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隨著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行業的競爭慢慢地從爭取用戶數量到用戶存量。用戶的選擇也逐漸增多,從以前該行業只有一家兩家生存的時候,只能選擇使用別無他選;而現在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聽聞新風口就爭先恐後地上線。當用戶想用某個功能解決需求的時候,在APP STORE裡一搜,幾十幾百個選擇項。

所以當企業想獲取新用戶,就必須要將自身打磨完善且口碑優良,而不是先上線再慢慢迭代。現在不是過去,用戶等不了你,因為有更多的新鮮的選擇在迎接用戶。所以當你獲取到新客戶的時候,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拿下他進行轉化,這是這個激流湍急的互聯網時代需要考慮並重點攻下的。

這篇文章,將以五個步驟,來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一. 熟悉產品的特性

我們無法去改變產品本身,但我們有使命去改變它在用戶心中的認知。就像產品經理生出來的“娃”就是這個樣了,但運營需要去慢慢把它帶大,讓它呈現出更好的一面給別人看。

在接觸產品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產品本身有個深刻的認知。只有當自身能夠非常熟悉產品了,才能去做一個關於產品的框架圖,並延伸出去。

如果用“長尾效應”來解釋,也是非常合適的。

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每個產品有個大眾的、普遍的目標用戶群體,但這只是最廣泛的一類。但是如果能細挖產品特性,延伸出去發現其它的點和市場(比如追求科技感的青年、追求個性顏色的潮男、追求腳感包裹性的用戶等),你會發現周圍延伸出來的面積相加將會比原先的市場還要大,而且隨之而來的用戶更為精準。

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其中,無論是產品的屬性,產品的功能,產品的用途等等這些產品表層的東西,還是產品的發展、品牌文化、企業的目標、行業的標準與潮流等戰略層的東西,都需要做一個全面的深入理解。

拿傳統行業舉例,比如我們賣的是某款運動類服飾。我們就需要了解幾個點:

  1. 我們的服飾有什麼特點優點
  2. 行業內普遍的標準有哪些、是什麼
  3. 附近周邊的競品服裝店的情況
  4. 我們服飾的目標人群有哪些,是否能開拓
  5. 現在市場在流行什麼,是否能做聯合營銷
  6. ……

當思考了這些點以後,是否會發現,自己已經能從多個方面瞭解產品的一個大致情況。當有顧客來向你諮詢的時候,基於對行情以及自身產品的瞭解,你能夠很自然、很全面地介紹產品的優勢,鼓勵用戶購買,但是還不夠。

二. 琢磨人性,以及消費者的心性

考試回答題目的時候,要先分析老師出這道題目的用途,是考某個知識點的領悟,還是考自己對於該問題的主觀看法;微博大V活動抽獎的時候,要分析用戶為什麼會轉發參與,是活動環節有趣吸引人,還是獎品本身誘人,還是用戶只想試試手氣隨手轉發參與;老樹開新花開的好,要分析之前為什麼衰落,是玩法跟不上潮流,還是產品UI界面需要優化,還是應該多關注用戶間的互動社交性。

人性,一直是一個需要被專注,被利用的點。

當你的顧客來向你諮詢的時候,由於是顧客主動,成單性較高。但是理智的顧客還是會在諮詢完後貨比三家思考再三,然後一拖再拖,慢慢地失去購買的慾望,從強烈想買降為一般想買,再降為可買可不買。

拖,就是最大的通病;思考,就是最大的阻力。所以不要讓用戶思考那麼多,讓他跟著你的節奏走。但是絕不是急,不是一口氣地追問推銷,顧客會感受到壓力,以及顧慮。

產品的優點,你不能一口氣全部講完,不然沒有重點。

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就像這個棒棒糖一樣,僅打出了一個特點:無糖。它所有的重點都在突出這個特點,你說它沒有別的優點嗎?肯定有,類似於水果味、硬度適中、晶瑩好看等,但是它不說,因為切的就是無糖這個市場。

當顧客來問的時候,先讓顧客多說話,最怕顧客不說話。他問的越多,表達的越多,獲得的信息量就越多,再從這些信息裡去汲取關鍵信息:

  1. 用戶諮詢的時候,哪個點比較關注在意?
  2. 該用戶屬於哪一類消費者(區分標註),有哪些通性、特點。
  3. 該用戶對於該類產品以及周邊店家的瞭解程度。
  4. 該用戶對我們的產品的感興趣等級程度。

從以上幾點,我們能知道很多重要的信息。然後我們再根據用戶所問,專攻回答。不能用戶問的是你們這個產品包裹性怎麼樣,我們卻回答這個產品很多明星都上身過的沒問題的。這顯然沒有正面回答用戶的問題,反而帶給用戶一種躲避性、欺騙性的感覺。

三. 產品特性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連接

社會變得複雜,信息變得嘈雜,消費者卻變得更加無感和精明瞭。

在以前的年代,沒有智能手機,哪家廣告打得多,買它準沒錯。但是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任何可以做到傳播的媒介都在銷售著自己的廣告位。

那麼如何在廣告滿天飛,貨比三家更容易的時代,讓用戶聽完你的產品介紹後直接購買你的產品呢?光靠“熟悉產品的特性”和“琢磨人性,以及消費者的心性”還不夠,我們需要將其很好的連接起來,即產品特性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連接。

再透徹一點,就是抓住用戶的購買動機,以及配合你刺激用戶的組合拳,一套打出,方可制敵。但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是,你刺激用戶的點,和最終用戶的購買動機是要強關聯的。

當用戶想購買我們的運動服裝體驗一下新科技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在介紹的時候著重突出科技感這塊內容,將其放大,儘可能地讓用戶跟著你的節奏走下去。

四. 多走一步,營造超出用戶預期的感受

當你做到了前三點,用戶可能仍在猶豫,這時候就需要出來一個“購買”按鈕,鼓勵用戶按下去。當然這個按鈕並不是我們強加的,而是需要我們去做誘導,誘導用戶去做這個動作。

好比現在的新零售,節假日和同學去商場逛街,發現一件衣服很喜歡,但是在猶豫買不買。這時突然看到邊上有一個二維碼和一句引導語“掃碼進入天貓店,下單立減50元!”於是果斷掃碼進入天貓店鋪,感覺很優惠賺到了,於是邊逛商場邊看天貓,買走了更多的衣服,成功被轉化。

新零售是案例中的一個,利用的是場景化營銷,讓用戶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進行支付,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購物帶來的心理負擔。

當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訴諸無形價值。產品的價值是通過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相加所體現出來的。所以當消費者想購買我們的產品時,他看到的更多的是產品的有形價值。拿我們的運動衣服來說,用戶看到的是“新科技植入”、“貼身的穿著”、“有型的搭配”等,這非常合情合理,因為這就是我們想展示給用戶看的(產品優勢)。

但是當用戶仍處於猶豫狀態,我們不妨多走一步,去創造用戶聯想,誘導用戶按下“購買”按鈕。我們可以嘗試去訴諸用戶無形價值,當你穿上這身運動衣服,你體會到的是減肥後帶來的優美身材;你買了這件明星同款後,你上身就有更多愛豆的粉絲覺得你很有品位想和你結交;你穿上這件衣服,褲子鞋子就更容易搭配,搭配起來也更加潮流。

其實用戶買產品的初衷,就是剛寫下的這幾句無形價值,但是用戶在買產品的時候,並不會想的這麼多這麼深。所以需要我們的引導,“幫助”用戶想起來,並告訴他這就是他想要的產品,從而拉近消費者與目標的距離,順利地買走產品。

五. 打造口碑,做到新的節點的傳播

好的口碑,源於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行業現在趨近於同質化,不論是產品也好,服務也罷,都越來越相似。

但是打動人的,總是細節。這裡分享一篇文章《我在家鄉賣枇杷》,裡面較為詳細地寫了我當初賣枇杷的時候,盡力地打造服務極致化,希望能夠打動用戶。

有些人認為只要我的產品價格賣的比別人低,就會銷量好,口碑也會好。

其實不然,一個產品的價格,本就應儘可能地等同於產品提供的功能與服務,這樣對於運營方和用戶方來說,更像是在做一個“平等”的交易。頻繁的促銷低價,去迎合價格敏感邊緣淺區域的用戶,其實喪失的卻是核心精準用戶。

口碑,是用戶主動傳播散發的,如何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真實性、可靠性、傳播性,最主要的就是徹徹底底地打動用戶的心。別用情感式助推說服,因為用戶選擇權太大,你的產品利益不能打動我,我就換一家。

比如,用戶需要衣服——上網查找衣服——購買我店衣服——付款後衣服寄出——收到衣服——穿衣服出行,這六個環節,其實每個環節都能做到細節優化。用戶上網搜運動衣服,為了讓顧客更容易找到好的合適的產品(我店衣服),我店的關鍵詞設置就會是經過多次用戶調研,走訪過多個健身房採訪用戶從而設置而出的,搜索起來更加高效準確方便;用戶購買我家衣服前會諮詢,我們的客服就能夠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和問題給出人性化、智能化、專業化的回答與推薦,減少用戶決策時間;用戶收到衣服的時候,裡面會附帶一些店鋪的小禮品,比如衣服防塵袋、運動手環等相關屬性的配件,從而製造用戶驚喜。

當用戶預料的是60分,但我們卻達到了80分,這種超出預期的感覺,會讓用戶自行分享打call。這裡也可以帶入一定的用戶運營概念,對於核心、種子用戶給予更多的用戶關懷,對於邊緣用戶給予更多產品上的與產品相關的福利,讓他轉化為精準用戶。

文末福利

如何提升產品的付費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