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說起黃秋園大師,可謂一個傳奇。他生前默默無名,直至死後7年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才被發現,並稱之為中國最富成就和頗具特色的中國畫大師。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黃秋園先生可以說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他生於江西省南昌市,幼時就在私塾唸書且極愛畫畫。7歲就開始臨摹《芥子園畫傳》,十多歲的時候就拜師左蓮青學習傳統中國畫。還在裱畫店當了一年學徒,大開眼界,臨摹了不少王蒙、石溪、石濤等人的名作,收穫頗豐。再加上他繪畫悟性極高,十九歲就開始賣畫為生,作品還挺暢銷。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1938年黃秋園先生經伯父介紹考入了江西裕民銀行擔任文書工作,但是他並未因此拋棄繪畫,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據他的兒子回憶道:父親每天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黃秋園先生畢生從事繪畫,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善;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修養全面。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從黃秋園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以巨幅為勝,構圖佈局往往頂天立地,整幅落墨,電線密集,不留空白。且畫中的人物雖小,但形神兼備,無一懈筆。

他還於晚年獨創了一種有別於歷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園皴”。這種技法,也奠定了黃秋園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從他晚年創作的《江山雪霽圖》等可以看出,用秋園皴法所創作的山水結構,形成了一種玲瓏有致、自成語彙又具有現代審美意蘊的山水風格,不僅令人驚歎,更可以說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獨創。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黃秋園先生生前不過是一名小職員,遠離名利,默默為繪畫付出著精力,卻受到地方美術界少數人的排斥,去世前都未能成為地方美術協會的成員。直至其遺作被人們發掘,引起了強烈反響,才被追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兼任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名譽院委。並被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中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大師在民間:死後七年才辦展,一夜成名的黃秋園

正所謂“大師在民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黃秋園先生一輩子沉住自己、籍籍無名,默默耕耘不問收穫,直到身後7年才有人發現他的驚人傑作,大放異彩。一夜之間來了個大翻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