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祝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在古漢語是“初”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第一個初五,就叫端五。然後古代年月日是按天干地支來推算的,五月屬按地支推算正好屬於“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慢慢的就叫成“端五節了”。端午節這個節日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了,但是後來又因為幾個傳說,使端午節的意義更加豐富。

端午節到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祝端午節快樂!

第一個傳說就是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肯屈服秦國的統治,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殉國,用自己的生命表示了自己的愛過之心。

端午節到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祝端午節快樂!

從此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大家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到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祝端午節快樂!

第二個傳說是紀念伍子胥。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投奔了吳王闔廬,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一看大勢已去,於是想起了臥薪嚐膽的計策,要和吳國和談。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可是夫差不聽,留下了勾踐,才釀成後來的失敗,吳國宰相,因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被騙,賜劍讓伍子胥自殺。子胥本是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有地方傳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到了,提醒大家一句:千萬別祝端午節快樂!

第三個傳說是紀念孝女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落入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後,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從江裡抱出父親的屍體。

其實除了這三個傳說外,還有很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比如:祭祀圖騰、紀念先賢介子推、紀念先祖、防病防疫等等。但是無論哪一種傳說,端午節都談不上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尤其最主要的這三個,都是紀念忠臣良將,孝子賢孫的。這個節日和清明節、中元節一樣,都不適合互助節日快樂!大家在過這三個節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否則就要貽笑大方了。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如意安康!萬事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