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是幌子嗎?

前言

近日來,關於中美貿易戰的話題不斷。

3月22日凌晨,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決定將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宣告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

此後,中國立馬採取了各種反制措施,同時也在積極尋求通過談判來解決貿易爭端的機會。

特朗普一邊虛情假意地表示:將會通過談判達成皆大歡喜的結果。一邊四處活動,遊說歐洲、日本等盟友聯合對中國施壓。其中,美國的小跟班日本,早在23號當天,就迫不及待地宣佈也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了。

為什麼特朗普不顧國內外的反對,執意要發動本次“只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呢?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為了降低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巨大貿易赤字,實現貿易再平衡。

2、兌現總統競選時的承諾,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做準備。

3、重振美國製造業,改變美國產業空心化的現狀。

但是,只要回顧歷史以及中美雙方最近的表現,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看起來這麼簡單。

美元霸權的建立

一切都要從二戰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二戰之後,美國如願以償地取代英國坐上了全球霸主的鐵王座。

與此同時,美元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正式成立。

當時美國與西方各國達成的協議是:全世界的貨幣鎖定美元,美元鎖定黃金。鎖定的方式是,一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

貿易戰是幌子嗎?

這就意味著,美國發行的貨幣數量必須要與黃金儲量嚴格對等,你多印35美元,就得多儲備1盎司的黃金。

剛開始,美國人還在為取得美元霸權沾沾自喜,但很快就發現,成為世界貨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因為,要輸出美元,就必須不斷地從其他各國買入各種商品,這必然就會導致美國持續不斷地出現貿易逆差。

更要命的是,輸出美元,還意味著美國在不斷地流失黃金。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來找美國人換黃金,那就麻煩大了。

怕什麼就來什麼,攪局者很快就出現了。

法國的戴高樂最先朝美國發難,要求將法國儲備的20多億美元全部換成黃金。在此示範效應下,荷蘭等北歐各國等外匯順差國,也紛紛提出了美元換黃金的要求。

那段時間,美國人眼睜睜地看著黃金不斷減少,卻也無可奈何。

但最終,美國人還是一不做二不休,撂挑子不幹了!

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鉤。這意味著,布林頓森林體系解體了

美國人的生意經

當時,全世界包括美國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那麼美元究竟代表什麼呢?

美國人的回答是:美元不代表任何實物,只代表美國的信用。

(注:目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各國貨幣都只代表國家信用,統稱為“信用貨幣”。點擊鏈接,參考閱讀

直白地說就是,美元就相當於是美國人印出來的一張張標準化的“債券”。比如,你持有100美元,就意味著美國欠你100塊錢。

只要美國一直強大,一直存在,人們就會一直信任美元,而且絕不會有人拿著美元去美國換黃金。

從此,美國人發現了一個絕佳的好生意:

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印錢,就可以無中生有地賺取鉅額的“鑄幣稅”。

(注:所謂鑄幣稅,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貨幣的收入。比如,印100美元的成本不足1美元,那麼多出來的99美元就是鑄幣稅。)

另一方面,美國還可以挾美元而號令全球——通過美元的“放鬆”和“收緊”來影響全球經濟,薅其他國家的羊毛。

要想順利做成,就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推銷美元

1975年,美國與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達成協議,所有的石油交易都以美元結算,這意味著自布林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再次成為世界貨幣。搞定石油之後,其他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也都採取美元結算,美元就可以順利地推銷到全球各地了。發展到今天,70%的美元都在美國本土以外流通。

貿易戰是幌子嗎?

2、保護美元

如果有人反對美元,就意味著他動了美國人最核心的利益,這是美國絕對無法忍受的。為了保護美元,美國除了在政治上四處結盟收小弟;還打造了一支堅不可摧的軍事力量,威懾一切敢於不聽話的刺頭。這麼多年來,為什麼美國一直“無償”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不是人們常說的“推銷民主價值觀”,真實的目的就是,保護美元。

3、打擊競爭者

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常識是:只要某個生意有暴利,就一定會有很多競爭者。對於美國人的這門生意,不是沒有人垂涎。但是,只要出現新的競爭者,美國就會予以無情的打擊。

當年,日元強勢,威脅到了美元。美國就強迫日本簽了一個《廣場協議》,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1999年,歐元的誕生也威脅到了美元。於是,第二年,美國就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打亂歐元的發行規劃。2002年發動伊拉克戰爭,阻止歐元在中東的石油市場上流通。接著是利比亞戰爭,同樣是對付使用歐元的卡扎菲。

但是,就像前文所述:只要輸出美元,必然就要採購全國各地的商品,也就必然會導致貿易逆差。

這就意味著,如果美國是一家公司,那麼每年做生意都是虧錢的。

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

美國人的辦法是:發國債

所以,在1971年以前,你找美國人換來的是:黃金

現在,你拿著美元,找美國人換來的是:債券

這樣,美國人就順利完成了商業閉環。


叛逆者特朗普

這麼多年來,美國憑藉著這麼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悶聲發著大財。美國經濟也從此形成了“科技+金融”雙輪驅動的模式。

既然靠印鈔票就可以賺大錢,還有誰願意去工廠揮汗如雨地幹活呢?所以,過去幾十年,伴隨美元的不斷輸出,美國產業空心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但是,歷屆美國總統似乎對此並不在意。甚至於,寧可讓底特律這個著名的汽車城荒廢,也在所不辭。

但是,歷史進入到2017年,叛逆者特朗普出現了。

貿易戰是幌子嗎?

之所以稱特朗普為叛逆者,是因為,他的一系列主張,看起來都是對美國過往商業模式的叛逆。

比如,他在總統就職演講中,提出了“美國第一”的口號,就是對過去“美元第一”的一種背叛。

在“美國第一”治國理念的主導下,他相繼提出:大幅減稅,大搞基建,重振製造業,減少貿易逆差,向“被保護”國家徵收保護費等政治主張。

他的這些主張都指向一個目標:美國以後要靠踏踏實實地做實業來賺錢。

但是,之前的美元生意還做不做了呢?

特朗普不是傻瓜。前輩們辛辛苦苦留下來的好生意,哪有不做之理。

不僅要做,還要變本加厲地做。

比如:

能不能一邊保護美元,一邊收點他國的保護費?

能不能一邊輸出美元,一邊再搞點貿易訛詐,賺取一些談判籌碼?

總之,作為精明的生意人,他想把好處都佔了。當然,誰要是敢動美國的奶酪,他也會像美國曆屆總統一樣,一點不會手軟。


搶生意的人來了

3月26日,也就是特朗普宣佈開打貿易戰後的第三天,發生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國原油期貨正式登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

可以這麼說,就是這麼一件眾人眼中的“小事”,卻嚴重刺激了特朗普的神經,促使他下定決心與中國開打貿易戰。

本來,中國你做你的商品貿易,美國我做我的美元生意,大家相安無事。如今,你卻大搞人民幣國際化,搞亞投行,搞一帶一路,如今還搞出了個石油期貨,還要用人民幣結算。

IMF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份額在2017年第四季度下跌,是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跌至2013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連續第二個季度錄得增長。

對特朗普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動我的奶酪,我就動你的蛋糕。

在特朗普宣佈開打貿易戰之後,中國在貿易層面的反擊相當剋制。但是,在金融層面,中國的每次出擊都相當有力度。

我舉幾個例子:

3月28日晚,中國宣佈降低增值稅,總共減稅約4000億。

3月29日晚,有消息稱,中國今年將採取措施以人民幣支付進口原油。

3月30日,中國宣佈“未來5年免徵半導體企業所得稅”。

當晚,中國以“光速”頒佈了《證監會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通知,為獨角獸迴歸大開綠燈。

貿易戰是幌子嗎?

所謂,打蛇打七寸。

中國在如此段的時間內,如此快速地放出瞭如此多的大招,只有一個目的:與美國爭奪稀缺資源的定價權,攻擊美國的軟肋——美元。

你打你的貿易戰,我打我的金融戰。

最近有個比較火的理論叫“修昔底德陷阱”,大意是:在國際政治中,當一個新興的大國崛起後,必然會威脅到原有在位的大國,進而最終引發戰爭。

隨著人類文明的提升,中美之間的“戰爭”不一定是軍事上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在貿易,金融,政治上的摩擦將會越來越多。

如今,戰火剛剛點燃。未來,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

—————————————END——————————————

投資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後的職業,也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必修課。

因為,投資是一項關於“選擇”和“決策”的技能。懂投資,不僅僅可以獲得財務上的回報,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你在生活中更好地做選擇。

但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對投資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它深奧、難懂。

實際上,投資中的大部分原理,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識,無論你多大年齡,什麼學歷,都能掌握其中的要義。

2017年年底,我推出了《大師兄手把手教你做投資》這門課,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生動鮮活的案例,系統闡述做投資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讓一個哪怕沒有任何基礎的“小白”,也能練就成為職業投資人的基本功。

目前,這門課已經獲得了1000多人的訂閱,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個投資者交流的學員社群。

在“投行大師兄”後臺回覆“加群”加入投資愛好者交流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