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注釋《道德經》最有影響的人是誰?

《道德經》自老子之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諸家無不環繞而敬仰之,一時注家蜂起,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都又對《道德經》曾為我國曆史的政治、軍事、文化、宗教、藝術、養生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影響均是肯定的、一致的。

历史上注释《道德经》最有影响的人是谁?

道德經(資料圖)

如安徽大學哲學系孫以楷教授指出:“道家哲學為中國古代哲學提供了本原本體論基礎,提供了辯證的思維方式,提供了道德、太極、陰陽、有無、理、氣、心、性……等一系列基本範疇。儒、墨、法、名、陰陽各家都在這本源論基礎上,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共同造就了具有無比宏富博大的中國哲學之樹。”

著名學者李德建先生說:“老子的‘道學’對老子以後的諸子百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百家之祖。”

那麼,誰對《道德經》註釋的起點高、有深度、有影響而被大眾所公認呢?縱觀歷史上數千家的註釋論著,或“引文而釋”或“引文自詮”者,當首推《河上公章句》。可見河上公的《老子注》在歷史上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是巨大的。

历史上注释《道德经》最有影响的人是谁?

河上公章句(資料圖)

河上公,史稱“河上丈人”,道教尊為“河上真人”。據《史記·樂毅列傳》所載,他當生活於戰國末期,他的著作《老子注》則流行於漢代。關於他的身世,據《太平御覽》卷507《逸民部七》引皇甫士安《高士傳》說: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明老子之術,自匿姓名,居河之濱,著《老子章句》,故世號河上丈人。當戰國之末,諸侯交爭,馳說之士鹹以權勢相傾。唯丈人隱身修道,老而不虧,傳業於安期先生,為道家之宗焉”。另據《神仙傳》記載說,漢文帝對老子的《道德經》推崇備至,不僅自己熟讀它,還要求王公大臣們也必須誦讀,且不通其經義者不得入朝。儘管漢文帝喜讀老子經言,但因深奧玄妙,常有不得其解處,為此他常派人四處尋訪高道,以期開悟明示。後得知河上公道全德備,遂即派人前往請教。來使見到河上公後,畢恭畢敬的把漢文帝不明白的地方說了一遍,河上公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尊德貴這麼嚴肅的事情怎麼能夠通過別人來代問呢?”於是漢文帝親自駕臨他所居住的河邊小茅屋。河上公看到他來後,也不出來迎接。這時,漢文帝有點不高興,就說:“《詩經》講過,普天下哪一片土地不是君王的,四海之內又有誰人不是君王的臣民。老子不也說,‘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嗎?君王屬於這‘四大’之一,你即是有道行,可不也是我的子民嗎?為何如此自高自大,將君王不放在眼裡?”河上公聽罷,又微微一笑,突然縱身一躍,穩穩地懸在空中,俯首說道:“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又不為人之所累,怎麼能算你的子民呢?”漢文帝知道真正遇見了高人,連忙下馬躬身下拜,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承蒙祖上福廕,才繼承了帝業。我深知才疏學淺,恐怕不堪重任。雖然我忙於治理世事,可我一心向道,但由於我的愚鈍無知,對經中許多地方仍有疑惑,希望您能給予我教誨。”河上公見文帝言真意切,遂取出兩卷經書給他,並告誡他須認真研讀,並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漢文帝自從得此真經後,每日恭讀研習,並以此號令天下,遂有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出現。

历史上注释《道德经》最有影响的人是谁?

河上公(資料圖)

《河上公章句》,為後人學習和研究老子及道教提供了重要依據,它有力的宣揚了“道”的思想,推動了道教的傳承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