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萬多美國民兵爲何能趕走強大的英國人?

五分音

我很好奇,是什麼讓你產生了是美國人自己趕走英國人的錯覺?趕走英國人的是賣腎援助的法國路易十六。

美國人自己趕跑了英國人的說法,簡直比我們自己獨立打敗日本人還過分十倍啊。

當一小撮國家分裂分子在北美起事時候,英軍在北美駐軍就6000人,開始持續的在北美增加兵力,當時正是日不落帝國如日中天,龍蝦兵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期。

美國人稱1778年9月19日的薩拉託加大捷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時期,北美大陸軍終於不再兔子一樣亂竄了,敢跟英國龍蝦兵堂堂正正的打一仗,打死600多英軍呢!~然後呢?英軍在北美兵力不到3個月功夫,增加了67%,達到3.4萬人的規模。


而北美大陸軍兵力卻開始從巔峰的4.6萬人,被減少到3.2萬人,薩拉託加大捷後,華盛頓試圖攜勝利之勢,進攻費城,結果民兵們在大霧中自己互相開火打起來,遭到慘敗,就這素質還怎麼打?

真正的轉折點,是薩拉託加大捷,讓當時其他大國看到了反對派武裝們追求“茲油”的決心和力量,決定幫助這些“溫和的反對派們”,決定以英國政府悍然使用化學武器屠殺人民,決定對英國發動軍事打擊……額,不好意思,拿錯敘利亞劇本了。

1778年2月,法國承認美國獨立,與美國結成同盟,正式對英國宣戰,之後出於之前英國吃香太難看,被英國掠奪過海外殖民地的西班牙和荷蘭也相繼跟隨法國一起對英國宣戰,開始形成圍毆英國的局面。英國人火急火燎之下,試圖拉攏沙俄,但出於之前兩次拒絕同盟的憤怒,葉卡捷琳娜二世不但拒絕英國人的同盟請求。還拉著普魯士、奧地利、丹麥、瑞典等國成立發動“武裝中立同盟宣言”。

而實際上,法國人在北美獨立戰爭一開始就是存著想攪亂的想法的。北美獨立戰爭的消息一傳到巴黎,法國外交大臣韋爾熱納伯爵就大呼“上帝幫助我們,給了羞辱英格蘭的時機!”獨立戰爭。不僅給北美獨立分子提供兩百萬利弗爾的資金贊助,還直接提供二萬套軍服、三萬支火槍、一百噸火藥和三百多門大炮。這些裝備和金錢才是支撐華盛頓前兩年打下去的最大依仗。而1777年12月,薩拉託加大捷的消息傳到巴黎後,路易十六擔心國內和平派與英國媾和的聲音,就宣佈正義必勝,作為正義的小夥伴法國要堅決打擊邪惡政權,跳下來宣戰了,這才是薩拉託加大捷這個北美獨立戰爭轉折點的真正含義……


法王路易十六可是為了北美獨立最後搭上自己一家人的腦袋

國王一聲令下,法蘭西3萬將士奔赴北美,與英國人撕逼,而這個時候知道華盛頓和北美殖民地們在幹什麼麼?在裁軍!大陸軍從3.4萬人裁到1.3萬人!反正前線有法國人就行了,約克鎮大捷,參戰的法軍是北美大陸軍的2.5倍,投入火炮數量是北美軍的10倍。你他喵的良心不會痛麼?
這幅畫太無恥了,約克鎮的法軍才是主力啊

這場多國大範圍撕逼,不止在北美一個戰場,雙方在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在印度都進行作戰。英軍不得不削減北美戰場的兵力投入。在1782年雙方舉行西班牙為收復直布羅陀進行的直布羅陀戰役,英國投入兵力達到3.7萬人,超過北美戰場。

然而英國當時強大的地方是,即使在這樣全面被圍毆的情況下,其依然在正面戰場不落下風,打贏了直布羅陀戰役,反搶了法國與荷蘭人在加勒比海的幾個據點,皇家海軍跟三國撕的有來有去。

但是,真正迫使英國放棄的是其海上運輸線,法西荷三國海軍規模超英國皇家海軍近一倍。皇家海軍可以跟對方主力艦隊打的平分秋色,但是根本無力阻攔三國海軍對英國海上運輸線絞殺,英國損失了將近56%的商船噸位,損失財產高達1200萬英鎊,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損失程度遠超二戰德國海狼的比例。正式這一點,英國已經完全耗不起,只能找個機會和談,放棄北美殖民地換取和平。

順便要提的是,這次賣腎援助的美國國父,法王路易十六,在不顧國內財政赤字嚴重的情況下,通過發行國債,強行投入這場戰爭。在國債到期後妄圖進行加稅挺過去,召開三級會議。結果會談失敗,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爆發。

知道了這些,你還認為北美獨立是美國人自己打贏的嗎?一個弱國能擊敗強國,固然有其自身努力,但背後往往站著另一個強國。


五嶽掩赤城

這基本上就屬於胡說八道了。

1775年獨立戰爭打響後,直到1783年戰爭結束,北美13州參戰的民兵也不只10000人了,數量恐怕超過了300000人。再就是,北美13州的軍隊,其實是兩個系統,最主要的其實是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也可以叫做“邦聯軍”,這支軍隊總數也超過30000人了。

英軍的兵力也是佔優勢的,總數超過了56000人。最終戰爭結束時,美軍傷亡50000多人,英軍傷亡20000多人。總體上看,美軍吃的虧比較多,死傷也更加慘重一些。再就是,很多人誤以為“

北美獨立戰爭”只是一場美國人和英國人的戰爭,這其實是錯誤的。在1775-1783年期間,不只是美國和英國捲入了戰爭,法國、西班牙和荷蘭也參加了戰爭,其實英國是以1敵4,並不是1:1,其實從隊友數量上看,英國人也是吃虧的,並不佔優勢,這也使得英國人在北美戰場上非常掣肘。

事實上,從1778年開始,美國和法國就成為了盟友,法國開始利用自己的海軍干擾英軍,同時也派出軍隊幫助美國大陸軍,還派遣有經驗的作戰人員去訓練美軍。大陸軍一開始其實戰鬥力是很渣的,在英國人面前屢戰屢敗,有時候還不如民兵的表現好,這也不難理解,因為英軍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消滅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因此主力部隊都圍著華盛頓打,北美民兵碰上的英軍戰鬥力恐怕也是比較弱的。總的來看,在法國人的幫助下,美軍才取得了關鍵性的戰役勝利,此前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雖然也打出了幾個漂亮戰績,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場形勢,英軍只是挫敗,沒有被擊潰。

1778年後,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先後加入戰爭,美國多了3個隊友,英國人沒有隊友,但在剛開始,英國人實力依然非常強。1778年末,英軍攻佔佐治亞州,北美局勢日益複雜,在1780年,美國南方軍遭遇慘敗,總司令向英軍投降,1780年8月,南方軍主力再次遭遇慘敗,到1780年12月,大陸軍的處境都比較尷尬,最終開始了游擊戰,配合正面作戰。

1781年1月開始,戰爭形式開始扭轉,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慘敗,隨後又在3月份的北卡羅來納戰役中損失慘重,最終在1781年8月固守約克頓。接下來就發生了著名的“

約克頓大捷”,華盛頓摔9000美軍,再加上7000法軍,在法國海軍的幫助下,包圍約克頓,戰役打到1781年10月份,英軍被迫投降,自此之後英國內閣倒臺,被迫與美國談和。

1782年11月,英美簽署停戰協定。1783年9月,英國簽署巴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從此放棄北美13州統治權,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結束,歷時8年。但說句實在話,英軍並不是被趕走的,而是不想打了,因為戰爭成本越來越高,越打越不划算,再就是法國、西班牙和荷蘭也藉著北美獨立戰爭之機趁火打劫,讓英國內外交困,所以最終放棄了殖民地。假如沒有法軍的支持,北美民兵是不可能徹底大敗英軍的,這也是美國人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法國為了幫助美國打贏獨立戰爭,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甚至陷入了財政危機,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1789年法蘭西王國的崩潰,因此有人戲稱“美國國父是路易十六”。


圖維坦

首先獨立戰爭並不是一場對等的戰爭。這個不對等首先表現在當時英美(為了方便就稱美國了)的戰爭決心上。在美國,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爭,就像我們的抗日戰爭一樣,當時的美國人是抱著拼死的決心跟英國打這場戰爭的,就是拼到最後一個人也要把英國人敢走。再看看英國,18、19世紀正是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期,日不落帝國疆域那麼龐大,丟了北美這一小片並不是多麼傷筋動骨的事情。要知道當時的美國只有東海岸那一小部分,所以當時戰爭打到後期,在約克敦7000多英軍被包圍之後,英國人覺得再打下去就得不償失了,就放棄了。簡單來說,英國把這場戰爭當成了一場不是那麼重要的局部戰爭,而美國則把它當成了一場生死攸關的全面戰爭。

其次,當時的國際局勢對英國非常的不利。18世紀七八十年代,七年戰爭沒有結束多久,法西對英國充滿了仇恨。現在英國內部出了問題,法、西乘虛而入對英宣戰。當時的美國還是一群農民,也沒有什麼正規軍,但是法、西都是老牌的大帝國,它們在大西洋海域不停的跟英軍作戰。當時的法國為了支持美國獨立,法王路易十六不得已召開了三級會議,要求對資產階級加稅,直接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可以說,法國波旁王朝為了支持美國獨立,把自己都壓垮了,有了這樣給力的隊友,即使是這些民兵對英正規軍作戰也有了很大的勝算。


頑主6329

美國獨立戰爭其實是殖民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衝突,當本土利益集團得不到政治滿足勢必要取得統治權利,而只有戰爭才是唯一道路。其實美英戰爭就是孫子造反爺爺打孫子。美國人和英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的人就是一家人,兒子輩孫子輩,羽翼慢慢豐滿覺得本家的爺爺老是欺負咱。本土利益集團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殖民政府並未真正意識到危機,所以只有幹架。其實英美兩國沒怎麼打,只是掄掄磚頭舞舞棒子,沒敢上菜刀和鐵鍁,畢竟是個村都姓王嘛。英國王大爺也覺得這樣不行,殖民地一年的收益補充不了一年的維護費,算了讓他們鬧鬧我們也走吧,不好玩。算算南北戰爭死了多人就知道什麼叫美國式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