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鈣」往何處尋,這些基本「鈣論」你知道嗎?

鈣在寶寶成長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兒缺鈣會影響骨骼、牙齒的生長髮育,嚴重還會引起佝僂病,造成寶寶智力及免疫力下降。夏季高溫高熱,寶寶鈣質流失嚴重,正是急需補鈣的時節。但是,給寶寶補鈣不只是補鈣量多少的問題,媽媽還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鈣論”,才能真正科學、高效補鈣。

寶寶“鈣”往何處尋,這些基本“鈣論”你知道嗎?

鈣論一:保證鈣吸收和骨骼發育,維生素AD不能少

寶寶補鈣的關鍵不在於量,而是最終的鈣吸收是否達到標準,因此,寶寶光攝入足夠的鈣質是不夠的,維生素AD的補充更重要。維生素D在鈣吸收中扮演著“搬運工”的角色,在維生素D的幫助下,鈣質才能被小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快速到達骨骼和牙齒,從而增加基礎骨量,使骨骼變粗變結實。維生素D還能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減少通過尿液流失的量。如果沒有維生素D的參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不到10%;如果補鈣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鈣吸收率將大大提高,將補進去的鈣質真正為己所用。而維生素A則扮演著更重要的作用哦,維生素A也能促進腎小管對鈣質的重吸收,減少體內鈣質的流失,也就是說在鈣質吸收方面,AD同補起到雙重作用。此外,維生素A還對骨骼生長和身高促進有著獨特的作用,它通過促進骨骺端軟骨細胞增殖來實現骨骼生長,還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促進生長髮育等多方面促進骨骼和身高生長。不僅如此,維生素A還在促進視力、免疫力發育以及預防缺鐵性貧血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寶寶生長髮育中的關鍵營養。因此,專家建議補鈣的同時,0-3歲孩子每天額外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真正做到灌“鈣”有方,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鈣論二:謹防鈣被偷,小心越補越缺鈣

在給孩子補充鈣營養素時,需注意避免有些飲食和藥物因素的影響。比如碳酸飲料、動物內臟、油炸食物等含磷量高的食物,磷很容易與鈣發生化學反應,使體內的鈣不被人體吸收,進而排出體外;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膳食纖維也會與鈣元素結合,形成不被腸道吸收的物質排出體外,妨礙鈣的吸收,攝入過多甚至會得“軟骨病”和“骨質疏鬆症”;而適宜的蛋白質雖然有利於鈣的吸收,但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從脂肪中消化分離出來的脂肪酸和鈣相結合,形成不溶性的皂鈣,也會降低鈣的吸收率,使尿鈣排出增多而出現負鈣平衡。此外,有些家長習慣於給孩子吃精加工糧食,要知道,糧食經過一系列加工後含鈣量大大減少,糖分又比較高,會佔用人體內儲存的鈣進行新陳代謝,導致體內的鈣大量丟失。藥物上則要避免四環素、肝素等對鈣吸收的干擾。

鈣論三:適度補鈣更科學

寶寶補鈣並非多多益善,也要注意適可而止。根據中國營養協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適宜攝入量為:0-6個月寶寶每天需要約200mg元素鈣,6個月-1歲寶寶每天需要約250mg元素鈣,1歲-3歲寶寶每天需要約600mg元素鈣。那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日常鈣攝入量進行計算,如果寶寶每日能喝足500毫升以上的奶量,那可以不額外補鈣,特別是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如果奶量偏少,那也需要補足鈣以防缺鈣,讓寶寶的鈣攝入量達到適宜水平。

鈣論四:補鈣最佳時,強化吸收效果好

0-3歲是寶寶骨骼、身高、智力快速發育的關鍵時期,而這些都離不開鈣元素的作用。綜合我國整體的膳食結構特點和鈣攝入水平,專家建議寶寶每日進行額外預防性補鈣:0-6個月寶寶根據情況酌情補鈣,6個月以後輔食安排添加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有必要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額外補充鈣劑(如蓋笛欣),同時一定要堅持補充維生素AD,促進鈣的吸收和利於促進寶寶健康成長。此外,由於鈣離子能與食物中很多物質結合,不易被腸道吸收,進餐或飯後服用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而空腹時胃中缺乏胃酸分泌,同樣也會影響鈣質的分解和吸收。因此,服用鈣質最好選擇在兩餐之間,特別是飯後1小時服用效果更佳,睡前1-2個小時也被認為是較好的補充時機。這是因為血鈣水平在夜間遠低於白天,夜間的低鈣血癥可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使骨鈣分解加快,也就是說睡前補鈣可阻斷體內骨鈣動員的過程,提高補鈣效果。

這些基本“鈣論”,你都學會了嗎?只要掌握並學以致用,就再也不用擔心寶寶“鈣”往何處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