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究竟有沒有忽悠你?

這周發生了不少大事,但是因為你懂的原因。今天,就聊一些小事吧。

最近,有人寫了篇《羅振宇的騙局》(後因涉嫌洗文被刪),批判“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其實只是售賣焦慮感而已。

通過知識付費欄目,人們接受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識,只是囤了一堆沒用的“信息”,離真正的掌握“知識”還有十萬八千里,因為“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

後來,羅振宇借他人之口進行了回應,認為這篇文章所宣揚的不過是“讀書無用論”“MBA無用論”之類的思想,不值得一辯。

羅振宇究竟有沒有忽悠你?

在我看來,羅振宇的回覆十分無力,甚至都沒有反擊到點子上。

那篇文章核心觀點是“很多人只是因為焦慮,什麼都想學,最後什麼都沒學明白”。其實這種現象,就像很多人因為焦慮感,一口氣買了很多書,但最後都放在家裡睡大覺了一樣。

很多付費閱讀產品只不過提供了一種新的知識獲取的途徑,至於怎麼選擇,怎麼消化那是讀者自己的事情。

你總不能因為買了書,讀完後(甚至沒讀)自己沒長進,就去埋怨出版社吧?

但是,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很多人都容易犯“貪多嚼不爛”的毛病。很多人覺得,大千世界,有用的知識,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來者多美意,叫我如何拒”?

羅振宇究竟有沒有忽悠你?

但是,很多牛人就不這麼想。

剛剛離世的魯冠球先生,他每天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

早上5點10分起床,6點50到公司,晚上6點45下班回家、吃飯,7點開始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8點處理白天沒忙完的文件,9點開始看書看報,10點半有點困了,衝個澡然後繼續學習,零點準時睡覺。

羅振宇究竟有沒有忽悠你?

閒暇時間,他不打高爾夫球,也沒有奢侈品的愛好,他說:“買遊艇?我買得起,但我不會買。人的生命有限,你要抓緊時間工作。” “只要你盡心、盡責、盡力去做一件事情,當別人一週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別人在過年初一,而你還在接著幹,那麼你一定能成功。”

正如吳曉波所評價的:戰士的終點是墳墓。

再比如,最近很多人開始對“筆桿子”推崇備至。很多人寫了一輩子的材料,也還是寫材料的。有的人,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有人說:若沒有“筆上幾分鐘,筆下十年功”的堅守精神,是做不得筆桿子的;沒有“文當其時,一字千金”的工匠精神,也是做不得筆桿子的;沒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格局和智慧,更是做不了筆桿子的。

所以,想當筆桿子談何容易。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例子離我們太過遙遠,我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

我有個朋友,年齡不大,91年生人,但是已經創立了一家估值近十億的網絡安全服務公司,他還是全球最牛的黑客之一。

我曾經問他:“你平時的娛樂方式是什麼?”

他說:“寫代碼。”

我實在無法理解,代碼有什麼意思。

他說:“寫代碼可有意思了,對我來說,就像看電影一樣有意思。”

我問他:“如果我現在開始學寫代碼,能超越你嗎?”

他說:“不可能,就算你比我聰明,比我努力,但是別忘了,我比你多了數十年的積累。”

結語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聽了很多大道理,卻過不少人生”。比如聽咪蒙傳授“如何寫爆款”還是寫不好文章;聽巴菲特說“如何做投資”還是做不好投資;聽馬雲講創業,依然做不好創業。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成功經驗都無法複製。在我看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知道一個道理也許只要幾分鐘,但是堅持這個道理卻可能需要一輩子。

無論你在哪個領域,要想牛逼起來,就得“僅選擇一個方向”,“持續地積累”。一事精緻,便能動人。

總之,羅振宇並沒有忽悠你,我們別忽悠自己就好了。

當然,也有人說,人活著,不就是開心嘛。如果這麼想,你就不用這麼辛苦啦!

羅振宇究竟有沒有忽悠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