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小仙女們都留言沒看夠,希望小e再深扒一些謠言。

其中一條寶媽的話,引起了很多討論:

有次我帶寶寶去家附近的母嬰店買東西。導購跟我說,娃鼻樑根眼睛旁邊皮膚髮青,是脾虛。得吃點益生菌調理一下,你說這是真的嗎?

——前面那個寶媽的問題,我也遇到過,我家孩子鼻樑的地方也有點青,真的是毛病嗎?

——母嬰店的導購員不得了了哦!看一眼就知道缺啥,什麼鈣、鐵、鋅、硒、維生素的,簡直火眼金睛嘍~

——沒關注叨叨之前,我也被母嬰店的推銷,然後花了幾百大洋,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說來就氣……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看大家對母嬰店同仇敵愾,叨叨決定這次帶大夥兒破解一下母嬰店的常見套路。

01

缺鈣鐵鋅硒維生素ABCDEFG

有些人通過寶寶的外在表現,判斷出一些問題:

枕禿是缺鈣,頭髮黃缺鐵,不愛吃飯缺鋅,嘴唇紅肝火旺,鼻樑青脾虛……

總之,聊起育兒經,那真是頭頭是道,儼然專家的模樣。

而母嬰店可就不一樣了,不用觀察,直接上來,就啥都缺,按月齡,十全大補,補,補。

反正寶寶月齡在那呢,只要沒補那就是缺唄~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注:此圖為錯誤示範,是假的!別當真!)

1、鈣

枕禿、出牙晚、肋骨外翻、睡不安穩、出汗多、頭髮稀、走路不穩等等,都和缺鈣沒有直接關係。

所有0~6個月,在奶量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母乳還是配方奶中的鈣,都完全可滿足寶寶身體發育需求。

寶寶飲食、生長髮育正常,就不存在缺鈣的說法,無需額外補鈣。

2、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出生2周後(不是2歲後)即需補充,母乳餵養每天攝入量為400IU/d,並至少補至2歲。

配方奶餵養,每天配方奶量不足1000ml的寶寶,可額外補充差額至400IU/d;配方奶量能達到1000ml的,則不需額外補充。

3、鐵

大多數足月出生寶寶,身體儲備的鐵元素只夠持續到4~6個月,身體生長髮育對鐵元素需求不斷增加。

如果滿6個月添加輔食後,未及時攝入富含鐵的輔食,或輔食中鐵不夠,很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適合寶寶最佳補鐵食物:高鐵米粉、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血製品、動物肝臟等。

未明確寶寶缺鐵之前,食物預防即可。

4、鋅

關於鋅缺乏,目前沒有特定臨床症狀和生化特徵改變,也沒有評價指標來評價。

並且,微量元素檢測的鋅缺乏也不可信。

關於補鋅,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0~6月齡:通過母乳或配方奶獲得足量的鋅;

6~12月齡:每日需要鋅3.5mg,每天保證600-800ml奶,另加一顆雞蛋,一塊巴掌大小紅肉(約1兩)即可;

1歲後:之前飲食基礎上,多些海產品,或每週吃一次動物肝臟。

5、DHA

DHA在寶寶的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過程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但DHA和智商沒有關係,也不會讓人更聰明。

母乳和配方奶(如配方已添加dha)餵養的寶寶,奶量充足的話,不需要額外補充DHA補劑。

添加輔食的寶寶,除日常喝奶外,每天可以從雞蛋裡,或一週吃2~3次海產品,即可滿足身體對DHA的需求。

只有當輔食中缺少DHA食物,或奶量不足時,才需額外通過補劑補充。

6、益生菌

益生菌不屬於日常推薦補劑,只有特殊情況才用得到。

所以,一定不要沒事就常規給寶寶喂點啥吃。

7、蛋黃球蛋白粉

生活中的食物,牛奶、雞蛋、豆類等,即可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無需額外補充。

太多的蛋白質,存在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增加腎臟器官的負擔。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02

微量元素檢測要做嗎?

既然眼睛看出來的毛病不靠譜,那通過儀器檢測出來的總該信了吧。

微量元素雖然是通過儀器檢測出來的,但真的不靠譜。

很多母嬰店會在店門口海報上標註,免費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進去就是坑,“專家”坐在一臺儀器面前,問了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後,把兩個夾子夾在了寶寶手腕上,沒一會機器就吐出一張檢測結果出來了,簡直不要太神奇。站那看一會,還沒發現啥都不缺的孩子......後面的套路,你懂的.....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2013年,我國衛計委就已明令禁止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針對兒童開展非診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檢測。

同時強調,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國家都禁止了,你還問靠不靠譜?

判斷是否微量元素缺乏,需結合膳食分析、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等綜合判斷。

盲目吃微量元素補充劑,一旦過量就會中毒,危害健康。

所謂免費,其實是檢測結果出來後,缺啥賣給你啥而已,商家怎會做賠本的買賣。

03

骨密度檢測怎麼樣?

骨密度檢測常用在骨質疏鬆症的病人身上,用來預測骨折的風險。而寶寶完全沒有必要做此項檢測。

有些人看到寶寶有點枕禿,就會建議去做骨密度檢查,認為寶寶是缺鈣。

但目前,關於寶寶骨密度測量的數值,在國際上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參考,所以即使查了骨密度,因為沒有具體數值對比,也毫無意義。

而且,儀器不同、測量部位差異,和操作手法等因素的影響,測量結果也存在很大誤差。

最後,寶寶身體處在發育中,骨密度低是正常的,說明身體正在生長。

正常情況,寶寶真的無需進行骨密度檢測。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04

基因檢測可還行?

一線的大城市中,還流行一種天賦基因的檢測。

通過唾液或血液的樣本,就能檢測出寶寶在運動、音樂、舞蹈、繪畫、表演等技能方面的天賦。

天賦基因檢測,一種很玄的東西~

就目前的科技發展,基因檢測這種東西,完全是概念炒作。

雖然基因會影響天賦,但就現在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證明出,是由哪種基因、如何決定的。

寶寶所具備的才能,還需要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發掘,不斷學習,不可拔苗助長,更不能輕信什麼所謂高科技的檢測。

05

怎能少了過敏原檢測?

過敏原檢測根據原理,主要分為3類:

食物激發迴避試驗、皮膚試驗、血清特異IgE(sIgE)檢測。

無論哪種過敏原檢測,都應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不推薦沒有症狀的前提下,自行去檢測。

一些母嬰店推行的五花八門的所謂的“過敏原檢測”,一定不要嘗試。以免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發生意外。

06

各種嬰兒專屬商品

嬰兒醬油

嬰兒醬油,雖然標註了“嬰兒”,但其中的鈉含量還是非常高。

如果嬰兒醬油和普通醬油沒什麼區別,一樣不推薦1歲內的寶寶食用。

奶粉伴侶

一些宣稱清火調腸胃功能的奶粉伴侶,事實上卻有害無益。

寶寶吃後只會增加身體負擔,給健康帶來風險。

配方奶中已充分含有寶寶需要的各種營養素,無需額外補充。

嬰兒水

一些母嬰店還出現適合寶寶喝的“嬰兒水”。

但寶寶腸胃、腎臟和其他器官發育還不完善,概念水中過多的微量元素會加重腎臟及腸胃負擔。

衝調奶粉,用家家都有的普通白開水(注意溫度)就可以了。

嬰店6大新型陷阱,育兒謠言重災區

07

如何應對母嬰店套路?

這年頭真是,條件好了,吃的也好了,結果寶寶,啥還都缺,就是不缺說瞎話的。

為了不被母嬰店套路忽悠,平時購物之前,先想好要買的,買完就出來。

購買寶寶產品時,學會查看配料表。

拿食品來說,一般配料表是按照原料的量來排序的,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

如蔗糖(或白砂糖)排名很靠前,基本可判斷是高糖食物,如食用油排名很靠前,可判斷是高脂的零食。

對於那些配料表最後出現的各種看不懂的成分,則應儘量要少,尤其是各種添加劑。

不衝動、盲目消費,導購介紹的再天花亂墜,也要捂住錢包。

日常及時更新母嬰知識,科學育兒,自然就不擔心上當受騙啦。

走過最遠的路,就是母嬰店的套路。

但只要有科學育兒傍身,就不怕套路深。

希望e享家分享的東西對您有幫助!

e享家好月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