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這場災難中死去,到底發生了什麼?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刻。從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羅巴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注:發生在20世紀,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這場瘟疫在很多文獻中被記作"黑死病"。

歐洲總人口的1/3在這場災難中死去,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1347年由十字軍帶回歐洲,首先從意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

在英、德、法等語言中,當時均用由拉丁文"pestis"演變而來的"pest"一詞來稱呼這種鼠疫大瘟疫。由於黑死病是一種極為兇險的傳染病,傳播非常迅猛,於是在講羅曼語和日耳曼語的國家和地區,很多地方在房屋的牆上觸目驚心地寫上了一個大大的"P"字--警告、提醒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要小心迅速躲開。就像黑死病會傳染那樣,在牆上寫"P"字的做法彷彿也會傳染似的:一座又一座的房屋牆上,一個街區又一個街區的屋牆上,忽如一夜春風來,均出現了一個個黑黢黢、瘮人的大大的"P"!

有關於黑死病的最早記載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齊奧的佛羅倫薩人記錄下來的。而在歷史中對黑死病特徵記錄,有一些是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就使得一些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種被稱為鼠疫桿菌的細菌所造成的。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上,並藉由黑鼠等動物來傳播。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

1347年9月抵達歐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經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熱那亞和法國地中海港口城市馬賽,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薩,1348年3月一鼓作氣佔領了居於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鎮佛羅倫薩。於是,黑死病在這些城市厲兵秣馬、集中兵力,通過陸路、水路,輻射到歐洲的四面八方:從意大利北部經布倫納山口到蒂羅爾、克恩騰、施泰爾馬克到維也納;在法國,以馬賽為起點,橫掃了從普羅旺斯到諾曼底的整個國家,巴黎在1348年8月"陷落";1348年夏,黑死病找到了進攻英國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倫敦,翌年征服整個不列顛;1349年初,黑死病從法國的東北部越過萊茵河,5月到巴塞爾、8月法蘭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達漢堡、不來梅、但澤……黑死病的遠征又轉向北歐、轉向東歐,1352-1353年,最終來到了俄羅斯,結束了它這次觸目驚心、血腥的征程。

歐洲總人口的1/3在這場災難中死去,到底發生了什麼?

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而感染鼠疫的齧齒動物(如鼠類)由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故14世紀的歐洲人對鼠疫這種烈性傳染病,肯定是毫無招架之力的。威尼斯人曾最先想出了當時最為聰明的一項隔離措施:不準有疫情船隻的船員登陸,船員須在船上隔離40天。措施不可謂不嚴,然而,當時誰會想到老鼠是罪魁禍首呢?水手不準上岸,船上的老鼠卻通行無阻地爬上了威尼斯的土地!

以國家而論,在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國受災最為嚴重;而少數國家如波蘭、比利時,整體上講僥倖地成了漏網之魚。在城市中,受災最為慘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鄉佛羅倫薩: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親歷者薄伽丘所寫的《十日談》中,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在慘狀前,薄伽邱驚呼:"天主對人類殘酷到了極點!"與佛羅倫薩相比,在它北面的另一大城市米蘭卻分外幸運:在黑死病黑雲壓城般的包抄中,竟然奇蹟般地安然無恙。當然,像米蘭、布拉格這樣幸運的城市只構成少數的例外。大部分城市都無法倖免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