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大臣說:爲朕哭悼愛妃必有重賞,大臣痛哭,結果被封爲刺史

文/格瓦拉同志

兩晉南北朝是一個禮崩樂壞、奇葩帝王“扎堆”出現的時代,其中的“佼佼者”,便包括劉宋孝武帝劉駿。作為劉宋政權的第四任皇帝,劉駿行為怪誕,曾做出過恁多荒唐透頂,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其中很“著名”的一件,便是用官位來誘惑大臣,讓後者為他哭悼亡故的愛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皇帝對大臣說:為朕哭悼愛妃必有重賞,大臣痛哭,結果被封為刺史

孝武帝好內寵,宮中妃嬪甚多

劉駿是個非常好色的皇帝,宮中妃嬪數量極多,但最受他寵愛的還是殷淑儀。按照正史的說法,殷淑儀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南郡王劉義宣之女),在劉義宣敗死後被納入後宮,並冒姓為殷。殷淑儀因為美豔絕倫、柔媚乖巧,所以深受孝武帝寵愛,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可惜恩愛沒幾年時間,殷淑儀便紅顏逝去,留給孝武帝無盡的悲傷。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見《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

大明六年(462年)四月,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殷淑儀病故,令孝武帝悲痛欲絕,久久都沒有恢復過來。自從殷淑儀走了之後,孝武帝哀傷不已,每晚在臨睡前,都要首先在床前斟上一杯酒,在祭奠完殷淑儀後喝下,然後開始痛哭,直到哭得精疲力盡後才會昏昏睡去。

皇帝對大臣說:為朕哭悼愛妃必有重賞,大臣痛哭,結果被封為刺史

殷淑儀最受寵幸,幾乎專擅宮闈

就這樣,孝武帝每日以淚洗面,以至於精神恍惚,眼前所見、耳中所聞全是愛妃的音容笑貌,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處理國政(“上痛愛不已,精神罔罔,頗廢政事。每寢,先於靈床酌奠酒飲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引文同上)。

殷淑儀入殮後,孝武帝依然遲遲不肯相信事實,為了能時時見到愛妃往日的模樣,便命人將她的棺槨設計成如抽屜般的形狀,每當想念她的時候,便將棺槨拉開,對著殷淑儀的遺容傾訴衷腸。據說這樣的日子雖然過去很久,但殷淑儀的形態顏色卻絲毫沒有變化(“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引文同上)。

皇帝對大臣說:為朕哭悼愛妃必有重賞,大臣痛哭,結果被封為刺史

殷淑儀去世後,孝武帝每日以淚洗面

然而即使是天大的痛苦,普通人終究也要從中走出來,更何況身為一國之君的孝武帝。所以在群臣的苦諫下,孝武帝最終還是被迫與殷淑儀訣別,並用貴妃的禮節厚葬。葬禮在同年十月舉行,孝武帝親臨南掖門送葬,儀式之盛為江南先前所未有。當靈車經過南掖門時,孝武帝再一次痛哭不止,而左右的臣子們也是暗暗落淚,陪著皇帝哭泣。

追贈貴妃,諡曰宣。及葬,給轀輬車、虎賁、班劍、鑾輅九旒、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上自於南掖門臨過喪車,悲不自勝,左右莫不掩泣。引文同上。

葬禮結束後,孝武帝依舊時時想念殷貴妃,所以常常會帶著群臣到墳前哭悼。某次,孝武帝在墳前哭得淚眼婆娑,但回頭看見群臣卻並沒有“跟進”,即使看上在哭,也是乾打雷不下雨,毫無誠意。孝武帝感覺內心很受挫,便跟身邊的侍臣劉德願講:“卿如果肯為朕哭悼愛妃,而且極盡悲痛的話,朕必有重賞。”

要說劉德願的表演天賦絕對是影帝級,一聽皇帝的這番話,便扯著喉嚨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眼淚和鼻涕一時俱如雨下,真是讓天地同悲、日月同泣。孝武帝見狀龍心大悅,當場便進拜劉德願為豫州刺史(“上寵姬殷貴妃薨,葬畢,數與群臣至殷墓。謂德願曰:‘卿哭貴妃若悲,當加厚賞。’德願應聲便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以為豫州刺史。”見《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皇帝對大臣說:為朕哭悼愛妃必有重賞,大臣痛哭,結果被封為刺史

劉德願為殷淑儀哭悼,獲封豫州刺史

接著,孝武帝又讓御醫羊志哭悼殷貴妃,羊志跟劉德願一樣,也是哭得死去活來,好不悲傷。事後有人問羊志:“劉德願是個出了名的戲精,那天哭悼殷貴妃,眼淚來的快很正常,可你這傢伙的眼淚怎麼也是說來就來呢?”羊志嘆息了一下,然後對此人說道:“你有所不知,我那天根本不是在哭悼殷貴妃,我是在為自己新喪的小妾哭泣啊。”原來如此!

又令醫術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嗚咽。他日有問志:“卿那得此副急淚?”志時新喪愛姬,答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志滑稽,善為諧謔,上亦愛狎之。引文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