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千兵馬破敵30萬,戰略指揮無人能及!卻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北魏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鎮守北邊六鎮的將卒,因待遇驟降而心生不滿,遂於正光四年(523年)發動六鎮起義,一時間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邊鎮的軍事豪強遂趁機擴充實力,其中以爾朱榮的實力最盛。

以7千兵馬破敵30萬,戰略指揮無人能及!卻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爾朱榮是契胡的一支,與十六國時的後趙石勒、石虎同出一源。自幼聰慧機敏,遇事有決斷。適逢兵亂四起,爾朱榮便趁機廣招義勇,擴充自己的實力,組建了一支強悍的契胡軍隊。以為朝廷平叛效力為契機,在鎮壓各地叛亂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由於其善於廣納人才,在其麾下收羅了一批後來都風雲一時的得力干將,如高歡、侯景、宇文泰等人,所以勢力迅速崛起。

爾朱榮的軍事才能在南北朝時期可謂是佼佼者,其戰略指揮才能無人能及。在短短兩年內就連續“擒葛榮,誅元顥,戮刑杲,翦韓樓,万俟醜奴、蕭寶夤”,使得本已分崩離析的北魏帝國再次實現短暫的統一,其軍事才能毋庸置疑。雖然在洛陽之役中曾受挫於南梁陳慶之,不過只是在戰術上,隨後就在整個戰略大局上大敗元顥軍,追擊得陳慶之全軍覆沒。且在鄴城之戰中還創造了以七千精騎大敗葛榮三十萬軍隊的傳奇。

以7千兵馬破敵30萬,戰略指揮無人能及!卻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葛榮也是在六鎮起義之後,通過不停的吞併其他勢力而逐漸壯大起來。公元528年,葛榮在兼併四方後,號稱百萬,南下圍攻鄴城,準備一舉推翻北魏政權,一統天下。時北魏政權已為爾朱榮掌控,所以一聽到鄴城危急,爾朱榮當即就率領精兵七千前去救援。

葛榮雖無百萬雄兵,但30萬兵馬還是有的。今見爾朱榮只帶領七千孤軍而來,不禁喜形於色,下令手下備好繩子,等爾朱榮“至則縛之”。並把30萬大軍排成鶴翼陣,綿延數十里,箕張而進。此舉用意在於利用兵力優勢,用包圍陣型,圍殲敵人。然而爾朱榮很快就看出此陣雖長聯絡卻存在疏漏的缺點,採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法,大敗葛榮三十萬大軍,成就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傳奇。

以7千兵馬破敵30萬,戰略指揮無人能及!卻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爾朱榮雖說是一位精才絕世的軍事天才,然而其卻因暴虐嗜殺,而在史書中留下了千秋罵名。

當時的北魏朝是胡太后專權,孝明帝因不滿自己成為傀儡有心奪回權力,卻因事洩被胡太后毒殺。爾朱榮聽到消息後,當即起兵攻陷京師,並把胡太后和她立的三歲小皇帝扔進黃河溺死。隨後又聽信手下之言,把北魏的朝廷王公大臣文官士大夫兩千餘人全部殺害,史稱“河陰之變”。爾朱榮也因為這場空前的血腥大屠殺,而在史書上遺臭萬年。

河陰之變後,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使鮮卑漢化的進程遭到停滯甚至出現逆流,並徹底改變了北朝統治集團的素質結構,最終改變了北朝社會的歷史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