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當代中國的網文大神立傳,只有夏烈能做這件事

“自從大家管我叫百曉生之後,我跟我朋友圈的筆名叫小李飛刀的兄弟,已經快兩年沒見了。他老喊我吃酒,我都沒答應,因為在古龍的小說裡,百曉生是被小李飛刀殺死的(笑)。”

上面這句看上去有些穿越的感慨,出自5月25日晚在杭州黃龍萬科中心星商匯客廳舉辦的讀書會現場。

這位自我調侃正在躲避“追殺”引起全場爆笑的“百曉生”,正是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夏烈。

5月25日晚,由錢江晚報主辦、大屋頂文化承辦的“錢報讀書會·IP錄——夏烈和那些大神們”活動中,夏烈作為新書網絡文學個人回憶錄《大神們·我和網絡作家這十年Ⅰ》(以下簡稱《大神們》)作者,與讀者們現場分享了與網文界大神們的往事,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趣事。

為當代中國的網文大神立傳,只有夏烈能做這件事

耗時一年,《大神們》為網文大神列傳

一是因為正如為《大神們》作序的烽火戲諸侯所說,夏烈是今時今日浙江網絡文學界(以下簡稱“網文界”)公認的“江湖百曉生”,作為網絡文學近十年發展的親歷者,他的“江湖地位”無可動搖。

二是因為《大神們》的“新”!

這個“新”字又包含了兩層含義,首先,《大神們》是本月上市,連作者本人都才拿到新書成品。

為當代中國的網文大神立傳,只有夏烈能做這件事

而更讓人感到驚喜與意外的是,這是中國網絡文學發展二十年以來,首次有圈內人以第一視角,如此直觀且詳實地記錄下只有圈內人才知曉的網文界往事,並且為包括南派三叔、滄月、流瀲紫等在內的國內首屈一指的網絡作家大神們做列傳。

夏烈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雖然新書問世不久,卻早已引起業內及廣大網絡文學讀者們的注意。這不,昨天現場座無虛席,甚至還有外地來杭出差的讀者慕名趕來參加活動。

“我開始打算花兩個月來寫,結果一寫就是整整一年(笑)。我每寫新的一章,都會把前面的部分再修改一遍,這樣寫下來,總體上就能更滿意,敘事上也更多推敲。”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已經讀過《大神們》的讀者不難發現,該書以通俗暢達、風趣幽默的文風,記敘了夏烈與一眾網絡作家大神的交往,梳理了網絡文學史料,並品評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絡小說,其中不乏動人的細節及幕後故事。

在《大神們》中提到了不少網文大神,讀者們看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開始“數星星”:南派三叔、滄月、流瀲紫、安意如、曹三公子、匪我思存、崔曼莉、唐家三少……甚至連看似與網絡文學八竿子打不著一塊兒的莫言,在夏烈的筆下,也給人留下了平易近人、幽默大氣的印象。

那麼,《大神們》如此“深入”地揭秘網文界的人與事,書中被@的大神們事先都知道嗎?

現場的媒體和讀者們,都不約而同地問到了這個問題。

“之所以不告訴這些大神,是希望能夠保持文學創作的自由,以旁觀者的身份,客觀地為我的朋友們做列傳。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他們的故事應該與作品一樣,留下歷史的印記。並且,如果他們夠格局、仔細看,就會了解我做列傳的良苦用心。”夏烈表示。

為當代中國的網文大神立傳,只有夏烈能做這件事

一晃十年,回憶往事生感慨

說個《大神們》創作背後的小細節,夏烈原本打算以9萬字的體量,寫完所有的故事。但一下筆,即使有所側重與取捨,《大神們》的體量也遠超夏烈的預期,“上部就有9萬字,從2007年寫到2013年3月,後面的只好留到下部再敘。”

夏烈透露,《大神們Ⅱ》會將回憶範圍擴展至全國,在更大的格局下,講述中國網絡文學往事,“當然在上部中花了大量筆墨的浙江網絡文學,依然會作為一條主線存在,而像管平潮、蔣勝男、天蠶土豆、烽火戲諸侯在上部尚未登場的作家,將會成為下部的主角。”

而《大神們》的創作過程,無疑也是夏烈對於自己人生歷程最真摯且充滿誠意的回顧。

“之所以從2007年開始寫起,是因為那年頭,是網絡作家真正能夠通過出版暢銷書以及付費閱讀兩個渠道養活自己的時候,他們初步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之後網文界則愈來愈受到資本介入的影響……”

活動現場,夏烈特意帶了一些與大神們的合影。當燈光暗下,投影幕布上一張張大神們年輕的面龐變得清晰起來,夏烈的記憶也變得愈發清晰起來。

“那時候的南派三叔,我們都叫他‘三胖子’。每次出現在我面前,他就像塊頭很大的物體,手舞足蹈地向我走來,嘴裡還喊著‘小烈烈’,而我呢,抬起手來拍了拍他的熊腰虎背,喊他‘小派派’。哎呀,這個畫面,真當是肉麻啊……”

聽到眼前讀者們已經憋不住的笑聲,夏烈自己也不好意思地跟著笑了起來,邊笑邊補充道:“這就是我們打交道的方式,就是這麼樸素的。”

為當代中國的網文大神立傳,只有夏烈能做這件事

《大神們》一出,圈內人緣頗好的夏烈,自然得到了朋友們“自來水式”的宣傳吆喝。其中有位的轉發語是這樣寫的:“小主們,溫太醫把跟你們的十年寫成書了,書名又叫《溫太醫行醫筆記》。”

對夏烈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被喊作“溫太醫”,是因為他策劃出版了流瀲紫的《後宮·甄嬛傳》修訂版,讓這部作品得以留在浙江出版界。

而多年來,他正如溫太醫一般,充當網絡作家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助推他們的創作獲得更多的認可。

這不,現場就有讀者提問夏烈,“杭州出了那麼多大神,您覺得要怎樣才能成為大神呢?”

夏烈思考了片刻,笑著答道:“杭州自古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也是流行故事的培養皿,白蛇傳、梁祝、蘇小小都是。到了網絡文學,從70後到90後,每個年齡梯隊都能出優秀的作家。所以,我才說我這個溫太醫‘穩坐釣魚臺’,因為有潛力的年輕作者最缺的,是伯樂。”

說著,夏烈還舉了兩個90後新生代網絡作家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在微博上坐擁五百多萬粉絲的七英俊。

“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這孩子顏值高得‘一塌糊塗’,說話有腔調也機智。然後再一看她的作品,三個短篇下來,故事那麼有趣,腦洞大,基本修養好。我當時就想,這孩子就是個天生的段子手啊,不紅都不行(笑)。”也許,在《大神們》的第二部裡就會有她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