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經濟、與「單身稅」

人口少需求弱,需求弱經濟降,經濟降人口少;

越窮越結不起婚,不結婚繳稅越多,繳稅越多越窮;

超越弱勢循環,破解經濟難局,2018,這一年任重道遠。

千呼萬喚,終有迴響

6月29日,中國人大網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並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年,在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數倍的情況下,個人所得稅起點過低,底層工薪族稅負過重,長期以來飽受詬病。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止,一場醞釀已久的稅收改革,終於到來。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僅次於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更是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工具,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草案,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而工資、薪金收入5000元“起徵點”有望自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過渡期內率先開始實施。《草案》還給出了“起徵點”上調後的新版稅率表。過渡期內,個人所得稅稅率也將按照新的稅率表執行。

我們來看看這次稅改的重點:

1)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

2)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3)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4)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5)首次增加了反避稅條款。

人口、經濟、與“單身稅”

草案中提到“增加規定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的方案。

如果現行草案能夠順利通過,那麼綜合所得的年應稅所得額=收入總額-6萬元-五險一金-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應該說,這個方案實實在在給減輕了人民群眾的負擔,尤其是家庭部門的負擔,相比之前的稅法,更加科學合理,可以看出中央這次的改革,看似舉重若輕,實則立足長遠,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

但是,即使是這樣誠意滿滿的改革,也不免忽視了一部分被遺落的人群,雖然政府的初衷意在減輕家庭負擔,但稅收的結果卻是明確的,同等收入下,單身人群註定要繳更多稅,目前還未有具體措施擬定如何抵扣,若抵扣的額度較高,很有可能出現單身人士和已婚同事同樣薪酬2萬,單身人士繳納兩千多的稅額,而已婚人士,抵扣各項支出後,很可能無需交稅。

人口、經濟、與“單身稅”

單身有很多原因,有些人是要求太高,有些人是因為價值觀獨立,但更多的人單身是因為窮(比如小便我),這也是為什麼改革草案甫一公佈,立即被網民冠上“單身稅”的原因,畢竟對已經貧窮的單身狗而言,越窮越娶結不起婚,不結婚繳稅越多,繳稅越多越窮,據說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著國家發老婆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小便我,期待中!

單身本無罪,只是多交稅

隨著生育率的降低和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國內勞動力人口總數難以保持增長。根據聯合國預測,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人口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導致未來30-40年內中國勞動力人口進一步減少,勞動力人口占比同時下降。

人口、經濟、與“單身稅”

據民政部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301.7萬對,同比減少5.7%。其中,涉外及港澳臺10162對。一季度結婚人數比五年前下降近三成。

這樣的結果,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壓力大,面對日益瘋長的物價、房價、沒有經濟基礎,連生活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愛情,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努力的拼搏著事業。要脫單,先脫貧,成為經濟重壓下的理性選擇。

二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教育水平提高,人的性格,價值觀差異更大,不同於上一代人的湊合著過日子的理念。這不是一個可以將就的時代,每一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很多的人事物,幾乎必然會遇到比自己另一半更優秀的人,沒有合適的三觀,沒有愛情基礎,是不能長久的,看離婚率就說明問題了。這是一個愛情不值錢的時代,也是一個愛情最值錢的時代。沒有愛情,婚姻難以長久,追尋愛情,沒有物質仍是機會渺茫,很多人想清楚了這個結果,自然主動選擇了單身。

三是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調,間接造成了女性供不應求的狀態,進一步推高了女性的擇偶標準,但金字塔頂端畢竟有限,最終形成“剩女”現象,而處於底端的“剩男”問題則更為嚴重,連選擇的機會都渺茫。

從世界來看,“單身稅”也並非獨此一家,隨著全球適婚單身人口數量的日益增加,許多國家都已提出要對適婚單身人士徵收“單身稅”。近有日本、韓國、新加坡,遠有美國、德國、比利時,總之一句話,全世界都看不慣單身狗了,看了看鍵盤邊的狗糧,小便不由得默默抱緊了自己。相比而言,歐洲發達國家對付單身潮和低生育率的經驗更豐富,但還是以對新生兒家庭的物質獎勵為主。

人口、經濟、與“單身稅”

經濟改革,任重道遠

2018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一年,也是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元年。

面對全球貨幣政策轉向,以及國內人口拐點,要實現經濟的軟著陸,併為未來重新起飛打下基礎。一方面要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一方要推動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此次個稅改革,公開徵集意見,投石問路,應該只是一系列稅制改革的起點,未來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可期。

中共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指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可見,改革制度“指揮棒”,勢在必行。因而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正式破題之年,改革亦是題中應有之義。

6月28日,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6月29日香港擬徵一手房空置稅,以及本次公佈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都表明了2018這個戊戌年,不同以往的味道。

在此情況下,2018年經濟政策將會產生哪些變革,對未來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人民的生活會有哪些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