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起源-福建曹氏

【概說】

曹氏起源-福建曹氏

曹姓多源,主流出自姬姓,出自周武王弟姬振鐸封於曹,以國為氏。得姓始祖曹振鐸。南朝時,曹姓訪道求仙入閩東開基,燒丹煉藥,落腳寧德霍童大、小童峰下,梁大通二年(528)就建鶴林宮,有入閩始祖之稱。唐總章二年(669),曹姓將佐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又有曹姓遠祖淳厚,系唐代徽州婺源(今江西)人“於儀鳳年間,由府兵都校隨從陳昭烈將軍入閩,分駐漳、泉和苦草鎮(今龍巖)一帶”,遷入龍巖。唐乾符年間(874-879),光州固始的曹朋三兄弟遷徙入閩。曹朋任汀州司錄攝沙縣事,為沙縣“開縣始祖”。宋代曹遠生兄弟遷入寧化曹坊一帶開基。曹安後裔一支於商周時期遷臺灣,成為臺灣山地的曹姓族人。明代福建平和曹國晚等多支入墾臺南,其後裔移墾臺北內湖。後有安溪的曹姓人入墾臺北,漸漸遍佈臺灣各地。臺北士林鎮的市街就由清雍下年間最先到達臺灣的曹朝招工興建的。明清時期曹姓族人播遷海外。以譙國郡望堂號著名。

曹姓是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七。在福建系前百名姓氏,排名第六十六位。

【曹姓起源】

1、 出自姬姓。受封曹國,以國為氏

源於姬姓,出自夏禹賜封陸終第五子(一說第六子)安為曹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並非小官。安後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

源於姬姓,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孫安被封在曹國,屬於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第五子名安封在曹國。據史籍《元和姓纂》、《廣韻》等資料記載,顓頊帝之後裔曹安被封於曹(今山東定陶),其後之子孫被改封於邾國(今山東曲阜),邾國被楚所滅後,邾人有以原國名為姓,稱為曹姓。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生有六之子,其中第五之子安的子孫有的複姓為曹,是為曹姓。這兩支曹姓之子孫都發源於山東省境內,所以,早期的中國曹姓人都來自山東。

武王封曹,出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克商後封弟姬振鐸於曹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周武王克商後,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便實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於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姬振鐸封於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故地在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曹縣一帶,都於陶丘(今山東定陶,北齊時以定陶為曹州,今為曹縣)。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姬振鐸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鋒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

2、賜受曹官,以官為氏

出自夏禹賜封陸終第五子(一說第六子)安為曹官,屬於以官職為氏,源於姬姓。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一說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並非小官。安後來以官為氏。這是曹氏得姓之始。曹安始居於曹水(今河南靈寶),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為夏朝曹國君主,靈寶縣附近仍有曹陽坑、曹陽墟。

3、古代曹國西域(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的北方和東北方一帶)昭武九姓的曹國,是戰國後期曹人後裔西遷中亞的後代,隋唐時跟隨其他民族一起遷居中國內地,仍以曹為姓。

4、源於少數民族授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晉書》載記有匈奴右賢王曹轂屯馬蘭山。又載有貳城胡曹寅獻馬3000匹,以寅為鎮北將軍、幷州刺史。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領曹龍、張大頭等率部眾兩萬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縣),推曹龍為大單于。416年6月,幷州胡人數萬落叛逃後秦,入平陽,曹弘被推為大單于。《晉書?世祖紀》有山胡曹僕渾,是投降漢人的匈奴族,演變為步落稽胡。

2)滿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佈於鄂爾坤、俄漠和、界凡、長白山、馬爾敦、大淩河等地。鄂託氏,後改為曹氏,分佈於赫圖阿拉、葉赫、烏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春林,法庫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裡鷹,原為民勤漢人,遷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來臺。

4)藏族曹姓。大通縣大通川土千總戶曹通溫布,番族,以曹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職。

5)瑤族曹姓。泰國德伊兌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遷潮州府河楊河;元末大亂,又遷貴州,再轉遷泰國北部山區。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隴川縣芒東寨經師。曹秉薄,原為漢人,明洪武二年遷騰越,又到綺羅、羅文衝關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為阿昌族。一支遷路西縣高埂田為阿昌族,一支遷蘿蔔壩成為傣族。一支到隴川縣小新寨成為景頗族載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臘縣倚邦土千總曹當齋,清雍正七年(1729年)從徵普思逆夷,殺賊有功,給土千總。

5、相傳三國以後,原本單純的曹姓混亂了,不但被曹操冒姓(待考),還有被康國之後冒姓的記錄。

【得姓始姐】

曹振鐸。

曹氏起源-福建曹氏

一般認為,其中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來源,曹叔振鐸亦被認為是曹姓始祖。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後,姬振鐸封在了曹,而把曹安的後代改封在邾國(今山東曲阜)。姬振鐸在他的封地曹建立了曹國,定都於陶丘,所以又叫曹振鐸。曹振鐸建立的曹國於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其後代之子孫便以國為氏,稱為曹姓。曹振鐸也就被視為曹氏始祖。

曹叔姬振鐸,西周曹國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發。歷曹太伯姬脾——曹仲君曹平——曹宮伯曹侯——曹孝伯曹雲——曹夷伯曹喜——曹幽伯曹疆——曹戴伯曹鮮——曹惠伯曹雉——曹君曹石甫——曹穆公曹武——曹桓公曹終生——曹莊公曹射姑——曹君曹羈——曹僖公曹赤——曹昭公曹班——曹共公曹襄——曹文公曹壽——曹宣公曹廬——成公曹負芻——武公曹滕——曹平公曹湏——曹悼公曹午——曹聲公曹野——曹隱公曹通——曹靖公曹露——曹伯曹陽,曹國共有二十六任國君、十位伯爵、十六位侯爵,立國長達六百三十六年。

曹亡,其後裔都姓曹,以曹伯為始祖。舊時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廟,額曰“西周舊國”,地方官歲時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舊時菏澤、定陶二邑,凡曹姓納糧,每升較他姓減三文。《縣誌》載,定陶為古曹國,曹伯墓在北門外,十七世皆葬於此。

【遷徙入閩】

西漢初年曹參繼蕭何為相國,無為而治,留下“蕭規曹隨”的千古佳話。曹姓在東漢末年達到它的鼎盛時期,這主要是因為曹操父子的聲望和影響。但司馬氏取代曹氏後,曹姓開始衰落。其後,曹姓開始由北向南擴展。漢時曹姓已廣佈於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國曹姓,後人多居於譙郡,漢相曹參即屬此支。東漢時,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漢時,曹姓已經廣佈於北方及安徽等地。這是曹姓一個非常重要的繁衍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因北方連年戰亂,曹姓開始大舉南遷。曹姓入閩東開基祖的目的是訪道求仙,燒丹煉藥,他們的落腳地應該是寧德的霍童大、小童峰下的鶴林宮。鶴林宮,始建於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據明何喬遠《閩書》卷三十一載:“鶴林宮,在霍童村,褚伯玉修真之地、東晉時,褚伯玉居南霍,遊行諸山,至梁大通二年正元日,駕鶴登天,賜號鶴林”。唐天寶六年(747年),玄宗賜篆書“霍童洞天”,明代嘉靖十三年(1535年)為洪水蕩析。現遺址尚存,遺有石柱、石杵、碑刻等,是福建最早的道觀之一,也是古代道教南方活動中心。據史書記載,曾有韓眾、茅盈、左慈、葛玄、鄭思遠、王玄甫、褚伯玉、陶弘景等20多位著名的道家

修練於此。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詩人羅太瘦(自署江南劍客),明代進士林保童、刑部尚書林聰留有詩文。曹氏在閩東地區雖然只是箇中等規模的姓氏,然而,蕉城曹氏的始遷祖有曹姓的“入閩始祖”之稱。人口主要分佈在沿海的蕉城、福安、霞浦等縣(市)。由於家族人丁不很興旺,所以歷代科甲寥落。見於乾隆版《福寧府志》“選舉”、“人物”卷的有:曹有開,字必卿,霞浦人。南宋淳佑七年張淵微榜進士:曹福,字道讓,霞浦人。永樂年間貢生,授雲南三泊知縣,改調弋陽縣,所至皆有政績。

於唐朝時期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陳政,陳元光奉命入閩,曹姓也從此開始遷入福建。根據南平、龍巖、泉州等地市曹姓譜牒的記載,曹姓於唐高宗總章二年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旨入閩平亂,其中就有固始的曹姓將佐。同一時期遷入的還有龍巖的曹淳厚,據龍巖清代《曹氏家譜》記載:曹姓遠祖淳厚,系唐代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於儀鳳年間,由府兵都校隨從陳昭烈將軍入閩,分駐漳、泉和苦草鎮(今龍巖)一帶”。

清代曹氏族譜記載的《遷徙歌》:

君起盤古,人始亞當。循流溯源,實理之常。世代承繼,派別枝分。有姓有氏,以正人倫。曹始振鐸,為文之昭。宋景構亂,天覆相曹。其先開國,自此承家。去魯適楚,椒衍繁華。廬陵太和,皆其苗裔。安寧什堡,本支所居。在明永樂,閩浙盜興。賢者避地,乃適於荊。南眺虎渡,北逾龍洲。顧瞻百里,砥柱中流。丹陽夷道,水秀山奇。登臨矚望,感慨欷歔。勃然興致,棲谷枕山。隱士榘澗,歷歷遊觀。西南之野,土滿田多。徘徊幽賞,行人適過。相與問訊,壤接土司。邊備謹嚴,朝貢有期。是為樂土,遂訪龍泉。調琴遣興,登舟言施。迨至正統,重尋桃源。棚石老屋,卜築養閒。一傳七子,子孝孫賢。五源歸窆,有靈在天。家乘有記,昭茲來許。備載世系,具有原委。

3、唐代末年,曹姓先人為避黃巢之亂,舉家南遷,因此,福建沿海一帶均有曹姓居住。閩北曹姓是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曹朋三兄弟從固始遷徙至福建。曹朋任汀州司錄攝沙縣事,稱為沙縣“開縣始祖”和“入閩始祖”之一。至南宋時期發展成為大姓。

4、閩西《寧化縣誌》記載該縣八十餘個重要姓氏,宋代遷入的有曹姓。依據福建上杭、長汀、武平曹姓族譜記載,閩、贛、粵曹姓是曹彬第七子曹琮之後。五代中期,曹芸生曹彬。曹彬乃北宋名將,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封魯國公,追諡武惠王,生七男:璨、璵、瑋、王應、玘、珣、琮。琮生佺,佺生偶齊,偶齊生寧,寧生德勝、德堅(即曹椿),椿生喬生、遠生等五子。南宋偏安江南,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曹彬後代,居官南宋,朝廷從河南遷浙江。曹寧隨遷浙江溫州,宋理宗年間,為朝散大夫。曹德堅(椿),武節郎,生喬生、遠生、遠廣、遠宏、五子不詳。喬生居浙江。遠生髮祥福建寧化曹坊。遠廣發祥廣東再發江西二都縣黎村平上。遠宏發祥江西信豐。第五子不詳。

曹遠生,先入閩為官,後在寧化曹坑開基。字南老,號聖庵,嘉定進士,由浙入閩,嘉定十三年任上杭縣尹,紹定年間任泉州府惠安縣尹,寶祐年間升任汀州牧。其父曹椿,武節郎,隨子遠生輔政汀州。遠生在鹹淳年間卒。妣馬妙安娘,生大郎。遠生卒,妣馬氏與子扶柩回浙,途經寧化會同裡(今稱曹坑)吳家窠,大雪阻路,只好在吳家窠安葬,子大郎守墳。遠生成為曹姓入閩西開基祖。曹姓從寧化開基後,後裔除仍守故土寧化外,不少人先後遷徙到長汀、武平、上杭、龍巖、連城、東山、永定、三明以及臺灣。其堂號“譙國郡”。

【播遷海內外】

據傳,曹安支曹姓於商周時有一支南遷臺灣,成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曹姓從寧化開基後,後裔除仍守故土外,宋代就不少人先後遷徙到江西省瑞金、寧都,廣東省大埔、廣西及本省長汀、上杭、龍巖、連城、東山等地,成為當地曹姓的開基始祖。

曹姓資料相傳:曹安支曹姓於商周時有一支南遷臺灣,成為臺灣山地的一支曹姓族人。後世也時有曹人遷徙臺灣,但資料殘缺都難於考證。

臺灣的曹姓多集中在臺北、彰化、高雄、屏東和南投等縣市。

據《臺灣曹姓宗親會訊》載,曹姓人於明代由福建平和等地曹國晚等入墾臺灣台南,其後裔移墾臺北內湖,自從開創曹氏家族入臺的先例之後。而後又有福建安溪的曹姓人入墾臺北,漸漸遍佈臺灣各地。雍正年間(1723-1735年),福建平和曹曹何慈率子孫入墾今彰化員林。而後有曹朝招、曹朝泉、曹廷悅等入墾今臺北仕林一帶。乾隆年間,平和曹士款入墾仕林,曹晉國入墾今屏東;還有安溪曹姓入墾臺北。嘉慶年間,平和曹士譽入墾臺北中和,曹士說、曹元雲入墾今內湖。道光年間,曹元海入墾今仕林,曹元昂入墾今基隆。咸豐年間,又有曹姓族人入墾今嘉義梅山,由福建和廣東移臺的曹姓便源源不斷。據臺灣文獻考證,臺北縣士林鎮的市街就曾是清雍下年間最先到達臺灣的曹朝招工興建的。

北宋時的大將曹彬之子曹劉焜、曹劉瑋入閩,落籍於興化府莆田縣碗巷。南宋末年,元兵入閩,其裔孫曹元山、曹師長兄弟流徙入潮,為潮陽曹姓開基祖。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閩、臺部分曹姓的進而遠徙海外,在越南、緬甸、馬來西亞、韓國、秘魯、葡萄牙等國定居。曹氏移居海外已經有很長曆史,歷代名人輩出。

雍正年間(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臺灣,後來有的又徙居海外。 緬甸曹氏。曹風英,仰光《中華商報》董事長。曹纘卿,仰光《中華時報》董事長。越南曹氏。曹達策,《中華時報》總編。馬來西亞曹氏。曹行,創辦和豐廣西會館。韓國曹氏。曹薰鉉,世界著名圍棋運動員。秘魯曹氏。曹鉅聲,《民醒日報》社長。曹棲梧,秘名埃米。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業家。澳大利亞曹氏。曹繼業,獲澳大利亞研究食用菌獎。法國曹氏。曹奎源,法國上海聯誼會會長。美國曹氏。丹尼?曹,紐約海洋宮海鮮酒店經理。曹志源,益陽人,浸禮會大學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彥,溫嶺人,德伯渥大學中國文化教授。

【郡望與堂號】

1、郡望

譙 郡:東漢末年從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州)。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間的地方。

彭城郡:西漢時設置,東漢時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治轄大約在今天的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東南部。

高平郡:晉時設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獨山湖、金鄉、鉅野、鄒城之間的地方。後來有多次變遷。漢時設置了鉅野縣,在今天的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

鉅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鉅野。

2、堂號

清靖堂:又稱“無為堂”,西漢曹參,在蕭何死了以後,繼蕭何為宰相。他一本蕭何時的辦法,所謂“蕭規曹隨”。“省刑法,薄稅斂,無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頌他說:“載以清靖,民以寧一。”

此外,曹姓的主要堂號還有:譙國堂、敬思堂、崇孝堂、寧壽堂、無為堂、武惠堂等。

【祠堂】

海澄曹姓家廟,又稱曹厝祠堂,堂號“敬愛堂”,位於龍海市海澄鎮崎溝村,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有“進士”、“文魁”、“父子外翰”、“節勵松筠”、“萬古榮業”和“獻金救國”(民國時期)匾共17個。

寧化曹坊上曹總祠堂。祠堂迄今已有250多年曆史,仍雄偉矗立,大門高聳、桅閣櫛比。祠內寬潔,書聯林立。門有聯曰:“譙國光輝人文蔚起千秋盛,榆林煥彩蘭桂騰芳八子興。”“曹氏祖開宋基定江南,一片忠為國,彬父子治軍政愛恤民,兩袖清風傳家。”祠內聯稱:“炎宗發祥鄞江司牧流遠,吳窠啟宇再闢曹坊世澤長。”“浙水發源清秀麗,鄞江司牧兆徵祥。”祠聯對入閩曹姓始祖及其來源作了記載,頌揚了曹裔在歷史上為國家的發展、為民族的興旺奮鬥不息的精神及勤勞、愛國的優良傳統,以激勵後人。祠堂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祠內可置百桌,方圓數平方公里有獨特誘人的名勝古蹟。曹姓祠堂還是閩西北(三明地區)最早成立的紅色政權“寧化縣南鄉革命委員會”和組建第一支地方工農武裝力量的舊址,也是福建省寧化縣曹坊區蘇維埃政府的舊址,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祠堂。

寧化曹坊曹氏祠堂,位於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榆林古壩,座西朝東向,前有河水環抱自北向東源遠流長,後有翠竹茂林烘托,千里高山來龍真脈聚首,是閩西北極為罕見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築群。屬磚木結構,堂內寬敞明亮,雕樑畫棟,古樸典雅、氣勢雄偉壯觀。始建於清乾隆庚申年三月廿八日(公元1740年)。因被“文革”夷毀的門樓,在原址上重建“崇遠闕”。於2007重修建竣工。正殿棟高2.5丈,深4.48丈,寬4.9丈;寢殿深2.4丈,寬21.丈;下廳深2.48丈,寬6.5丈;天井深1.2丈,寬2.4丈;牌樓高2.2丈,深1.1丈,闊2.8丈。左右廂房設有土地堂、廚房、佛事堂後花園。右邊建有風景獨特八角樓、書房、圖易堂、積穀倉。家廟總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殿堂正殿設有神龕供奉始祖遠生公妣馬氏恭人之神位,正殿堂上懸掛有“追遠堂”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意在“慎宗追遠”,前殿懸掛有“文魁”、“武魁”等金匾,堂內柱楹聯廿多副。牌樓簷閣櫛比、飛簷斗拱,大門前有雄偉的青石獅守護、青石鼓裝典、高大的柱上雙龍環繞,牌樓上方懸掛著為皇帝賜封“曹氏家廟”牌匾。門樓雄偉壯觀,體現了舉族同心,緬懷先輩的心情;象徵家族事業繁榮昌盛,欣欣向榮;誠望後世人才輩出,繼往來開,光宗耀祖,崛起騰飛。

厚福曹氏宗祠,坐落於長樂市潭頭鎮曹朱村西側,始建於明天啟年間,後經多次重修。祠堂前靠金潭公路、交通便利,佔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祠貌古樸、結構完整,有祠坊、祠埕、旗杆碣、前後廳、上下天井,祠後有雙層文昌閣、花圃。祠堂是四扇三間土木結構,祠牆中有方形大門,門額刻“厚福曹氏宗祠”金字石匾。主廳正面神主龕設歷代祖先神位,上懸“樹德堂”堂號橫匾。祠中有22幅楹聯,正屏柱聯“漢家楊駿烈,宋室奏元勳”。前廳正面柱聯“厚福家聲遠,鰲峰世澤長”。

【楹聯】

聖代三升論秀;家風八斗量才

——曹姓宗祠通用聯

樹績關中,振平陽千載之武;脩名鄴下,冠河東八斗之才。

——曹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曹參,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曹植,謝靈運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獨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陽侯忠誠厚朴;高七步,陳思王藻麗英華。

——曹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曹參,封平陽侯,曾隨劉邦定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詩。 

大地鍾靈,肇啟文明聯棟彩;華堂靄瑞,宏開富有接雲光。

——曹姓宗祠通用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撰書聯。

石闕靈光昭旭日千秋鼎盛;祖堂瑞氣貫長虹萬世番昌。

龍騰譙國文韜武略家聲遠;風舞榆林桂馥蘭馨氣象新。

雄風冠三國中原播遷開山祖;才高八斗禮教傳承創業孫。

樓金垂典範祖輩辛勞成大業;鐫石啟人文裔孫奮發立新功。

——寧化曹坊上曹建有總祠堂

【歷史名人】

曹遠生(1189-約1274),字南老,號聖庵,宋嘉定進士,由浙入閩,嘉定十三年(1220)任上杭縣尹,紹定年間(1228-1234)任泉州府惠安縣尹,寶佑年間(1253-1259)升任汀州牧。其父曹椿,武節郎,隨子遠生輔政汀州。 妣馬妙安娘,生大郎。遠生卒,妣馬氏與子扶柩回浙,途經寧化會同裡(今稱曹坊)吳家窠,大雪阻路,只好在吳家窠安葬,子大郎守墳。遠生成為曹姓入閩西始祖。

曹 用,龍溪縣人,居海澄,元延祐二年(1315年)進士,漳州路提舉司。

曹學佺(1574-1647年),明文學家,字能始,號雁澤,又號石倉居士、西峰居士,侯官洪塘鄉(今福州市區)人。東林黨成員,著名的官員、文學家、詩文家、詩選家、學者、藏書家和殉國者。“閩中十才子”之首,他還是閩劇的始祖。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授戶部主事,改為南京添注大理寺左寺正。萬曆三十七年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天啟間官廣西參議,以撰《野史紀略》得罪魏忠賢黨,被劾削職,家居二十餘年。唐王在福州嗣帝位,授學佺為太常寺卿,進禮部尚書。清兵陷福州,于山中自縊。著述三十餘種,詩文總名《石倉全集》,已佚,其中《石倉十二代詩選》收錄福州文人遺詩甚多,被編入《四庫全書》。

曹對偕,清代,海澄縣人,授五品頂戴,武德將軍。

曹允澤(1869-1942年),原名耀堂,字允澤,後以字行,祖籍海澄縣豆巷村人,清末(1883年)南渡安南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創辦豐源成有限公司,時為安南十大米廠之一,歷任安南華僑總商會會長、霞漳會館理事長,尊長睦鄰,辦學濟困,1918年獲大總統頒發《節勵松筠》匾。

曹氏起源-福建曹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