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工笔精刀摹美人

环姿燕色幻如真

晶莹髹漆千层罩

月里嫦娥羡几分

这里的“髹(xiū,意为用漆涂在器物上)漆”和“精刀”说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雕漆技艺。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

雕漆,顾名思义就是在天然大漆的漆胎上进行雕刻的技法,雕漆跟一般漆器的胎底不同,它以木灰、金属为胎骨,在胎骨上进行髹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达到相当的厚度,而且要等到半干时才能雕刻花纹。

制作雕漆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天然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树汁。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雕漆的范围很广,由于漆的色彩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等不同的名目,明朝中后期才将它们统称为雕漆。它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的历史了。因雕漆工艺繁琐耗时,用料珍稀昂贵,造型雍容华贵,一度是宫廷的御用器物。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

明永乐年间,宫廷设置了专门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并从各地征调大批优秀匠师来京,雕漆艺人们的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局部

明代漆器大多髹漆厚重,漆质坚实细腻,用料精良,在这件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上可见一斑。漆盒盒盖的中心位置,有两位高士在露台上闲适对坐,观湖赏景,一人抚琴,一人倾听,周围及不远处的凉亭中还有三位听众。整幅画面雅逸有致,颇富文人旨趣。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清 剔红双凤纹盏托

清代雕漆工艺继明代的果园厂之后又设立了造办处漆作,专门从事雕漆等漆艺制品的生产。清中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清中期 剔彩荔枝纹漆盒

较之明代,清代的雕漆有许多显著的特点,比如明代雕漆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雕漆刀法圆润,多磨光,清代则刀痕显露,不打磨;明代的雕漆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繁缛纤细。此外,明代雕漆的胎骨多为木胎,清代则兼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清代雕漆亦多剔彩,工匠们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

雕漆,繁复工艺之美

清 剔红人物胆瓶

雕漆中以剔红最为多见,“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髹饰录》。剔红的做法是在器物胎骨上漆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几十道,多则百道,然后在漆的厚层上雕刻花纹。

雕漆之美不仅源于其外表的华美,更在于其传至千年的繁复工艺。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从设计、胎胚、作地、光漆到画印、雕刻、烘烤,需要经过十余道大工序,每道大工序中,又要经过数十道小工序。每一道工艺都有专门的技术,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根据器物的不同,一般要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为了保证艺术品的品质,保证能久经岁月也不开裂,每一遍刷上去的漆,都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不能烘干或者晒干。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最多能刷3遍漆,但有些时候只能刷一两遍。仅仅是刷15毫米厚的漆,也需要近百天时间。部分雕漆精品光涂漆就需要1到2年时间,是名符其实的慢工细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