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火熱,浙大外語系老師索性開講足球

世界杯火热,浙大外语系老师索性开讲足球

世界盃如火如荼,精彩的比賽成為全民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在大學課堂裡,老師把足球當成學術話題,從球隊和國家文化,說到德國戰車小組賽翻車,課堂上討論得熱火朝天。

日前,浙大德國學研究所的國懿老師就在中國外交課和“德國懿志”講座中,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和世界盃有關的課。

今年39歲的國懿,是浙江大學外語學院德國學研究所的講師,曾在德國留學,他現在浙大教授中國外交,這是一門通識課,各年級的同學都可以修讀。

在剛結課的中國外交課上,他不僅強調了“足球外交”在中國和拉丁美洲交往過程中的特殊作用,給學生們看了2014年世界盃半決賽“巴西隊VS德國隊”的比賽片段,他還聯繫正在火熱進行中的世界盃,從德國足球隊切入,暢談德國文化。

6月28日凌晨,奪冠頭號熱門德國隊在與韓國隊的比賽中,0:2惜敗,80年來第一次小組賽被淘汰。和身邊很多看好德國隊的球迷一樣,國懿也感到吃驚,“在世界盃開始之前,我發過一條朋友圈,當時比較看好的是德國隊和法國隊。本屆世界盃,德國隊不一定有奪冠的實力,但是小組賽就出局真的讓人難以理解。上一次,德國隊小組賽就出局的情況,還是發生在80年前。”

1998年世界盃的德國隊,是因為人才基礎脫節,後備力量缺失,“1990年,德國隊拿了世界盃冠軍後,就開始吃老本,一直到2000年的歐洲盃都是如此。就算是這樣,1998年的德國隊也是在四分之一決賽的時候才出局。”後來,德國足球重視走職業化道路,人才培養基礎完善,新鮮人才不斷往外湧現,“德國隊的組成隊員也都十分年輕,U17、U19、U21水平都不俗。”

德國隊這次在小組賽就被淘汰,他認為,比賽結果和預期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像是往常能考年級前50名的同學,突然落到了年級300名之後,“球員自身的心態以及球隊整體的心態,都對比賽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在拿到了上一屆世界盃冠軍以後,運動員們年少出名,心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浮躁,但面對衛冕之戰,心理壓力自然十分沉重;另一方面,把高水平運動員合理融合到一個集體中,發揮最大的效果,主教練勒夫顯然做得不好,“反倒成為劣勢”。

德國隊首戰墨西哥隊失敗後,德國媒體報道稱德國隊在更衣室發生了衝突。在世界盃開始之前一個月,還未到德國國家隊報到的厄齊爾和京多安,因為捲入一場“政治事件”(兩人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贈送親筆簽名的球衣,並且拍攝合影上傳推特,由於幾年以來,德國政界以及主流媒體對埃爾多安的口誅筆伐,所以此舉引發了德國國內的巨大指責),使得兩人被大肆詬病。

在德國隊與韓國隊的比賽中,厄齊爾創造了多達7次威脅球機會,卻還是被一些球迷大肆攻擊,甚至在負於韓國隊後出現了和球迷互相辱罵的事件。

但是國懿對德國隊的技術水平還是十分認可的,源於他留學柏林期間的親身經歷。他與德國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的銷售部經理相識,大大小小的足球比賽看了很多,“德國隊之所以踢得好,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高度的自律和投入的工作感。”相比較國內足球隊封閉式的訓練,德國隊的走訓更加考驗隊員們的自律。足球訓練就是他們的工作,訓練時按部就班,換球服、教學比賽、護理;結束以後就是開車回家,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走下賽場以後,在沒有人要求的情況下,他們還是不抽菸、不喝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度的自律。哪怕是在度假的時候,也是如此。”

(本文原載於《錢江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