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挑戰:大新土司昆蟲宴,你敢吃嗎?

舌尖上的挑戰:大新土司昆蟲宴,你敢吃嗎?

大新土司昆蟲宴

大新縣有上千年土司文化,飲食文化非常豐富,許多美食流傳下來,除了材料豐富,做法簡單,適合當地人口味,更重要的是這種飲食習慣與文化傳統已經融為一體,融入大新人的日常生活。大新土司昆蟲宴即是如此。

大新縣憑藉豐富的山水資源,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野生昆蟲種類豐富,在鄉野間、樹枝上,隨便一找即是一道道昆蟲美味了。大新土司蟲宴有蜻蜓、蠶蛹、螞蚱、蝗蟲、竹蟲等昆蟲,不需要過多的烹飪技巧,經過簡單的高溫油炸便焦香酥脆,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油炸螞蚱

俗話說:秋後的螞蚱跳不起來,待收完稻穀以後,當地農民都要用小火燒燒田地,待小火一過,躲在地底下的螞蚱們就被燒得蹦出來了,這時候就是抓它們的好時機,抓回家後往開水裡一燙,曬乾後就可以把螞蚱們油炸成美味佳餚了。

舌尖上的挑戰:大新土司昆蟲宴,你敢吃嗎?

油炸竹蟲

竹蟲,又名竹蜂,寄生在竹筒內,以食嫩竹為主,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筒內,到11月份體肥停食,宜捕,過時則變蛹。竹蟲形體如蠶,色澤雪白,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油炸竹蟲又香又脆,口感酥嫩,被視為待客的上品珍餚。

油炸知了

知了,也就是“蟬”。因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極高,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均高於一般肉類食品,堪稱昆蟲菜中的蛋白王,故一直深受廣西人的喜愛。知了無論是炸、是燉,都色香味俱佳。最為常見加工方法有:“知了背肉餡”“油炸知了”“五香知了”“知了肉圓子”等。

舌尖上的挑戰:大新土司昆蟲宴,你敢吃嗎?

食用昆蟲早在《周禮》《禮記》曾記載,蟻、蟬和蜂3種昆蟲加工後供皇帝祭祀和宴會食用。如今,對於食用昆蟲,大部分人的記憶可能還停留在小時候,在田間裡捉螞蚱,串起來,烤著吃。而昆蟲經過油炸後便是一道口感奇特的菜餚,並且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食用昆蟲的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含量高,例如每百克的蟋蟀中,蛋白質含量就達12.9克。此外,昆蟲體內還有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補充身體能量,適當食用對人的身體會有好處。

大新縣地處邊境,土司文化、壯族文化和中越文化交流匯聚,形成大新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大新特有的美食文化,近年來,大新土司昆蟲宴,逐漸被外地遊客接受,一些外地遊客到大新點名要品嚐土司昆蟲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