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在戰鬥過程煉就的鋼鐵般意志,中國鐵礦石大王段連文憑著一股鋼鐵般的意志,敢拼敢幹,歷經十幾年的堅苦卓絕的奮鬥,終於讓漫山遍野的鐵礦石變成了建設美好家園的鋼材。他坐擁全球20多億噸鐵礦石儲量,成為名副其實的鐵礦石大王。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14年的風雨滄桑,跨越世紀的勵精圖治,終成大業。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1950年2月16日生於南金村,1968年9月20日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擔任南金村黨委書記、南金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來,大力實施二次創業、工業強村戰略,依託資源優勢,發展循環經濟,利用十幾年時間,創造了近百億元的資產產值,企業形成了一條集礦業、鋼鐵、熱電、焦化、煤化工、國際貿易、港口運輸於一體的產業體系,主導產品鋼坯、焦炭暢銷國內外市場。成為山東省百強民營企業、全國500強企業,年工業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集團公司2008年底總資產達到150億元,2008年完成產值190億元,利稅10.5億元。

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段連文的創業故事

段連文——情繫南金一片天

14年,在歷史長河中也許只是一瞬間,而在段連文人生的道路上卻書寫出璀璨的人生樂章:一個大大的“人”字,托起了南金村集體致富的一片碧藍的天。在跨越世紀的艱苦創業中,南金村委書記段連文帶領村民們讓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子,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農民別墅、林立的工廠、飄香的果林,無不印證著南金村驚人的發展速度;無不印證著南金人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14年時間,創造了20億元的資產產值;工業銷售收入平均每年以160%的速度遞增;村民人均收入由幾百元到突破萬元;先後投資5000萬元進行了“新農村”改造。如今十幾年前的貧窮小村已發展成為“全國小康示範村”……

今夕南金村

南金村,位於齊國古都——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鳳凰鎮,原有村民1370人,土地1155畝。在這人均不足1畝的土地上,南金村人創造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她讓世世代代的農民圓了一個最初的原始夢想:“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如今,汽車洋房也不在話下;生活幸福美滿,在南金村成為無可爭議的現實。

說起南金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自然會提到村委書記、山東南金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段連文,是他帶頭書寫了南金村由窮變富的歷史;是他殫精竭慮、克服艱難險阻,高擎起“南金兆集團”的大旗。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對古代農村恬靜、閒適和充滿生機、情趣的描繪。假想辛棄疾如果有幸來到了今日的南金村,他一定會詩興大發,無限感慨,甚至會為今天的南金村改寫大作。但說起過去,南金村的父老鄉親仍會沉重地搖頭嘆息。

1990年之前,村裡只有一家鑄造廠和一家紙袋廠。工廠“大呼隆”時期,效益還說得過去。後來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本想發展得更好,誰知肥了個人虧了集體,企業顯現出窘狀。村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卡殼”了。

南金村絕大多數村民沒有別的經濟收入,長期靠單一的小麥和玉米種植,使土壤“細菌化”,本可以收穫1000斤莊稼的土地上,只能有500來斤入倉,其餘全部腐爛在地裡。

村子沿用舊的居住方式,沒有統一規劃,村民們新蓋的住宅大都在村外,久而久之便自覺不自覺地將舊村團團圍住,整個村莊形成了一個大的“V”字型。一到雨季,村裡的水排不出去,形成了一個大積水潭,房屋隨時都有泡塌的危險。村民們為了把自家的水排出去,常常是你把水刮到我家,我再把水刮到你家,為此鄰里吵翻了臉;泥濘的衚衕裡,人出不去進不來。全村300多戶人家,只有兩戶蓋起了兩層小樓房。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探尋致富路

改革的大潮造就了一大批敢於開拓、樂於奉獻的時代先鋒,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弄潮兒,也是這個時代的驕子。南金村委書記段連文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991年7月,年近40歲的段連文擔任了村支部書記。這位曾擔任村委副主任、靠個體運輸成為南金村少有的“富裕戶”之一的員,從此帶領南金人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他上任後,認真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全面分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找出了制約南金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所在:主要是思想不夠解放,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要致富,先修路。不久,他便決定投資5萬元,率先在全鄉修建了柏油路,安上了路燈。後來,又成立了村運輸隊,建起了宏達飯店。接著,一個大膽的設想又產生了:南金村地下儲藏著大量的鐵礦石,其礦體靠近山東金嶺鐵礦,屬零星邊角礦體,國家大礦不適宜開採,正適合鄉村採掘。“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就這樣,村裡開礦致富的思路產生了。消息傳開後,有人支持,但多數人認為這條路行不通,因為當時在淄博市村級採礦沒有先例,而且採礦的技術也不掌握,設備和資金更是缺乏。

這並沒有改變段連文的初衷,也沒有動搖村委一班人的決心。於是,他們迅速展開了上報立項、審批工作。不久,開採許可證終於拿在南金村人手上了。

心血寫成功

一無設備,二無資金,要建礦談何容易。動員村民集資,無人響應。有人持懷疑態度:礦石能賺錢?萬一投入收不回本錢……

面對籌資難題,段連文首先站出來。他將自己跑運輸的車賣掉,連同家裡的積蓄,一共拿出7萬元,作為鐵礦建設的集資。在他的帶動下,村幹部和員你兩萬、我三萬,湊了20萬元。這20萬元成了振興南金村的啟動資金。

20萬元開礦只是“杯水車薪”。“資金缺口再大、困難再多也得上”,段連文和一班人豁出去了。很快,他們買來部分設備,又借來一些機械,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

一間土坯房、一間用油氈紙搭建的簡易房,成了段連文辦公和礦工們休息的地方。他們十天半月不回家,經常加班加點連軸轉,創業者們永遠不會忘記蒼蠅橫飛、蚊蟲叮咬的那個夏季,也不會忘記坐在屋裡如同坐在蒸籠裡一樣的情景。1993年4月,南金人終於見到了自己開採的礦石,同時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1993年,南金村以鐵礦為主導產業,與麵粉廠、紙袋廠、運輸隊等幾個經過整頓的小型企業共同組建了臨淄宏達實業公司,開始走上了規模發展的軌道。

鐵礦的採掘,讓南金人初嘗甜頭,也激發了南金人向更高層次進取的信心和勇氣。他們算了一筆賬,假如每噸礦石賣110元,而深加工成鐵精粉每噸可賣270元,同時浮選出的銅粉和鈷粉還可以賣錢,賣原料和賣成品大不一樣,企業應當瞄準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深加工產品。

為擺脫銀根緊縮和積累不足的束縛,南金村制定了“分步走”的戰略:一年上一個新項目,滾動發展。

1993年至1996年,南金人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運籌帷幄,圍繞礦產品進行了集採、選、燒、煉、鑄為一體的系列開發建設。從開始搞項目論證到廠地選擇及申請徵地、跑銀行貸款等,爭分奪秒,一個個項目很快落實了。1993年籌借320萬元建起了選礦廠,以後逐年擴大生產規模,目前選礦能力已達到20萬噸/年;1994年投資200萬元,建起了球團燒結廠,年產量為5萬噸;1995年籌集資金3000萬元,建造了工藝先進的65立方米高爐鍊鐵廠;1996年為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注入1600萬元建起了總裝機容量9000千瓦的發電廠,將鍊鐵廠排放出的煤氣經3級除塵供電廠鍋爐助燃用,然後電廠的蒸汽通過村換熱站交換供企業和村民取暖製冷用。不僅如此,這個村還投資購置了汙水處理設備,將工業廢水過濾消毒後用於全村農田灌溉。這一個個項目,就是南金村一根根經濟支柱。

剛剛露富的南金人,首先想到的是為國分憂。他們兼併虧損企業,吸收下崗職工。1996年6月,南金人接手了經營慘淡的鄉辦企業齊光塑料廠。他們從調整企業領導班子入手,選賢任能,爾後重新修整了廠房,利用原來的舊車間,建起了機械加工廠,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煥發出生機。齊魯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原有固定資產近4000萬元,由於管理、決策失誤,盲目擴張,導致資不抵債,企業被迫停工達10個月,450名職工的工資無著落,企業被臨淄區列為15個解困企業之一。臨淄宏達實業公司(宏魯集團前身)見此狀,投資近1000萬元參股,重新組建了宏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997年5月30日恢復正常生產,職工重新就業。在經營過程中,南金人採取了降低成本、減員增效、狠抓質量等措施,年產量由過去的11萬噸提高到15萬噸。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企業所欠工資及部分高息集資已兌現完畢。近幾年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振翅要高飛

十幾年前,南金村經濟沒有起色,破舊的村莊毫無規劃,是當時出了名的窮村。段連文走馬上任村支書時,面對當時的爛攤子,如何改變南金村窮困落後舊貌,如何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是他時時需要思考的問題。經過村兩委研究,決定從本村地下礦石資源打開突破口。在十多年前一個落後小村開礦其難度可想而知:為了取得村民支持,段連文專門請一個有多年開礦經驗的老專家親自向百姓講解開礦前景,可謂苦口婆心。

為了早日見到自己的礦石,段連文全身心撲在鐵礦的建設上。有時在陰暗潮溼的井下一待就是幾天,吃住全在井下。幹工作,他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在礦井面臨被水淹的危險時刻,他奮不顧身撲到井底指揮排水,一天上下井十幾次,直到排水完畢才回家。當回首這段經歷時,段連文這樣說:“那時的信念全是全村老少的期盼和囑託,沒有退路,幹不出個樣來決不回頭!”。正是有這樣的信念,1993年初,南金村人掘出自己的礦石,賺回了50萬元的收入,南金村終於有了自己的企業,有了可觀的效益,南金村人笑了;看著這一切,段連文那原本不該過早滄桑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辦好鐵礦的同時,段連文堅持走規模化、產業化、深加工持續發展之路,又先後在村內建了選礦廠、燒結廠、鍊鐵廠和自備電廠。隨著企業壯大,他們又尋求與現代企業制度接軌,2000年,公司規範改製為民營企業,南金村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2000——2002年,在以建設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大環境下,世界鋼鐵工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速。作為鋼鐵產業,南金兆集團同樣面臨機遇和抉擇。為整體提高企業層次,優化發展循環經濟,憑藉敏銳的思維和市場意識,段連文做出了一次性投資4.5億元,同時建設80萬噸焦化工程、電廠3.6萬千瓦增容工程和配套40萬噸鍊鋼工程加速發展經濟的決定。

為了爭取時間,搶佔市場,在工程建設中,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在工地上見到最多的是段連文董事長的身影。就是在他勇敢、執著、頑強的創業精神帶動下,公司80萬噸焦化項目創出了國內同規模工程建設速度最快、投產質量最好兩個第一的優良成績。所有工程建設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見效;尤其是焦化項目在建設前後市場價格增長了3倍多,項目的及時投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段連文始終重視產業化發展思路,工農並舉發展。尤其是綜合利用工作開展的細緻深入。如今,南金村已形成了集礦業、鋼鐵、熱電、焦化一體化的冶金工業體系和以蔬菜種植、林業、養殖、運輸為輔的新農業格局。由於發揮了資源優勢,形成了循環經濟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含金量,還減少了環境汙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在企業內建立生產管理、財務統計、營銷、交流、監控五個體系,狠抓安全、環境、質量、成本等各項管理,南金村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工業產品出口到巴西、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全國二十多個省市。

心繫眾鄉親

“心繫群眾利益、奉獻於社會”,這是段連文的人生準則。作為一個員,作為一個基層幹部,段連文始終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敬業精神,身體力行帶領廣大群眾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利益。

近年來,南金村村莊規劃、文化體育、精神文明、社會治安等各項工作都走在了淄博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新村建設獲得了“省建設廳村莊建設一等獎”、“全國村莊規劃三等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小康示範村”,2002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段連文熱心公益事業,創造價值奉獻社會。2000年南金村主動與駐地部隊結成精神文明共建對子後,每年都給部隊送去物資、資金支持部隊建設和訓練。2001年,在瞭解到部隊交通設施經費緊張後,他又親自購置一輛嶄新的桑塔那2000型轎車送到了部隊;每次到部隊,官兵們圍著他都有說不完的知心話,親切的稱他為“擁軍書記”、“尚武董事長”。段連文始終熱心於各種慈善事業及救助活動,幾年之內南金兆集團先後向社會捐贈資金200萬元,為救助社會困難群體奉獻了一份愛心。

段連文堅持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積極支持上級委、工作。南金村在先富起來後,段連文沒有忘記一衣帶水的同鄉情,先後與周圍五個落後村結成了精神文明共建對子,通過資金和上項目扶持,共提供資金300多萬元,有力的帶動了南金村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為完善地方經濟發展環境,南金村先後投入700餘萬元用於建設通訊、管線、道路等基礎設施。隨著多個工業項目的開發、建成投產,解決了一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南金經濟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不僅提高了南金工業水平,而且帶動了地方運輸、化工、商貿等行業的興起和迅速發展。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不斷有創新

在振興經濟的同時,南金人還認真分析了新時期企業經營管理的新特點、新方法和新思路,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管理模式:艱苦創業,求嚴務實,以嚴促管理水平,以質量促企業效益,以科技人才促企業發展;整體統一、團結向上、集約經營、自成體系;高產、高效、高收入;以經營管理為中心,降低成本,以治理汙染為重點,以班組建設為基礎,走穩定、滾動、增值、增效、調整、充實、提高、發展之路;創適應現實、獨具一格的南金兆模式。

在人事上,南金村不斷改革創新用人機制。多年來,他們不惜重金公開招聘了30餘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並組成“智囊團”。這些人分別擔任公司的政策、經濟、技術、法律顧問,為南金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指點迷津。南金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能者為先,打破講學歷、論資歷的用人標準,讓各類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幹得好,形成了專家把關、人才治廠的格局;對人才,政治上信任、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公司建起了高標準職工食堂,設有科研人員專灶。

南金村為進一步提部職工的素質,組織他們出國考察,到華西村、邯鋼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更新觀念;組織或選派優秀人才到大專院校進修深造;通過送出去學或請進來教等方式,對職工進行培訓。

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制度,實行財務集中辦公,嚴格監督審核;每月向車間(分廠)下達生產指標、成本核算、生產計劃和成本控制,實行逐級上報,每月召開一次成本分析會和生產調度會,根據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獎罰;堵塞了企業物資和資金管理中的“跑、冒、滴、漏”現象。不僅如此,南金兆集團還在財務開支上嚴格控制,如本公司所有的小汽車全部由使用者自己購置,費用和司機工資由車主支付;貨運汽車由承包人公開競爭承包,由承包人對全公司的汽車統一調度。

“順境中居安思危,逆境中自強不息”的條幅標語,在村委的辦公室、公司的車間裡隨處可見。這不僅是段連文,而且是1560餘名職工的座右銘。1998年,經過公司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企業經濟效益頗佳。為了克服自滿情緒,在南金兆集團召開的年終總結表彰大會上,段連文不止一次提出這一口號。之後,他又在公司倡導“艱苦奮鬥忘我拼搏的創業精神,腳踏實地不圖虛名的實幹精神,標新立異不甘人後的競爭精神,步調一致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和敢抓敢管戒驕戒躁的負責精神。”

幸福伴君行

每當夜幕降臨,在文化廣場上,在音樂噴泉旁,在和風中,在輕柔的音樂中,村民們翩翩起舞……村電視站,節目內容豐富多彩,點歌、點播盡隨人願。

“藍天碧水、紅瓦白牆、綠地成蔭、無煙無塵”、“農村城市化、農業機械化、村莊公園化、廠區園林化”,段連文提出的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

南金村先後被淄博市委、市授予“為增光、為國出力、為民造福”活動模範單位、礦產開發先進單位、市級模範村委會、市計劃生育先進集體、連續3年被臨淄區評為紅旗支部……村委書記段連文先後被授予市勞動模範、區優秀委書記、功臣書記……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求大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於南金村今後的發展,段連文更是信心百倍:“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找準新的優勢,謀求更大發展。”2004年10月、11月,南金兆集團擴建燒結項目、鍊鐵項目先後投產,標誌著南金經濟進入一個大發展階段;投資15億元鋼鐵技改項目投產後,將使南金村工業生產規模擴大四倍,使南金村初步成為魯中地區一處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鋼鐵基地。

對於南金村下一步發展,段連文已勾畫出又一幅藍圖:一是發揮自身產業優勢搞好資源開發。南金兆集團已經在當地和省內外動工多處礦山開發項目,境外合作開發礦砂項目正在與外商積極洽談之中;二是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以精煉鋼、特種鋼為主,提高產品層次與科技含量。在現有產業鏈基礎上搞好深加工,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上市場反映好、有競爭力的優勢產品;三是通過發揮集團規模優勢,整合礦業、鋼鐵、煤化工、熱電產業鏈,提高集團運作能力,達到鐵265萬噸、鋼240萬噸、焦碳90萬噸配套產能;四是加快公司上市步伐,完成香港或境外上市,加強國際資金、貿易和經濟合作。到2007年,南金村力爭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利稅20億元。

段連文正在實踐著自己的諾言:一絲不苟做南金事、一塵不染做南金人;全心全意、發展經濟;堅持以身作則、勤政為民,帶頭樹好形象,使各項工作讓群眾滿意、讓職工滿意、讓上級領導滿意。作為一名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人、作為新時期農村創業代表和傑出的民營企業家,段連文正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新的成績,為南金村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南金兆集團最早成立於1992年,2010年1~10月份,南金兆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54.7億元、利稅5.7億元。南金兆集團已形成3億噸總量的礦山項目和300萬噸鋼鐵生產規模。集團董事長段連文曾公開對外表示,要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到香港上市融資,加快國外礦山的開發利用。宏達礦業先後通過購買、入股等方式取得東平、金鼎等五個鐵礦山的控股權或參股權,擁有國內鐵礦資源儲量近2億噸。2008年在菲律賓成功開發了儲量800萬噸的鐵礦山一處,現已正常生產;2009年5月從秘魯購買了鐵礦儲量20億噸(遠景儲量正在探測中)且伴生銅礦、金礦的鐵礦山。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鐵礦石大王段連文:從自掏腰包7萬集資開礦到150億元總資產

中國好料——再生資源B2B平臺先行者,快速無縫對接供需雙方,強強聯合打造全業態產業生態圈。目前平臺每月採購廢鋼高達10萬噸,歡迎全國廢鋼供應商、貿易商合作共贏!

對於賣貨的商家,中國好料會在貨物驗收合格3個工作日內付80%的貨款,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後5個工作日內付剩餘20%,確保雙方誠信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