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軍事天才出身貧寒又沒學過兵法,但是卻很能帶兵打仗?

暈暈的Honeybaby

粟裕應該算一個。

解放軍裡很多元帥大將是上過軍校的。比如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

朱德跟葉劍英元帥上的是雲南講武堂。

劉伯承上的是伏龍芝軍事學院。

大將陳賡也是黃埔軍校的。

以前打仗,可能不需要上軍校,自己看點兵法,然後自己琢磨,比如曹操就是自學成才。但到了近代,因為技術的進步,兵種的多樣化,上軍校確實是必備的。

而那些不上軍校就成為優秀指戰員的,只能靠天賦以及實踐中學習了。

比如粟裕,他就沒有上過正式的軍校。

當年張靈甫之所以敢中心開花,多少還是有點瞧不上沒上過軍校的粟裕。

那粟裕的軍事才能有多高呢?

這裡介紹一下粟裕的一場戰役。

粟裕沒有參加長征,在南方打游擊,一開始並不出名,甚至因為消息不通,以為他犧牲了。直到抗戰的後期,粟裕連打數個勝仗,這才打出了名氣。

這裡簡要介紹一下車橋之戰。

那是1944年,日本鬼子的日子不長了,日軍把華中的兵力都調到湖南等地,準備放手一搏,這時候,粟裕策劃了車橋戰役。

這個戰役一開始很奇怪,大家看不懂,因為進攻的車橋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大據點,非常不起眼,而且裡面的人也不多。但粟裕就決定打這個據點。一打之後,旁邊的鬼子據點紛紛來增援。

一來,就進入了新四軍的埋伏。

原來,粟裕定的就是一個圍點打援的計劃,是用這個點來吸引附近的鬼子。

粟裕的計劃是要消息一大片據點,但如果一個據點一個據點打,非常難,所以他選擇了車橋,這個點是個交通樞紐,跟其它據點的距離都差不多,而且守備不強,可以很容易就圍起來。

這樣一來,四面的鬼子偽軍都來了。當然,都被在運動戰中消滅了。

圍點打援也不新鮮,張靈甫也玩過,但奇就奇在,等戰鬥一打完,大家發現,蘇北、蘇南、皖北、皖南四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

粟裕打這一戰,不僅僅為了消滅一些鬼子,也不僅僅是拔掉一些據點,而是要把解放區連起來。那在這麼多據點中,選中車橋,這本身就很牛。

所以,看粟裕打仗,非常有技巧,這一戰打完,老人家就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那粟裕沒上軍校,他的軍事知識哪來的呢?

他自己說,是跟朱老總學來的。

這個也是有可能的,關於朱德,大家可能對其軍事能力不太瞭解,其實朱德的軍事指揮也很強的。另外。粟裕的學習能力強,善於總結分析,一步步成為了解放軍系統中最能打仗的指揮員了(之一)


腦洞歷史觀

不光是出身貧寒,許多人連文化都不高,甚至根本是文盲,但不妨礙他們能大勝仗。

所謂兵法,只不過是一種思想的再現。比如《孫子兵法》,說它是一部哲學著作也不為過。什麼是哲學呢?哲學往往不給你標準答案,只打開你的思想,激發你的思維進入更高層次的思辨中。

可恰恰就有不少人缺乏這種哲學思辨能力,一門心思鑽到兵法裡去研究“術”道,結果書上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反而喪失了自己的思想能力,成為了書本的傀儡。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

紅色軍隊中將星如雲,但出身大都不好。秦基偉小時候是苦工、洪學智家裡是貧農、韓先楚是個學徒工、劉華清主席也是貧農、大名鼎鼎的獨臂將軍賀炳炎,小時候是背煤的苦力。這幫泥腿子將軍的起點文化程度絕對不高,但拉出來彷彿個個都是天才,帶兵打仗是誰都不怵。這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

1.善於虛心總結經驗,戰爭中學習戰爭,各方面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分析經驗教訓,切身處地的成為戰爭“專業戶”。

2.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凝聚與演變過程中不斷改造與提升了這些人,讓腦筋變靈活了,善於開發與解決問題,善於發掘出“非套路”的東西。

林彪的部隊在四平血戰後立馬大練兵,把此前戰鬥中總結的東西全部回爐一遍,想出針對性的措施,此後無城不破。解放軍打金門,損失慘重,馬上商討決議,再打一江山島,立體化協作都搞出來了;等上了朝鮮,機械化作戰、步坦協同、特種滲透、後勤隱蔽、戰術防空、炮火間射、噴氣式空戰全琢磨透了,變化總結的速度那叫一個猛。

從面對“豆戰車”束手無策,到極小代價爆破掉英軍“皇家重坦克營”,已經是思想、眼界上一個質的蛻變過程了。

這樣的部隊,能不出天才,能不出將星?當你還在嘲笑XXX是個泥腿子,是個文盲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實踐與思考中完成了人生的進階,跨入了更高層次的維度。

相反對比下國軍那邊,有些人還是黃埔畢業的,但他們絕對屬於不善於總結戰爭的範例。八年抗戰,越打越回去,戰術戰略一成不變。

比如薛嶽的長沙會戰,前幾次好不容易勝利了,“天爐戰法”吹上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結果後面日本人換了畑俊六為帥,小鬼子直接換了個方向進攻嶽麓山陣地,國軍立就馬手足無措的崩盤,簡直可笑至極,無怪乎常公都覺得恥辱萬分。

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位能從思想到政治上,帶給整個體系以活力的偉大領導者。


王司徒老百科

為什麼一些軍事天才出身貧寒又沒學過兵法,但是卻很能帶兵打仗?

太公我曰:自古善於帶兵打仗的軍事天才皆通於“道”“理”“易”也!!用爾等“孫武輩”的話說就是善於掌握用兵打仗的內在本質和變化規律,而用兵打仗沒有貧富之分,只有勝敗之分,而勝敗之分取決於通於道、理、易和背於道、理、易!出身貧寒的軍事天才雖然沒有學過兵法戰策,但是他們在實踐中參透了“道”“理”“易”,把握了戰爭的本質和變化規律,所以很能用兵打仗……

相反那些學過兵法的將領如果沒有參透“道、理、易”,不能把握戰爭的內在本質和變化規律,雖然偶爾能僥倖打勝仗,但必然會一敗塗地!!!商紂世代積累用兵打仗經驗七十萬大軍一敗塗地是因為他沒有參透“道、理、易”,不懂用兵打仗的變化規律;王離、章邯領兵打仗數十年精兵數十萬不懂戰事之變亦然潰敗;蔣介石數百萬精兵熟讀兵法表面之皮毛不懂治兵之道和用兵內在之理和戰時之變亦然被土八路打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太公我曾有言“通於道則易”“背於理則難”“不知其變者必失”,用兵打仗亦如此!!例如崎伯僅是一個醫者,卻通過對治身理病的醫學知識的總結參透了治兵理政的“道理”從而指點軒轅黃帝打敗了蚩尤和炎帝完成了一統天下…雖然崎伯沒有學過兵法戰策,但是治身理病之法與治國理政之理相通……伊尹指點商湯、姜尚指點周武王、劉伯溫指點朱重八都是例子!!!


0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沒有這個規律吧。近現代的高級將領大部分都曾經就讀於正規的軍事院校,比如林彪,胡宗南,湯恩伯等都是黃埔軍校的優秀學生。稍微年長一點的,比如朱德等人,至少也讀過講武堂。

美國的高級將領,幾乎清一色的畢業於西點軍校。麥克阿瑟就是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牛的學生,其他如布萊德雷等二戰名將無不是西點軍校出身。日本二戰時的高級將領,也都是名校出身。比如山本五十六就是頂級學霸。蘇聯的高級將領,比如崔可夫就是伏龍芝軍校的畢業生。環顧二戰時期英美蘇以及軸心國的日本和德國,他們的高級將領無一例外都接受過高等軍事教育,而且大多數都是軍校的學霸。

你看到的情況應該是倖存者偏差。革命時期的高等級軍校,如黃埔軍校,都由國民黨方面控制,共產黨方面幾乎沒有軍事院校。而雙方的力量對比,在1945年之後放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已經不能靠將領的個人能力改變戰局了。所以才會有一種錯覺,國民黨接受過軍事教育的將領,打不過目不識丁的共產黨將領。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軍事指揮是一門藝術,需要極高的悟性。這就像出類拔萃的演員不一定都是藝術學院畢業的一樣。比如,韓先楚是中國不可多得的名將,幾乎天生就是為打仗而誕生的。儘管他沒讀過多少書,更沒進過軍校,他的資歷比起許多開國上將稍淺,但他戰功赫赫,幾乎不輸於任何其他的上將,被譽為“百戰百勝”,一生未打過敗仗。他的對手都對他稱讚有加。國民黨的驍將兵團司令廖耀湘被俘後曾經說: 我敗在“旋風司令”韓先楚手裡,不丟人。他曾經的上級吳克華等人,都是開國中將,曾克林才是一個少將,而他卻是上將,而且無人不服,被袍澤們稱為百戰百勝將軍。連自詡一生沒打過敗仗的許世友,也對他佩服稱讚有加。


海上清風王

戰爭是殘酷的,運氣?也是無法琢磨的。所謂的天才?都是百戰餘生,在殘酷的戰爭中一次又一次的死裡逃生。對於戰爭的理解異於常人,這個就是所謂的天才了吧?運氣這個東西,來了誰都無法阻擋。但是,百戰餘生不僅僅是依靠運氣。


愛看愛思考

有的人有天賦,現學現會並且拓展新的技能正確發揮到新的環境。他們都是在自身學的文化在環境下應變或者跟著老前輩被一點既通就學會了。打的過就狠打消滅對方,打不過保存實力逃跑等有利時機狠打對方。反覆的實踐形成的經驗。


英雄少年66265076

人學東西是要有天份的,也就是天才論。很多人不信這個,其實它是真實在的。就象亮劍中李雲龍說的咱老李雖然沒上學,但站在地圖前一看山山水水就在眼前。你說沒有天份的人能看的懂嗎?軍用地圖連有專業知識的人也不一定能看出來。


衛戈2

是那個特殊時代的原因,二戰時期文化普及率普遍不高,識字的人都很少!而當時社會動盪,戰爭不斷著就給了那些底層人一個學習的機會,通過無數次戰爭的磨鍊活下來的都己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了!


l浪蕩紳士

戰爭最大的特點是犧牲精神,將軍不怕死,士兵不惜命,才能把戰術條件落實到位,古人說窮兇極惡,不是沒個貧寒出身行伍的人,都會帶兵打仗,而是貧寒出身會打仗的皎皎者,他們的犧牲精神,決斷力,以及利益的牽扯少,都是他們在戰爭中帶動,和感染了他們的士兵,使執行力強,戰術目的容易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