展,想要獲得長期的增長,前提是一定要有大的流量池,否則靠什麼來維持增長呢?阿里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企業,他們能看到後10年或者後20的發展態勢,從而在前十年就作出一系列後10年將要發生的事


事態雜談

為什麼電商業務收入增加,很簡單,阿里主要做的是服務,賣家數固定了,那提高收入的方式當然是增加服務費,天貓扣點增加了,直通車貴了,以前一個賣家上傳多少寶貝圖片都無所謂,現在發佈產品還要買圖片空間,不然上傳產品都沒有空間,只能說,阿里做大了,吃像越來越難看了。


秋名山老司機

那當然是因為阿里“新零售”的功勞呀!

所謂的體量其實指的是線上交易,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增長60%的原因是將線上和線下打通,開創性的開展“新零售”模式。

線上線下同款同價。消費者最開始選擇電商消費的主要原因,不外乎零售店的體驗不好,且價格昂貴。隨著線上線下及物流的融合,阿里的零售體做到了線上線下高度統一,並且提供專業的服務、力求把同質同價產品給消費者。

終端提供疊加式體驗。消費的過程是個親身比較和體驗的過程,親自感受過商品之後進行比較分析無疑會帶來很多樂趣。這是電商所達不到的。阿里創立的新零售中國,流量入口將沒有線上與線下之分,而終端則是重要的體驗場景,智能終端將取代舊式的貨架、貨櫃,延展店鋪時空,構建豐富多樣的全新消費場景,成為一種新生態。

針對線上和線下消費的不同特點,阿里圍繞實體門店、電子商務、大數據雲平臺、移動互聯網,融合線上線下,向顧客提供跨渠道、無縫化體驗。總之,這是一個未來趨勢。線上銷售的優勢是價格低,可供選擇性高,而線下銷售的優勢在於親臨的體驗感,更容易獲得商品的直觀體驗,同時存在售後服務的易獲取性,優勢的互補,資源的互相整合,在這樣的營銷模式下,營業額不增長都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