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里嚴重的對於選擇前景出路的認知誤區!轉給家長看看!

今年的志願填報在部分省市基本上結束了,山東省今天開始填報普通批志願,對整個過程有很多感想,感想之一就是對於抉擇過程和原則,許多家長和考生存在一些認知誤區,這些誤區不僅導致浪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也有可能導致出現嚴重偏差,希望2019屆考生和家長在這方面少一些彎路。

常見問題

1、決定性因素分不清楚主次,甚至反客為主

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壓線考生、大專(高職)甚至層次更低的學校抉擇之中。對於大多數人,這個層次的成績最應該考慮的是專業和城市,而不是學校層次和實力之間細枝末節的計較,但是大多數考生和家長都愛糾結這些不應該糾結,也無法有結論的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同樣的分數能選擇的學校沒有層次和實力上的本質區別,分數對於考生來說就是實力的最好體現,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再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層次的學校都是菜鳥級別的,本來就讀個差學校再讀個差專業,且不是雙輸了?所以專業比學校重要太多了。

找工作時,二三本這個層次的學校知名度都差不多,在大部分HR眼裡沒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不查資料不知道。

2、沒有任何交集之間的事情強行對比

比如投檔線差不多的學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哪個好,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和中央財經大學的金融哪個好。這種屬於涇渭分明,八竿子打不著,甚至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屬於關公戰秦瓊,完全不具備比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為從投檔線來看這屬於同層次的學校,專業也都是好專業,所以從學校和專業本身無法比較,只能從性別、性格、家庭情況、擅長科目、喜歡的城市等因素入手比較。

3、把沒有關聯的問題聯繫起來

這種誤區往往體現在普通的學校上,比如兩個沒有保研率的普通一本比較,問哪個更有利於深造、有利於出國,就屬於典型的這種情況,因為出國考研主要看個人。當然學校也有影響力,但僅僅侷限在名校中,比如中科大很受美國認可,出國率也很高,清北復交等頂級985也有類似情況,但絕大多數學校沒有這學校牌子的利好。

4、對行業性院校的認識不足,放大985211等標籤

比如投檔線差不多的情況下,經常有家長朋友拿西政、華政、東財、北語等普通一本和部分211和985對比,認為211和985更好,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家對行業的認可度沒辦法有直觀的感受,這個只有本校畢業生才能感受更深,比如華政在紅圈律所的認可度以及人數,是可以超過大部分985的,法學相關專業深造率也不低的,何況本身就是頂級法學院校之一。

5、認為會有正好滿足自己需求的學校在等著自己

當然不是這樣的,既然是取捨,不管怎麼選都會有遺憾,不可能有正好滿足需求的學校在等著你,那怕選擇到最後,也會有幾所學校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學校,或者綜合來看差不多的學校等著你,必須做出痛苦的選擇。

6、想找更多的同層次學校以供選擇

這也是不現實的,其實每一個大學都有其特殊性。我們所說的同層次指的是投檔線,但是就算是投檔線差不多,幾個學校可能差異性極大,比如一個財經、一個理工、一個法律、一個綜合,也許其中只有一個可以滿足你,比如你要讀法學,你要讀金融。所以不必追求這個,很難有結果。

那此類分析比較有什麼原則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原則是普遍性意義的,無法適用於個性思維的,也無法涵蓋所有人需求的,只是具有指導意義,每個考生和家長必須把原則和自身情況相結合,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投檔線差不多。

一般來說有以下原則

1、同一個學校,不同的專業比較:從性別、性格、家庭情況、擅長科目、專業的熱門程度等因素入手比較。好像這個都明白。

2、同樣的專業,不同的學校比較:從2017學科評估排名和學校性質、地域等比較。比如中南大學和重慶大學差不多,但重慶大學的電氣工程比中南大學實力強很多,如果學電氣工程,在這倆學校之間比較當然重慶大學是首選。

3、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比較:首先這種比較意義不大,如果非要比較,一看專業,二看喜歡哪個城市(也包括就業地),有了這兩個比較,結果也就差不多了。

4、如果關鍵性決定因素都一樣。那就比較學校學區位置(比如是市區還是郊區,交通好不好)、宿舍情況、食堂情況、男女比例等非關鍵性因素。

以下是家長、考生經常出現的錯誤

1、以個例代替比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比如聽很多人喜歡說XX學校XX專業畢業找不到工作,只能進工廠、只能做XX。

任何學校都有負面消息,有時候名氣越大負面消息越多,比如知乎被黑的最慘的就是川大、山大、吉大這樣的,你聽說過XX專科學校的負面消息嗎?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自己認為的好工作,這是三個問題,所有的大學生面臨的都是第二第三個問題。初中生高中生都能找到工作為什麼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說法你稍微一想就明白是扯淡。

北大有賣豬肉的陸步軒、人大有吃低保的伍繼紅、清華有做保安的張曉勇、中科大有出家為僧的寧鉑……

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2、放大看學校和專業對前景、出路和就業的影響

在大部分人認知中前景就是錢景。學校和專業只會影響前景,但不會決定前景。一般來說決定前景因素有幾點。

1、學校:同樣的專業不同的學校差別是天上地下的,清北復交和二本平均起薪差2-3倍很正常。

2、專業:同一所學校不同的專業,比如計算機和歷史學起薪那差別也是相當大。

但除此之外其它因素同樣重要。

3、地域:同樣的專業就業地域不同差別也是天上地下,同樣做程序員北京和煙臺起薪差2-3倍也很正常。

4、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尤其是企劃運營銷售相關專業中這個因素特別大。

5、學歷: 整體來看,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同樣做研究人員博士是本科的起薪2-3倍很正常。

6、行業:比如同樣學計算機的,進傳統行業或者做公務員和去互聯網企業待遇差別也很大。

所以明白了嗎?前景不是一個好專業和好學校決定的。

3、不明白專業的性質區別,不明白深造也是前景、出路和就業的一部分

有些專業適合本科就業,但很多專業就是為深造而生的,比如理學類等,不想讀研就要避開這些專業。

志願填報裡嚴重的對於選擇前景出路的認知誤區!轉給家長看看!

志願填報裡嚴重的對於選擇前景出路的認知誤區!轉給家長看看!

在高校就業率的概念中,深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清北國科大南科大上科大中科大等,深造率70%多,如果這個不算就業那就業率只有30%不到,那豈不是鬧大笑話了。

4、深造率高=前景不好,出路不好,就業不好

有些人說因為本科不好就業才考研,這是極大的誤區,現在好一點的職位和公司的人才招聘很多都是碩士起步了,想找好工作必須讀研。當然也不僅僅為了找工作,沒有研究生學歷很多高端和比較深入的工作沒法做,尤其是科研領域。

5、好不好,一定要有前提,要有比較

比如剛畢業一月4000好不好?

對於985學生那不算好,但對於三本大專就不錯了。

同樣是4000,在小縣城很好了,在北上廣就是很差勁。

同樣是4000,對於文史哲生化建材算不錯,對於學金融和計算機的就算一般。

所以,綜上所述,前景、出路和就業這個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則毫無意義,也毫無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